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有福建土楼 北有蔚县古堡

2017-12-26

旅游 2017年12期
关键词:蔚县古堡

蔚县古称蔚州,又名萝川,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境内三山(燕山、太行山、北岳恒山)交会,一河(壶流河)带绕,太行顶峰小五台山坐落县域东南。区位东临京津、西倚山西大同、北枕张家口、南接保定,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120公里,号誉“京畿要地”,是“山水脊源”“人文初始”之地。由于地处内外长城之间,以峪道连通华北平原、张北高原和蒙古草原。蔚县自古就是中原王朝的关隘要塞和游牧民族争斗的前沿阵地,因而拥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采菊东篱下与放马大草原并存的奇崛景象。

有人便建村有村就造堡

放眼全境,不论是南山脚下、北部丘陵,还是壶流河两岸,随处可见一座座古老、雄宏的城堡,城连着城,堡连着堡,若繁星点点,呈气象万千,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堪称一绝,实乃大观,真是印证了蔚县“八百个村庄即八百座城堡”之说。实际上,蔚县古堡与明长城是同时代的产物,都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建,当时,一座古堡就是一个屯兵的堡垒。

蔚县古城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现存大部分修建于元、明、清。在绵延不断的战争年代,金戈铁马、古道沙场造就了蔚州(蔚县前身)的古村堡。为了生存的需要,聪明智慧的蔚州人选择在合适的地方设村建堡,既能防兵、防匪、防盗,又可防水、防风、防兽。这里的人们看到了壁垒高墙的诸多好处,于是形成了“有人便建村,有村就造堡”的村堡格局。每个堡子都有砖石砌筑的进出堡门,北墙高处或堡门上建有庙宇(敬神、瞭望两用),四周干打垒筑起围墙。农民在堡内筑房而居,清晨打开堡门出去种田营生,傍晚堡门关闭,农民们轮流值更,护卫着古堡,守望着家园。

根据文化部门普查,蔚县现存古村(堡)落345座,其中,有较为完整堡门、堡墙、古街巷、古戏楼、古庙宇、古民居的19座(属一类);有堡门、堡墙,部分戏楼、庙宇、老宅等保存较为完好,部分古风民俗仍旧保留的65座(属二类);村堡基本轮廓尚存或古遗迹明显,有较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158座(属三类);古遗迹存在,有古树、古井等遗存,有历史故事、传说或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的103座(属四类)。

目前保留较好的200余座蔚县古堡中,精华堡子就有20来个。这些-珍贵的古堡活本,富集观音庙、真武庙、龙王庙、关帝庙、五道庙、文昌阁等古庙,以及戏台、戏楼、民巷、民宅、院落、瓮城等人文遗存,沉淀了深厚的“集中华文明之大成”的历史文化,被专家学者誉称“南有福建土楼,北有蔚县古堡”。因此,蔚县堪称是目前我国最大最集中的古村(堡)落群集聚区之一,是我国北方古村(堡)落的典型代表,我国村落建筑史上的奇迹。

明清战时万千军堡

蔚县古堡从功能上分为军堡、民堡、垦堡,建造形式包括独门堡、多门堡、城中堡、连环堡、品字堡、干字堡等。古堡内有明清时期的四合院、连环院、楼房院等民居,更有不同类型、各种功能的戲楼、庙宇。花窗、砖雕、木雕、壁画等不计其数,其中夏源关帝庙的《百工图》壁画,被誉为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手工艺图集。

蔚县北接塞北,南近中原,地貌复杂,关隘险要,是历代兵家屯兵用武之地,是南北征战的兵戎锋线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地位。因此,从商周时期开始,到春秋战国、秦灭六国、楚汉争雄、匈奴对峙、辽金大战、宋军扫北、元军南下等历史进程中,为了战争的需要,蔚县这个烽火要塞和征战之地,陆续筑起了屯兵御敌的“军堡”。

元末明初,朱元璋就曾确定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军事战略思想。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把元政权逐出塞北后,后元的实力仍很强大,边关战事迭起。在以往战略思想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明朝制定了扼守边关的军事策略,修长城、建城堡,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防线上筑起了万里长城,在“三北”地区建造了堡垒高墙的万干“军堡”。

明洪武七年(1374年),朝廷在蔚州设立了蔚州卫,下设5个千户所。到了明永乐八年(1410年),由于蔚州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又在原5所的基础上增至8所。除了大规模重修蔚州城外,蔚州的“军堡”在这个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时的“军堡”已经成为明长城的一部分。万里长城与这些“军堡”共同为明朝筑起了铁塞金汤。

到了明末清初,塞上受到后金军队的进犯,战事再起,于是又一次掀起了建堡、修堡的高潮。这一时期,建造了一大批更为坚固的村堡,且由民间建造,主要用于战事防御,这是蔚州筑村建堡历史的鼎盛时期。自此之后,蔚州因战争而建军堡的历史基本结束。

和平安乐的民堡垦堡

明成祖朱棣后期,战事虽未完全结束,但大明胜局已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民生的发展,明政权对边防战略进行调整,开始注重经济建设,军堡由此注入经济建设和民间生活的成分。军堡战时屯军为兵,平时农耕为民,逐步实现军堡向民堡的转变。

此后,明朝大力支持当地人民自建村堡,并帮助规划、免费提供地域。因当时社会虽外患减少,内部却动荡不安,盗、匪猖獗,袭民、扰民现象频发,民间看到城堡高墙具有防御效果,所以掀起了村民自建民堡的新运动,以备平时耕种、遇袭进堡躲避之用。

为了镇守边关、有效监管域内平民,明王朝不惜重金,将地理位置重要的部分民堡购进,供给守土将领和地方官员,于是,又出现了军与官共居的“另类”军堡。明中叶以后,朝廷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略由军事对抗转为通商互利,使蔚县这个军事要冲变成了中原与蒙古各部落商业通道的关隘路口,自然而然地发展为中原与塞上贸易的集散中心,于是,又出现了商业类型的民堡。

到了清康熙年间,边塞战事平息,社会趋于稳定,经济空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诸多古村堡开始翻新重建,并配套了戏楼、庙宇等宗教文化设施,丰富了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使各类古村堡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延伸,趋于健全和完善。

于是,集军堡、官堡、民堡、垦堡等多种类型的古堡于一体的蔚县,进入了“高城深池以为守,坚甲利兵以为卫,耕田凿井以为养,诗书礼乐以为教”的全盛时代。

这种居住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之后,在古村堡之外陆续建起了新的房子,出现了新村。但不少村民尤其是老年人,现在依然居住在古村堡里。因其民居传统、民风淳朴、民俗原色,蔚县古堡延续了简慢闲散的生活方式,充溢着浓浓的人情味,成为各种乡思愁绪聊以寄存的适宜处所。

猜你喜欢

蔚县古堡
坚守的底色是信仰
多彩的剪纸
勇闯死神堡
蔚县:剪纸一条街
古堡
在蔚县过大年
蔚县脱贫攻坚进行时
古堡·平儿
蔚县邻居
古堡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