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及对策

2017-12-28霍强刘鸿

对外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

霍强++刘鸿

[摘要]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有利于云南重构外向开放新格局和谱写内向合作新篇章。战略定位上,努力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战略支点、重要交通枢纽和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合作机制上,努力搭建南亚东南亚国家与长江经济带省份的政府沟通机制、贸易协调机制、投资协调机制、能源合作机制、产业合作机制、互联互通机制、争端解决机制;路径选择上,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提升内外双向合作水平,实现绿色可持续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融入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1-0090-03

[作者简介]霍强(1983-),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战略规划;刘鸿(1988-),男,云南普洱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跨越式发展系统性融资模式设计及保障措施研究”(项目编号:QN2016006);中共云南省委党校系统课题“云南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路径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7XT018)。

云南地处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的结合部,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省份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云南正在積极谋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并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寻找发展机会。本文将围绕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现实基础、功能定位、路径选择和政策措施展开研究,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尤其是对于探索落后省份开发开放和保持边疆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一)融入“一带一路”有利于云南重构外向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前者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倡议,后者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0月印度尼西亚提出倡议。2015年3月我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其中合作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截至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的重要决议也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纳入其中,“五通”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倡议和愿景转化为行动和现实,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

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省份,“一带一路”建设的六条经济走廊中的两条也与云南紧密相关,即中国-中南半岛和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自由贸易区建设,云南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前沿省份,与缅甸、越南和老挝陆地接壤。因此,云南正在由传统意义上的开放末梢转换为开放前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突出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开展合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新水平,切实发挥双向开放重要门户优势,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二)融入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云南谱写内向合作新篇章

长江经济带涵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11个省份,横贯西部、中部和东部。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其发展布局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云南在长江经济带的布局中十分重要,沪瑞大通道是“两翼”中的一翼,滇中城市群及重点沿边开放城市是“多点”中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云南作为长江经济带重点建设的11省份之一,处在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区,同时也有连接内陆和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云南正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周边省份和长江中下游省份的合作,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努力探索,有利于将云南加快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长江上游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二、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现实基础及功能定位

(一)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现实基础

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经贸合作方面,近年来,云南着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之间对外贸易额快速增长,与东盟10国和印度进出口总额几乎占到云南对外贸易总额的半壁江上。截至2017年9月云南已建成7大类、17个开发开放合作功能区,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贸易伙伴覆盖南亚东南亚和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现实,涉及云南的开放合作成果有5大类、62大项、160多项。金融合作方面,2013 年 11 月底,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多部委办联合印发《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近年来,云南着力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在全国首批试点个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业务,截至2017年9月,跨境人民币业务已覆盖境外82个国家和地区,人民币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对非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兑换模式逐步形成。

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迈出新步伐。合作机制构建方面,2016年底川渝黔滇四省市签订了《关于建立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的协议》,约定每年召开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2017年6月长江上游地区川渝黔滇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召开,联合发布了《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实施细则》,意向推进长江上游地区一体化发展。2017年9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召开。道路联通方面,近年来云南省着力规划建设了成昆、内昆、贵昆、沪昆、南昆、云桂铁路和高铁,滇藏和渝昆铁路正在加快建设中;公路通道中四川(两条)、贵州、广西更加便捷,通往贵州的杭瑞高速、汕昆高速和通往西藏的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中;航运方面,正着力推进长江水富—宜宾三级干线航道建设,一旦金沙江—长江水运实现无缝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将带动沿岸经济社会发展。

(二)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现实基础及功能定位

战略定位上,云南可以成为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连接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澜湄合作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周边国家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搭建南亚东南亚国家与长江经济带省份的政府沟通机制、贸易协调机制、投资协调机制、能源合作机制、产业合作机制、互联互通机制、争端解决机制等。

空间布局上,云南以努力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定位,在外部空间上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開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新局面,对外辐射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枢纽,并向“一带一路”沿线纵深推进;在内部空间上着力连接珠江—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中国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出口贸易、输出资本的重要通道,努力成为引领西南地区经济增长次核心。

功能板块上,在推进“五通”的基础上,重点强化金融合作,发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职能,争取更大程度上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跨境人民币结算为基础开展跨境金融合作,为国家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不断探索;重点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引领云南对外贸易转变发展方式,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闯出跨越式发展新路子。

三、云南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

(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内外双向合作水平

加强对外务实合作,提升国际参与度。要加强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分工,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导向,以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谋划实施一批最体现云南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且最为契合国家战略需要的重大开放举措,切实增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注重增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五通”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云南与欧洲、北美、日韩和非洲市场的合作。要用好现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重点开放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新成效;高位统筹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业务试点,推进人民币周边化步伐。要协调推进对外开放布局,大力支持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重点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深化对内全面合作,提升国内融合度。应深度推进内向开放全面合作,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强与全国重点区域及周边省份合作,进一步增强统筹整合国内区域的能力,为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支撑。要加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材料、文化旅游、能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扩大合作发展空间,推动云南与东中部区域产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提升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要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云南为中心的汇聚和辐射,逐步将云南打造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理想之地、补给之地。

(二)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一体化发展

切实转变理念,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生态文明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和根本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财富,应当成为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靓丽底色。要坚持绿色富省、生态惠民,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排头兵和西南生态屏障,保护好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全力构筑跨越式发展的绿色、可持续基础,让云南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摒弃“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歪路,把“绿色+”切实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加快制度建设,强化生态文明机制保障。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实行分类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贫困县,探索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探索实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评价其自然文化资源的原真性、完整性。制定、出台、实施一批全国最为严厉的生态环保制度,让生态环保的底线更高,切实构筑绿色屏障,让绿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底色,使绿色真正成为云南跨越式发展最靓丽的名片。

强化激励约束,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矿山及周边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等生态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加快构建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生态监管体系,全面开展省级环保督查,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对滇池、洱海的保护治理,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和颖,张晓霞.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J].学术探索,2016(1):16-21.

[2]何敏,欧明刚.云南口岸与“一带一路”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6(3):37-43.

[3]李馨.云南参与中国—南亚货物贸易制度构建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视角[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30-38.

[4]郝大江,王亚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业联动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7(7):58-59.

(责任编辑:顾晓滨马琳)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长江经济带功能定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