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有成竹任吞吐

2017-12-27李风科马新花

考试周刊 2017年50期
关键词:写作中学生培养

李风科+马新花

摘要:写作行为,照例由写作意识支配着。当下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意识不强,导致写作水平低下,以致制约着语文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培养其写作意识,须主客观“双观”齐下:端正写作态度,认清作文本质,增强写作自信,搭建写作平台,规范写作行为,完善写作体系。

关键词:中学生;写作;培养;意识

中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即用一定的方法策略,刺激并使其主观上打破写作兴奋度降低的僵局。

一、 端正写作态度

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毫不客气地讲——写作态度不端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事实不容否认。只有一半的被调查对象是“只有老师布置作业时”才写作;甚至有30%以上是“为了应付作业”而写作;还有40%是“拼作文、凑字数”。也就是说,这些同学一方面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一方面想写态度却又不端正。笔者的课堂上,一大部分学生都有逃避写作的心理,他们可都是写作态度不端正的现场证人呀!

态度决定一切。对于学生来说,主观问题很难解决,想必相关老师都苦口婆心地说过,效果可想而知。可人生在世,很多道理是必须要懂的,就如尊重之于教养、家庭之于成长、计算之于数学、写作之于语文。必要时,励志教育、下水作文、目标管理等,都有可能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借鉴为创作。

二、 认清作文本质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讨厌写作,畏惧写作。根本原因是对作文认识不够,以为作文就是用来评价的,一怕展示,二怕对比,既怕批评,又怕表扬,把习作当成象征着隐私一样的日记保护起来。其实,作文的本质并非那样。

“作文”作为名词,《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可见,从概念上讲,学生的作文与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完全对等。也就是说:作文的本质就是文章,就是文学作品。因此,在写作时,完全没有必要顾忌外因,只需要像完成一件艺术品,甚至像解一次方程、做一次实验、打一场比赛一样,全心投入即可。艺术品有优劣之分,解方程有正误之别,做实验有成功与失败,打比赛也会有输赢,作文的上乘与下次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在习作中,所谓的“下次之作”更为可贵。首先,它承载着作者的最初体验,当其把对经历的陈述、未来的描绘、人生的议论、情感的抒发等诉诸笔端,对于一个生命来说,这难道还不算伟大的创举?其次,它凝聚着作者的最初判断。情感是复杂的,孩子的内心亦是丰富多彩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对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认知与判断,当这种最初的判断形成习作时,失败便成了教训,成功便成了经验。更重要的是,这虽是稚嫩的,但却是纯真的、原始的。这种体验与判断汇集而成的写作可作为其同龄人生活的参考,也是人们研究孩子心理、探索其内心世界、让其更好地生活的案例。试问,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比这更有说服力呢?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个透底的答案:作文就是文学作品,都具有观赏与鉴赏的价值。

三、 增强写作自信

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理论中提出自我感能效应,即个体对自我成功应付特定情境能力的估计。同时,班杜拉认为:决定自我感能效应有四个主要因素,即行为成就、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感唤起。这一理论运用在“增强写作自信”上,可做如下分析:

(1)主观上,写作主体要积极,甚至要成功应付每一次写作。因为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提高习作水平的愿望,但是他們并不需要将自己高定位为作家,其作品也不会有许多专家去评判。所以,只需有相对的“行为成就”即可。

(2)客观上,相关人第一要用他人的成败案例去作用于写作主体,以及在写作主体身上产生相似的影响;第二对写作主体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第三为写作主体制定“不超纲”的标准,以防其产生紧张焦虑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的现象。

四、 搭建写作平台

笔者对所带的2016届高三(1)班60名同学进行了写作上的全程跟踪。两年内,他们发表(或获奖)作文统计如下:

校级24人次,县级6人次,市级1人次。发表(或获奖)作文的人数分别占年级总人数的4%、1%和0.17%。

同一班级,两年之内,作文发表(或获奖)共计31人次,占全班人数的51.7%,占全年级人数的5.17%。数据貌不惊人,可在此有必要做一解释:第一,这是同级同类班级远远无法相比的;第二,这也是兄弟学校的4%无法相比的;第三,这也紧逼市级示范中学“尖子班”的5.5%了。在笔者所处的农村中学里,学生作文能取得堪称辉煌的成绩,我们不得不说:平台很重要。

稳踩学校平台,不放弃县市平台,争取省级平台,如此以奖促学,就可以用客观刺激主观,用外因作用于内因。

五、 规范写作行为

作文就是做人:形式就是形象,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就是思想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常常要求学生打开思维驰骋想象,但往往忽略了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却能反映作者语文素养的高下。例如,众所周知的“错别字每个扣1分(不重复扣分,最多扣5分)”这一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可如果某生的错别字在作文的题目中,那还是1分的事吗?一次笔误,也是一个习惯和一种态度。

况且,应试作文与网络文章、大家手笔、推手段子不一样。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写作定律,是要当作常识识记,当作法律遵守的。笔者认为,应试作文必须做到:题目规范,标点规范,书写规范,语言规范,思想内容规范,行文结构规范。

六、 完善写作体系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的随意性也成了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写作教学体系变成了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向课文学作文,用作文练思维;

强化文体意识,培养思辨能力;

以观察事物为纲,以应用写作为目。

综上所述,主观上端正态度,认清本质,增强自信,规范行为;客观上搭建写作竞争平台,完善写作教学体系,二者相融相合,学生胸有成竹,吞吐之势一泻千里,相信学生良性循环的态势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写作中学生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