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2018-01-03王璐

小说月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汉书形容词论语

摘 要:《论语》是儒家几千年的经典著作,也是后人经常研习之作。虽然《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完成的,但是,其中的句子也是被后人认为是佳句,甚至奉为做人做事之准则。历代文人墨客,对《论语》的解释不少《论语集注》《论语注疏》等。但是,人们关注的只是语句的整体意思,对于有些语句的具体意义内容,却较少关注。本篇论文旨在从各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这句话的新的含义。

关键词:论语;个;孔子

孔子《里仁》篇说:“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自古以来,人们对“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的理解基本是相同的。《论语注疏》中这样解释:“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者,党,党类也。言人之为过也,君子小人各於其類也。”朱熹《论语集注》中也有二程子的解释,程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类。君子常失於厚,小人常失於薄;君子过於爱,小人过於忍。”在现代,这句话的解释是“人的过错,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的错误是一致的。”但是,笔者认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应该解释为“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总是与其党类犯的错误不一样”即此句中,“各”字意思应为不一样(相异、有差别)强调个体差异性更为妥帖,笔者依据事实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字典对“各”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各”:異辭也。从口夊。夊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说文解字注》解释到:“各”異也。者意內而言外。異爲意。各爲言也。从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意。说文解字以及说文解字注,强调了“各”相异的特点,即,各在古代表示相异的意思。如果将“各于其党”中的“各”解释为“与他的党类所犯的错误是一致的”则解释不通了。

2 就句子结构本身来说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就句子本身结构来说,“人之过”整体在句中做主语,“各于其党”正确语序应为“于其党各”不论“各”译为相同还是不同,各的语序都应该在“于其党”之后。即应该译为和他党类的错误一致或者不同。在后半句话中,“于”做介词,而“其党”则做介词“于”的宾语,“各”做形容词,用作谓语。《汉语大字典》中,“各”的释义收录包括以下三种词性①代词每个,各自。例如:各守尔典。——《书·汤浩》、行人弓箭各在腰——唐·杜甫《兵车行》、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约数千人。——《三元里人民抗英》②形容词,特别,与众不同③副词,皆,都。在这三个义项中,“各”作代词和形容词时,都有强调特殊性的意思,作副词时,强调共性。根据以上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可知,“各”在句中做谓语,应该是形容词性的。而“各”在做形容词时,并没有相同的词义,故而笔者认为应该将“各”看作是“不同”的意思,起强调个体独特性的作用。

3 各在古代诗词中的意义

在古诗句中,尤其以地理篇目为主,“各”字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古代诗词文章中,“各”多用以表示“不同”之义。“各”在句子中词性多以代词为主,指代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或者做名词的同位语,都起着强调个体差异性,即强调个体不同的作用。

(1)日中为巿,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此句出自《易经·系辞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易后回家,各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这大概取象于《噬嗑》卦。这段话描述的是炎帝神农氏首开集市的场景。“各”在这句话中是做代词,指代天下民众,意义大约相当于“各自”,主要强调了参与集市的每一个人民个体,在集市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龙颜大悦。即传下旨。众军将俱着赏金花金功牌。并白银十两酬之。余者各赏银花银牌。军士各赏银二两。魏忠贤训练有功。

(1)句出自《明珠缘》又叫做《梼杌闲评》第二十九回劝御驾龙池讲武 僭乘舆泰岳行香。(2)句写的是皇帝阅兵过后大喜,对参加阅兵之人进行赏赐的场景。“余者各赏银花银牌”“军士各赏银二两”这两个“各”在句中当代词,做余者和军士的同位语,两个“各”的意思,都是旨在强调“每一个”,并不做强调整体之意。

(3)庶徵。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这句话出自《尚书·洪范》这段话主要讲的是政治与自然征兆的关系。这句话翻译为“各种征兆,一是下雨,二是天晴,三是温暖,四是寒冷,五是刮风。如果这五种征兆俱全,并各自按时序发生,那么各种草木庄稼就会茂盛生长”.这句话中的“各”也有每个之意,强调各种自然征兆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要按照各自的时序发生,才会对庄稼草木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不作相同一说。

以下例句中,“各”也起强调个体独特性差异性的作用,并不一一进行解释说明。

1、天下之理,莫不由於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也。《周易正义》

2、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尚书·益稷》

3、师古曰:洪水泛大,各就高陆,人之所居,凡二十处。《汉书卷二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4、言禹随行山之形状,刊斫其木,以为表记,决水通道,故高山大川各得其安定。《汉书卷二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5、言恒、卫之水各从故道,大陆之泽已可耕作也。《汉书卷二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6、师古曰:九河,河水分为九,各从其道。《汉书卷二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7、九州逌同,师古曰:“各以其所而同法。”《汉书卷二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8、师古曰:“言众土各以其所出,交易有无,而不失正,致慎货财,以供贡赋。”《汉书卷二八上 地理志第八上》

以上各例中,“各”的词性略有不同,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有不相同,然而,其强调个体的“各自”之意是相同的。而对于“各”解释为相同,则各例句中没有这样的用法,与古文言的语义不符合。

4 孔子的教育理想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念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他并不否认人的善恶之分,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要看到每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才能算得上是“仁”。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每一个人的个体发展,致力于找到适合每一个人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弟子天赋的不同,抑制勇者使之谦和,激励怯者使之勇武。”[1]这样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也使得孔子门下三千弟子,在各个方面,都有擅长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主張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要对自身行为进行反省。作为孔子的得力学徒之一的曾子,继承了孔子的这种反省自身行为的思想,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这样评价这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思想认识与孔子的择善而从,不善而改如出一辙。孔子认为一定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将人一棒子打死,或者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就认为别人没有可取之处。这种思想与“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是一脉相承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说学习,一个是讲自身道德追求。不管是学习还是自身道德修养方面,孔子孔子都有在主张看到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并加以纠正。由此,“人之过也,各于其党。”的意思就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错误,与他的党类的错误是不同的。即有不同的原因,不同的过程或者性质、形式”。其中,将“各”解释成“不同”强调个体差异性的作用,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

综上,从各个角度对“各”进行说明,对“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进行新的诠释,赋予这句话新的意义,不仅符合句子本身的结构和内容,而且与孔子的思想一致,所以这种新解是符合现实的。而对于原来的解释,个人认为将同党类捆绑到一起,有些不太符合孔子思想以及“各”本身词义。

参考文献:

[1] 李会敏.孔子言行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 石家庄,2012.

[2] 其他参考文献在文中标出,故不列于此处。

作者简介:王璐(1992-),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研究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猜你喜欢

汉书形容词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认识形容词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半部《论语》治天下
形容词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