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坐公交游北京 天坛公园

2017-12-26程奥冰

旅游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天坛

程奥冰

以前,每年总会抽出时间坐着公交车来天坛参观,只是对它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祈年殿那尖尖的琉璃顶,圜丘台那洁白的三层汉白玉坛台和皇穹宇那神秘的回音壁。后来查阅了大量关于它的相关资料,才对这座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如今,乘坐公交车再次来到天坛,穿行在来来往往的游客中,站立在庄严神圣的圜丘台顶,行走在通往祭坛的丹陛桥上,再回望那标志性的祈年殿,仿佛可以听到这座百年皇家祭祀场所历史的足音……

天坛南门:圜丘坛体验天人合一境界

天坛位于北京南二环边上,离永定门不远,是明、清帝国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古代皇帝们为了祈祷上天的保佑,要向天禀报下界的情况,要向天祈求丰收,这样就有了天坛。天坛每年都要举行三次祭祀:孟春在祈年殿举行祈谷礼,保佑五谷丰登;孟夏在圜丘坛祈雨,保佑风调雨顺;第三次是孟冬,在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上苍的保佑之恩。

天坛南门的外地游客并不多。因为南门外是一片住宅区,住宅区里的大爷大妈们成了是公园里的常客。穿过天坛南门——昭亨门,再往北便是圜丘坛。步入低矮的圜丘坛的i遗墙之内,从圜丘坛的南侧台阶缓步登临到三重坛台之上,站立在坛台的中央,静下心来,屏住呼吸,在四顾苍茫的绿色掩映下,你举首仰望,天穹就在你的眼前,感觉到离天是如此之近,一种超然、释然、远离尘世的感觉忽然而至,仿佛进入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站在圜丘台中间的圆心石上轻轻唤一声,就立即从四面八方传来回声,好似众人齐鸣,一呼百应。封建帝王附会说这是皇天上帝在向凡人发出“圣谕”。其实,这种现象是声波被阻的回音。从圆心石发出的声波传到四周的石栏以后,就同时从四周迅速反射回来,声波振动较大;又由于圜丘坛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很快。据测试,从发音到声波返回到圆心的时间,总共只有0.07秒,所以站在圆心石上的人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因此,圜丘坛上的圆心石又称为“亿兆景从石”。

在圜丘坛墙之外的东南侧设有燔柴炉,这是用来焚烧祭祀给上天的祭品。燔柴炉为圆形,它的外壁由绿色琉璃瓦砌成。在进行祭祀时,一般是先用松枝投入炉内焚烧,通过其散播的香气来迎接上天的降临。在祭祀典礼结束后,还要将祭坛上神案所陈设的贡品都投入燔柴炉中加以焚烧。焚烧的过程也是一个祭祀的环节。人们相信,经过焚烧而化为烟尘的这些祭品可以随风直达天庭。因此,这一过程中,皇帝还需恭立在一旁观看整个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望燎”。

从圜丘坛出来,继续向北走,就是皇穹宇。穹是大的意思,也代指天;宇指四方天下。皇穹宇的外围墙也是正圆的,也是为了代表天。在天坛里天圆随处可见。皇穹宇前有配殿,配殿四周围绕着一道圆形壝墙,墙内侧因其平整光滑,能够形成声音的反射传递,俗称“回音壁”。在回音壁试回音时一定要记得:要侧着身子向北喊,才有效果。别直对墙,要是不分东南西北就背向门喊,没有任何效果。不过现在也不用试了,因为人太多,听到的只能是旁边的呐喊声。有机会冬天的时候一大早来,趁着旅行团的大部队没到,抢得先机。因为回音壁单收费,所以晨练的不会进去,打早到那里,就可以好好试试。据说发现这个回音现象的还是乾隆呢,当然实际无从考究。皇穹宇的台基前还有三块特殊的石板,就是人们常说的三音石。若你在靠近台基的第一块石板前站立,用双手击掌,只能听见一声回声;若站在第二块石板上,仅击一掌,就可以听到两声回声;而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掌,则可以听到三声回声。因此,这里也成为游客们扎堆游乐的去处。

这就是天坛。它并不是卓然出世的高大,却能使你有可与天奇的豪迈;它也并无神秘幽邃的空间,却能使你的心灵感到惊叹與震撼。走进它,你感到了空灵,也感到了深邃,感到了天宇的高敞明亮,也感到了大地的辽阔宏大,似乎看到了我们的祖先在苍天下起伏仰止的身影,听到了我们的祖先对天地万物之灵虔诚至极的祷告声,甚至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先祖们包容天地、协和万邦的博大胸怀。

