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日出》初露微曦

2017-12-29栀子

歌剧 2017年8期
关键词:日出陈白露上海音乐学院

栀子

对于15年前的音乐剧《日出》慕名已久,却始终无缘得赏。今年6月中,得知当年的音乐剧《日出》将会以歌剧音乐会版的形式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让我内心的好奇与期待无以复加。6月14日,尚在北京出差的我,匆匆赶到机场,只为能够赶上当晚的演出,无奈飞机晚点,抵达虹桥时距离演出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先生驾车一路“狂奔”送我到剧场,还是误了10分钟……好在,演出结束后没几天,视频网站上发布了当晚的完整视频,反复观赏数遍,不由得感慨,这样一部优秀而经典的作品,长达十几年都没有再搬上舞台,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年的音乐剧是如何诞生的,本剧作曲之一的金复载记忆犹新。1992年,金复载在美国百老汇观看了音乐剧,认为这种音乐戏剧在中国很有发展前途。回国后就与同样喜欢音乐剧的同事吴贻弓、董为杰、王永吉聚在一起,商量创作一部中国的音乐剧。吴贻弓提出可以改编曹禺的名著《日出》,大家一致认可,因为《日出》中人物多舛的命运、丰富的场面,都为音乐创作提供了各种表现的可能。就这样,历经了四年的创作和制作,2002年,同样是音乐会版的音乐剧《日出》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之后由陈佩斯的北京大道公司做成舞台版在北京演出。而这次以歌剧的形式进行呈现,是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上海题材歌剧三部曲来组织策划实施的。

《日出》帶给观众的现场感受可用八个字概括:赏心悦耳,别具一格。“好听”是这部歌剧最鲜明的特点,这种好听并不单纯只是某一首歌曲或旋律,而是整部作品在完整的歌剧结构之下,将音乐、歌唱、戏剧有机搭建起的一个立体的艺术形态。金复载对于旋律的驾驭非常纯熟老到,他的音乐一向都是悦耳且不俗。在这部歌剧中,根据戏剧情境和人物形象的要求,有机运用了老上海的爵士音乐和苏北民歌的素材,同时加强了合唱的多声部处理以及乐队的戏剧性段落。

《日出》无疑是一出悲剧,但是音乐却没有一味地悲戚、阴郁甚至怪诞。爵士音乐素材的运用,不仅营造出与故事本身发生环境相吻合的气场,同时还与戏剧隐含的悲剧内容和走向形成一种伏笔式的对照关联,那种跃动的、轻快的、靡靡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当年上海滩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中,开场那段合唱《拿酒来》,仿佛是中国版的“饮酒歌”,反复几次,令人印象深刻。剧中的咏叹调很动听,陈白露与方达生重逢、小东西临死之前、陈白露自杀时、方达生剧末怀念陈白露等几段关键性的唱段都写得非常精彩到位,而宣叙调的处理不仅自然也很有旋律性,毫无生涩感。乐队部分和声乐部分的结合自然统一,配器精致,音乐与歌唱和谐相融。在演员演唱的时候,乐队自然地成为背景式的存在,观众能够清晰地捕捉到动听的旋律,但是乐队奏出的音乐又绝不会压过歌唱者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在听这部歌剧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字幕,每段演唱、每个吐字都能清晰地传到观众的耳中。而参与演出的不论是角色演员还是合唱队,都是“美声唱法”。由此,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演唱中国歌曲吐字是否清晰的问题,并不取决于是什么唱法,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作品本身给予歌者表现的空间,取决于词曲写作者对于文字语言、音乐语言的谙熟和驾驭。

