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中的文化冲突和解决策略

2018-01-03安秀花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文化冲突翻译

摘 要:翻译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又并不仅仅是语言转换那么简单。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人。因此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诸多文化冲突,和由此产生的误解给我们的沟通和交流带来了障碍。与此同时,许多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影响到双方的关系和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重在交际意图的达成。翻译本身就是要通过语言转换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我们除了要通晓两种语言之外还要深刻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的深入,人们对于不同的文化的了解也日趋深入,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习语的风格和异域文化,既忠实的表达出面意义又能传达其隐含意义。

关键词:翻译;文化冲突;跨文化交流

1 翻译中的文化冲突

1.1 习俗差异。首先,我清楚的记得,在一次讲座上,老师讲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虽然那是一个有关英语语义的讲座,但是他说的那个例子明显就是文化方面的冲突问题。他说,他曾出国做陪同翻译,那次是在谈生意,谈到价钱的时候,对方一直摇头,所以他们一直在降价钱,可越降越低,眼看成本都没有了,他们还是没完没了的摇头。工作人员很着急,觉得这生意没法谈下去。最后叫来懂点汉语的主管问了问,才发现原来他们摇头表示的是同意,而在我们中国摇头就是不同意。其实,人家早就同意了,可是工作人员并不了解他们的摇头表示同意,所以一直在降价。由此可见,这种习俗差异也是阻碍我们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的一大障碍。当然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也算是翻译中的文化冲突问题。

1.2 颜色的不同含义。其次,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也表示不同的含义,有时候也会引起文化方面的冲突。众所周知,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表示热情。在中国过年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结婚的时候,喜庆的大红色场景是少不了的。而在有些西方国家红色代表的是血腥,惨案之类的事件。还有在中国白色往往出现在祭礼等场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丧事中的披麻戴孝。说到披麻戴孝记忆中就会出现,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丧事,屋里屋外就会贴满白色的对联,挂着白色的幡杖。

在乡村老人的观念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记得表哥结婚时,开了一辆白色的轿车去接新娘子,然而新娘子没有接回来,他们开着空车回来了。因为白色轿车开到新娘子家时,新娘爷爷觉得白色不吉利,不让孙女上车。虽然这是中国西北某一农村的习俗,但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各地的老一代的人们对于这方面的忌讳还是非常强烈的。可是在西方国家白色就是纯洁、忠贞的象征。如在婚礼上,新娘往往穿着洁白的婚纱。这当然也算是文化方面的一个冲突。

1.3 对动物不同的含义。狗在汉语中带有贬义色彩,有许多和狗相关的成语也都是贬义词,如“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对狗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狗是忠实的朋友。他们会对狗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甚至还亲密的称为:“my pretty girl”、”dear,boy ”等。

2 解决策略

在翻译过程中要想减少这种阻碍,改变这种状态,有必要把西方勇于竞争的意识吸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倡导竞争意识与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两者有机的统一。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诸如三思而后行,枪打出头鸟,等意识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阻碍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发展,压抑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西方文化经历商品经济、自由贸易、开拓海外市场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竞争创新精神。

2.1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树立跨文化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优越条件,留心西方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电影、报纸、网络都可以成为学习通道。这些更直观地反映了西方人的现实生活。我们可以去一些外教家,也可以去各大高校参加英语角进行交流。对西方国家文化有了认识、有了想法,更能激发我们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兴趣。

2.2 采用异化策略。翻译的目的就是加强两种文化的交流, 让这些文化作为外国人看中国的一个窗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表达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和概念译成英语常常让外国人感到陌生,读起来有困难,因为中国特色的事物不仅有中国文化背景,而且还包含了中国的意识形态。但是既然是中国特有的事物观念就应名从主人,不可过分迁就西方读者。事实上从过去到现在,一些看来中国味极浓的译文都被西方人所接受,并收入他们的字典。这正体现了翻译中的异化策略。对于外国人理解的中国文化,跨文化翻译中就可以采用异化策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负载中国文化的汉语是地道的汉语,负载英国文化的英语是地道的英语。因此,翻译时,首先应该考虑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化。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轉换,更多的时候是文化的交流。

2.3 要有跨文化视角。在文化差异的要求下,译者要有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切不可望文生义,历史文化的内容通过增加信息量对原文作进一步的解释,试图准确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其内容和语言都是读者易懂易接受的。比如对于那些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典故,外国友人却可能摸不着头脑,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对此背景知识作进一步的补充,进一步说明典故的渊源,含义等。

3 结论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惯,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中西方文化各有优长,可兼容的方面很多,我们应该树立大文化观,要以跨文化的视角和态度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还应该积极致力于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 彭萍.实用商务文体翻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 翁凤翔.商务英语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 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 谢建平.功能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 魏瑾.文化介入与翻译的文本行为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责任编辑:李兆禄)

作者简介:安秀花(1989-),女,汉,甘肃积石山人,研究生在读,就读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文化冲突翻译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及跨文化冲突——以《喜福会》为例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