天坛西门:丹陛桥上漫步神道

从布局结构上来说,天坛可以分为内外坛两部分。外坛墙原来仅设西门,为天坛的正门,是当年皇帝前来天坛祭祀时进出的大门。现在的东、南、北各门,都是后来开辟的。从天坛西门进来是神乐署,它的正殿是凝喜殿,其后是显佑殿,两侧的庑房是训练室,是当时排练祭祀礼乐的场所。有趣的是,在这样一个最高等级的为祭祀礼仪准备的庄重场所,明代时却成了道士们居住的地方。神乐署南墙不远处,有一座坐北朝南的院落——牺牲所,里面供奉着牺牲神,是当时宰杀牲畜的地方。

往东穿过西天门便是斋宫,这里是皇帝祭天前沐浴斋戒的地方。斋宫外围有两重“御沟”,四周以回廊163间环绕。正殿月台上有斋戒铜人亭和时辰牌位亭。铜人手持斋戒牌,传说是仿照唐代名臣魏征的形象铸造的。东北角的钟楼内高悬着明成祖永乐帝在位时制造的一口太和钟,皇帝祭天时,从斋宫起驾,开始鸣钟,到皇帝登上圜丘坛,钟声即止。祭祀典礼结束时钟声再起,宏亮的钟声为祭祖典礼大壮声威。

斋宫再往东便是丹陛桥。古时无论是去祈谷坛祈谷,还是到圜丘坛祭天,丹陛桥都是必经之“桥”。所谓“丹”,是红的意思,“陛”原指宫殿前的台阶。古时宫殿前的台阶多饰红色,故名“丹陛”。丹陛桥这条大道的路面并不是水平的,而是一条“上坡路”,南端低北端高。为什么设计成由低到高?这是因为皇帝每年冬至到天坛祭天时,必须从最南边的昭亨门进入天坛,一步步地走到圜丘坛。丹陛桥越往北走越高,象征着皇帝由南向北与“天宫”一步一步接近,步步高升。endprint

如果你有张天坛公园的地图,会发现丹陛桥将位于南北两端的祈年殿建筑群与皇穹宇、圜丘坛建筑群以一种优雅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两组建筑群,犹如一座天平的两端,而丹陛桥恰如那天平的秤杆。

西天门与丹陛桥之间的甬道是人们参观天坛的主要路径,与皇帝进行祭祀大典之前进行准备的具服台恰好相接,是丹陛桥与祈年殿和圜丘坛之间较为靠近祈年殿的地方。存在即合理。古人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考虑到祈年殿高耸,是整座天坛建筑视觉中心的所在,而低矮的皇穹宇和开阔的圜丘坛,以其低平的姿态,而远居于天坛的南端。如果按常规将丹陛桥与西天门相接的甬道设置在两组建筑群之间等距离的正中位置,人们一定会觉得在视觉心理上有一种失衡感,因此,这个天平会向较重的一端倾斜。而把与丹陛桥相交的甬道布置在靠近祈年殿的地方,这样就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得天坛在整体上更具美感。

从西天门的甬道登上丹陛桥,向北望去,是祈年殿南垣正门——南砖门;向南望去,则是国丘坛的北门——成贞门。丹陛桥两侧是浓密的松柏树林,走在丹陛桥上远望,仿佛置身于波涛涌起的绿海之上,产生一种置身琼瑶仙境的感觉。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丹陛桥路面上有三条石板道,中间宽,两边窄。这样设计源于祭祀“礼制”。正中央的宽石板路叫“神道”,西侧和东侧的两条窄石板路分别叫“御道”“王道”,祭祀时走哪条道可不能乱了规矩。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自认不能比天高,只能屈尊走“以右为尊”的御道,陪祀的王公大臣则走王道。实际上,每逢去祭天都是宦官走神道——因为宦官的手中捧着皇天上帝的灵位,代表的是“神”。

可是,走在丹陛桥这条宽阔的砖石甬道上,为什么看不出是座桥?这是因为“桥”被隐藏在了路基中。在这条砖石甬道中部,也就是具服台的南边,路面下有一条券洞式东西向通道,与上面的大路形成交叉。丹陛桥也因此被视为北京最古老的立交桥。

天坛东门:七十二长廊曲径通幽

天坛东门外是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这里是天坛人流量最大的入口。从天坛东门进入,是一条“七十二长廊”,可以通往神厨、神库与宰牲亭,直达祈年殿东门。长廊是中国古典建筑当中常见的建筑形式,而七十二长廊巧妙地把散在各处的建筑连接在一起,使散落其间的景物在此变得错落有致,其蜿蜒曲折于自然景观中,平添了一道别样的景观。而且多雨时节,也能廊中观景,欣赏雨中美景。

