APP下载

贺州市八步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1-03陈贤伟邱承剑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9期

陈贤伟 邱承剑

摘 要 阐述了八步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当地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对策。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插秧;推广现状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7.016

贺州市八步区位于广西东部,年种植水稻约2.77万公顷。近年来,八步区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统计数据显示,八步区2013年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8%,到2016年,该数据上升到46.4%,平均每年上升0.87个百分点。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劳力不断减少,水稻播种面积持续下降[1]。统计数据表明,2007—2017年,八步区水稻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比例由46.3%下降到37.9%,下降8.4个百分点。种植水稻积极性下降的原因除了生产效益较低外,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目前,八步区在稻田耕作、水稻收割等工序上已全面实现机械化,病虫防治、稻谷烘干等工序的机械化操作比率也在逐年提高。如何全面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现全程水稻生产机械化[2],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生产用工已成为当前农业部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 八步区水稻机插秧推广的历史与现状

八步区水稻机插秧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于技术的缺陷和农民接受程度不高,水稻机插秧始终局限于试验及小面积示范阶段,没有得到广泛普及。2012年下半年,八步区农业局引进广东科利亚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技术的试验示范[3],在小面积示范成功后,开始在信都、铺门、仁义、莲塘等8个乡镇推广。目前,八步区已建立育秧工厂6个,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超过1 333 hm2。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八步区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育、插秧和大田管理技术,为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良好基础[4]。

2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

2.1 优势

1)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2)保证水稻插秧密度。八步区机插秧规格一般为30 cm×14 cm,每667 m2插植1.58万蔸,比本地人工抛秧(每667 m2抛秧1.1万~1.2万蔸)增加30%~40%。3)宽行窄株的插植方式通风透气好,利于减轻病虫为害。4)明显增加水稻有效穗和产量,机插秧有效穗一般比手工抛秧增加20%~30%,产量提高10%~15%。5)统一育种、插秧更有利于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6)有利于促进水稻规模化生产。

2.2 局限性

2.2.1 建造育秧工厂需要大量资金和土地投入

一个1.33 hm2的育秧工厂每次育秧只能供173.3 hm2大田所需的秧苗,年推广666 7 hm2(双季)要建造20个育秧工厂,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土地。

2.2.2 需要配备大量的插秧设备

按每33.3 hm2水稻需要配备一台坐式插秧机计,推广6 667 hm2大田需要插秧机200台,在短期内很难实现。

2.2.3 土地流转困难,难以形成规模经营

虽然近年来八步区土地流转力度有所加大,但要实现全面规模经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4 农民接受程度不高

普通农民种植水稻面积不大,对机械插秧的热情不高。

2.2.5 双季稻季节性较强

每季适合插秧时间只有15~20 d,时间非常紧迫。

2.2.6 基础设施条件限制

很多农田因为交通不便、水利设施不完善、田块较小等原因不适合推广水稻机插。

3 推广普及机插秧的对策

3.1 加强项目整合,加大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农业、水利、农机等项目资金投入机械化育插秧项目建设,同时发动当地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积极参与项目实施,逐步扩大水稻机插秧规模。

3.2 加快土地流转,壮大经营实体

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不断壮大经营实体,让更多有经济实力和经营头脑的人加入水稻生产,为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打下良好基础。

3.3 培植种粮大户,发展规模经营

从国家层面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鼓励和扶持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企业、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个人和经济组织参与水稻生产,逐渐从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转向规模化生产。

3.4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工厂化育、插秧技术的社会服务化,吸引更多的人员加入工厂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逐步形成和完善工厂化育、插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5]。

3.5 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道路和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推进田园化发展,促进水稻规模生产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3.6 狠抓技术攻关,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效益

进一步完善工厂育秧和机械插秧的各项技术环节,不断提高机插水稻的产量和比较效益,促进机插秧的全面普及[6]。

3.7 采取多种形式的育秧方式

近年来,八步区进行了统一播种、分散管理的尝试,采取育秧工厂统一播种,大户和农民分散管理秧苗的做法,避免因育秧场地不足而影响机插秧技术推广。

4 展望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深入推进,土地流转也将加速向纵深发展,规模经营取代一家一户个体经营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包括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在内的各项农业技术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蒋受仲.配套育秧技术推广应用[J].湖南农机,2008(4):22-23.

[2] 陈福祥.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是水稻栽培机械化之首选[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1):94.

[3] 包春江,李寶筏.日本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4,35(1):162-166.

[4] 程育.水稻机插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94.

[5] 黎永坚,莫智祥,严霞丽,等.梧州市水稻插秧机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机市场,2011(6):58-60.

[6] 牛盾.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新形势和水稻生产机械化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7):7-10.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