好的歌剧咏叹调,一定是诗歌化的。本剧编剧吴贻弓是我们熟悉的艺术大家,虽然在做《日出》之前,他更多地是在影视方面成就卓著,但艺术是相通的,因为其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让歌剧《日出》的文本在抓住原作精神内核的同时,以诗歌化的文字和语言,令剧本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戏剧结构方面,由音乐剧改编为歌剧时,吴贻弓又进一步突出了主人公陈白露和方达生的爱情线,并把陈白露的命运和剧中另一个人物小东西的命运紧密地连接起来。在叙事方式上借鉴了戏曲“背供”,把王福升提升到重要的男二号的位置,通过他的叙述和演唱来介绍各式人物,并连接各个场面。虽然保留了潘经理、胡四、张乔治等几位欢场人物和一位妓院老鸨翠喜,但是将他们的戏份大大减弱;完全取消了话剧中的其他人物如黄省三、李石清等,让剧情更加集中精炼。另外,舞厅场景在话剧中是以陈白露的叙述让观众得知的,而在歌剧中则作为前景出现,这样一是可以直接表现欢场的各色人等,二是更适合用音乐和歌唱来体现,之前提到的合唱《拿酒来》就是在舞厅中表现的。歌剧中,方达生的戏份也大大的增加了,他在剧末的咏叹调《为什么破碎的总是美丽》作为重场戏代替了原剧中陈白露自杀作为终场,这些改编都为音乐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和可能性。作曲家金复载感慨:“吴贻弓编的剧、写的词十分精彩。我作为一个音乐戏剧的作曲最喜欢这样风格的词,既不是故作风雅的‘古典美,更不是迎合时尚的‘现代俗。演员记得清唱词,观众听得清意思。也为作曲家提供无限想象的意境。”

音乐会版歌剧《日出》,由吴贻弓编剧,金复载、董为杰作曲,上海音乐学院主办,指挥家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出。

个人以为此番演出可名为“情景音乐会版歌剧”,因为演员全部着演出服,主要角色都有舞台戏剧化的表演,有作为上下台口的红色帷幔和霓虹灯组成的舞厅拱门、陈白露房间的贵妃躺沙发等简单的舞美道具。15年前音乐剧版演出的时候,是著名歌唱家廖昌永与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王燕领衔方达生与陈白露,配戏的是包括陈佩斯在内的戏剧界大腕。而这次改为歌剧演出,音乐和歌唱成为核心,不仅对每个人物形象进行了更为细化的声部设置,同时在独唱的基础上,创作了更多的对唱、重唱以及合唱,也就是说对每一位参演的演员在专业上的要求很严格。成立于2013年的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的演员和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担纲两场演出。这些演员基本上都是该院声歌系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客观地说,几位角色演员的音色、音质都不错,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虽然在表演和演唱上还不乏稚嫩、青涩,但是能够将作品完整地演下来已属不易。在这次宝贵的舞台实践中,每一位演员都会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和养分,为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如今中国歌剧舞台上有两部《日出》,除了金复载、董为杰的歌剧《日出》,还有金湘于2015年为国家大剧院创作的歌剧《日出》。显然,《日出》是歌剧舞台上的宠儿。同一题材由不同的创作者写作,视角、切入点、作品的气质都会不一样,观众的感受也会不同。西方歌剧史上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形。金复载、董为杰版歌剧《日出》充满海派风韵,音乐会版的呈现已初露耀眼的微曦。2018年,金复载、董为杰的全舞台版歌剧《日出》将会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经过十几年的蛰伏,海派《日出》终于要全副武装地冉冉升起,那时候,我们可以更完整地体验这部作品的精心、精致和经典,期待它明年最美的呈现!

猜你喜欢

日出陈白露上海音乐学院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塑造
上海音乐学院来我校考察交流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从女性解放角度分析《日出》陈白露
“当代”或是期待?——2016上海音乐学院第九届“当代音乐周”回思
希望的回响——评“春天的律动Ⅲ”上海音乐学院民乐重奏合奏音乐会
《日出》文本细读:陈白露之死
关于日出日落方位的再认识
浅析《日出》中陈白露的自杀
《海上·音》大型原创音乐剧在上海音乐学院上演
活在日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