建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祈谷坛长廊庄严朴素的外观。长廊宽5米,长350米,共72开间。古代传统建筑习惯以四柱构成空间算作一间房,此长廊故又名“七十二连房”。现在公园已经把长廊改成了开放的结构,两旁是朱红色的漆柱,上面是绿色的琉璃瓦。檐上是一些彩画,以蓝、绿、黑为主体色调,淡雅清爽。和南面的草坪、古柏树林相互映衬,是一特别静雅的去处。

在长廊东南侧的草地上,按照北斗七星形状,放置着大小不一的七块石头。石头上雕刻着扇形云朵纹,象征着泰山七峰。古代帝王祭天地都要到泰山封禅。通常是泰山祭天,在附近的云云山、亭亭山、梁父山、社首山、肃然山祀地。后来因为封禅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所以郊祀合一,在南郊设坛举行。明代建天坛时,便在祈年殿南设置了象征泰山七峰的七块巨石。

据史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年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护卫风水。

天坛北门:祈年殿感悟非凡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建筑规制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一些建筑物的意义只属于一些具體的人,如家宅对每个人的意义,或某条老街道,某个地标性建筑物,对于一个地方居住者的意义。而另外一些建筑物,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性意义,它代表了一个民族,象征了整个宇宙,这便是天坛。

天坛北门是离祈年殿最近的入口之一。站在天坛北门外的丁字路口,正北方向是祈年大街,东西方向是天坛路,往南远远地能看到祈年殿那具有标志性的殿顶,像清代官员的朝冠一样无比显眼。

天坛北门内正对的是内墙北天门,穿过北天门便是皇乾殿,它的南侧是祈年殿。皇乾殿与祈年殿的关系就像皇穹宇和圜丘坛一样,相辅相成,但功能略有不同。

皇穹宇是存放祭天时昊天上帝排位的地方,而皇乾殿则是存放皇帝先祖神位的地方。

来到祈年殿前向上仰望,在三重汉白玉台基与红色墙柱的衬托下,那与蓝天相接的蓝色屋瓦之上,一个熠熠生辉的金色宝顶直插云空,使你恍惚间觉得这亭亭玉立的三重檐子的殿阁,就是天国的一隅。那华美、纯净、雪白的台座,如翼的飞檐,会令你不由地产生一种超凡出世的遐想。祈年殿矗立在同样是三层重叠的汉白玉祈谷坛上,使祈年殿显得崇高而冷峻,但又不失其华贵。它是高高在上的,高傲得令你仰视。它是恬淡的,天青色的琉璃瓦,与逐层递减的屋檐,使它产生一种向上漂浮的升腾感,很自然地融入到那碧蓝的天空之中,使人萌生一种渐入空灵的冥想。它那悬在半空中的金色宝顶,犹如镶嵌在蓝天之中的一块灿烂夺目的金色宝珠,凸显的是祈年殿所代表的“天”的高贵身份。祈年殿外檐下的柱子、门窗与额枋上红绿点金的彩绘,以及殿内那浓烈华美的装饰与彩画,又向人们展示了天上宫阙的高贵与华丽。清雅恬淡与热烈浓重,在这里凝结成为一曲具有浓烈东方色彩的华丽乐章。而祈年殿前那宽敞的庭院,低矮的庑房门殿,以及远处向南延伸的丹陛桥,和桥两侧绵延无尽的苍松翠柏,又如低稳而平淡的和声,犹如将祈年殿建筑艺术乐章的玄奥与神秘、高亢与热烈,推入了空谷,推向了苍穹,那浑厚的音响会在广漠的天穹间久久地回荡。endprint

如果你去过故宫便会发现,祈年殿采用的汉白玉坛台与故宫中的太和殿一样,也是三层台基。祈年殿彩绘雕刻多使用龙凤题材,其配属的建筑物都有正脊、吻兽、角兽的设置,其柱子的颜色为正红色,屋瓦的颜色或用与天相合的天青色,或用与帝王身份相符合的黄色,这都说明天坛的皇家等级和地位。而天坛整体上又是北圆南方的布局,象征了中国古代宇宙观念中的天圆地方的意义。对比天坛公园南面的圜丘坛和皇穹宇,你就会发现它们的外墙都采用了圆形的平面,这同样体现了“天”的象征意义。无论是祈年殿的三重屋檐,还是祈年殿与圜丘坛的三层坛台,都采用了“三”这个数字。“三”在古代是天的代表,这与祈年殿、皇穹宇用圆形屋顶,上面覆盖着天青色瓦,从而象征天的意义是一样的。

祈年殿的前身在明代叫做大亨殿。当时就已经采用了三重屋檐,但屋瓦的颜色却分成了三种。上檐是青色的瓦片,象征着天;中间是黄色的瓦片,代表忠诚;下檐是绿色琉璃瓦,象征着尊崇上天。站在祈年殿外往里看,殿内有4根龙井柱,还有金柱和檐柱各12根,分别象征着一年的四季、十二个月份和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而金柱和檐柱之和为24根柱子,又象征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若加上那4根金井柱,殿内柱子总和为28,象征了古代中国天象中的二十八星宿。

当然,对于如今的国人来说,天坛还具有更加特殊的象征意义。天坛的祈年殿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象征,出现在各种书刊、报纸和杂志中,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而它作为天的象征,以及作为天子与天上的神灵交流的神圣场所的象征,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幻交替,已经逐渐弱化,但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中国历史的象征,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艺术的象征,它的意义却在日益增大。

游天坛公交指南

北京公交车票价相对低廉,但车况差异较大。上下班高峰期间公交车会特别拥挤,游客应尽量避免在此时间段乘车。天坛最佳的旅游季节是春、秋两季,夏季天坛宽阔的场地没有足够的地方遮阳,要知道它比故宫还要大;如果冬天去又过于冷清。但冬天去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利用这个冷清的时段好好体会下天坛那些声学建筑(三音石、回音壁等)的效果。当然,无论什么时候来天坛还是在一天中赶早儿比较好。

有公交抵达的天坛宫门区有以下四个

1.法华寺站(可以前往天坛东门) 2.天坛南门站 3.天坛北门站 4.天坛西门站。

●法华寺站过路公交:

6:六里桥东-龙潭公园

34:虎坊桥路口东-孛罗营

35:天桥-高碑店东

36:天坛南门-左安路

39:北京站东-双庙

41:东单路口南-北京华侨城

43:团结湖-五间楼

60:黄寺总政大院-龙潭公园

72:城南嘉园北-大北窑南

116:地铁柳芳站-龙潭公园

128:后库-城外诚

525:崇文门东-石榴园东区

599:前门-博兴六路公交场站

684:惠新东桥南-宋家庄枢纽站

●天坛南门站

始发站和终点站的公交线路:

36:天坛南门-左安路

天坛南门站过路公交:

53:四方桥西-北京西站南广场

122:北京站东-北京西站南广场

958:龙潭公园-八大处

特3:武圣北路-造甲村东

特11:宋家庄枢纽站-时代庄园北站

特12内:永定门长途汽车站-永定门长途汽车站

运通102:马家堡路北站-祥龙公交公司

●天坛北门站过路公交:

6:六里桥东-龙潭公园

34:虎坊桥路口东-孛罗营

35:天桥-高碑店东

36:天坛南门-左安路

72:城南嘉园北-大北窑南

106:北京南站-东直门枢纽站

●天坛西门

始发站和终点站的公交线路:

71:天坛西门-肖村桥西

天坛西门A站台过路公交:

2:海户屯-宽街路口南

17:前门-双庙

20:北京站东-北京南站

36:天坛南门-左安路

53:北京西站南广场-四方桥西

72:大北窑南-城南嘉园北

93:前门-吕家营

120:左家庄-石榴园东区

622:北京站东-成和园小区

特11:宋家庄枢纽站-時代庄园北站天坛西门B、C站台过路公交:快速公交1线:德茂庄-前门

●天坛周边的景区景点

天坛周边的景点:天桥、大栅栏、龙潭公园、先农坛、纪晓岚故居、红桥市场等。

注:通往天坛公园和过往天坛公园的公交线路中有通往这些景区的公交车,想游览天坛后继续游览这些景区的游客,可选择相应的公交线路前往。

●开放时间:

1.大门:

开门时间:旺季6:00,淡季6:30;止售票时间:20:00;静园时间:21:00;关门时间:22:00

2.景点每日8:00点开放旺季关门时间:17:30(大门16:00点止售联票)

淡季关门时间:17:00(大门15:30分止售联票)

●门票:

淡季10元(11月1日-3月31日),旺季15元(4月1日-10月31日)。园内景区联票20元,包含祈年殿、圜丘、回音壁。建议买通票,旺季34元,淡季28元。神乐署门票10元,需要另外购票。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坛
《天坛之美》
天坛:南中轴上的明珠
《遇见天坛》: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
我是小小艺术家
阎秀恒我们北京的自然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古树与古树承载的文化
“上下”天坛系列主题女士丝巾
在北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