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北大学构建“三走”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作用研究与分析①

2017-12-25王一鸣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2期
关键词:东北大学管理机制体育

王一鸣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东北大学构建“三走”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作用研究与分析①

王一鸣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本文以基于“三走”视域下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构建作用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并结合东北大学自身机构设置、办学特点以及目前“三走”活动开展现状为依据,为了让更多的在校学生踊跃的加入体育活动中去,着重在构建科学管理机制所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三走”活动管理机制有助于充分保障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有助于高校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有效且合理的规划;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东北大学培养新世纪综合人才提供可行的依据和意见。

“三走” 东北大学 体育活动 管理机制

2014年1月由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开展了高校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活动。[1]近些年,我国高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严重下滑,学生身体素质逐渐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为此,我国也出台了许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作为培养新世纪高端人才,储备高等素质生源的东北大学,通过“三走”活动的落实开展努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运动技巧,培养学生浓厚的户外运动兴趣。但是,目前东北大学开展“三走”活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我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缺乏一项科学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所以,构建出清晰明确的体育赛事等活动管理机制并挖掘其作用的研究成为东北大学校园体育整体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三走”视域下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构建作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东北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网站收集相关研究资料,并查阅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等高校核心体育期刊等相关论著。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所拥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找出目前基于“三走”活动视域下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的相关辅佐材料,并总结提炼出目前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中还存在哪些不足,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合适的理论切入点。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与东北大学校团委领导、老师以及体育部全体同事的深度访谈,了解并掌握近年来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是如何进行开展的。宣传方式有哪些,管理模式主要哪些部门负责,监督、评价有哪些教师参与,最后在成果奖励方面是否完善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给出的建议结合当前团中央倡导的高校大力开展“三走”活动进行学生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研究。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东北大学在校师生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当前东北大学校园体育活动管理机制的现状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并提出问题,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推动并改革校园体育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与团中央“三走”活动紧密相连。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1 东北大学开展“三走”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前,东北大学“三走”活动主要由校团委负责开展,各学院师生都大力的支持与配合。不同院系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很显著,东北大学许多学生从在寝室玩手机到主动去操场锻炼,学生们都做出了改变和提高,体现了“三走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三走”的精神得以继续的发扬,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习惯也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是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

2.1.2 各院系学生上课时间不同阻碍了“三走”部分活动的统一开展

东北大学校团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三走”活动,需要顾及不同院系专业学生的上课时间。随着每年我校招生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东北大学分设出了多个校区进行统一管理。这个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麻烦,许多“三走”系列活动举办一次后无法连续开展。不同院系中,学生专业必修课的时间节点不同,占用了学生正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个别专业除必修体育课外,67%学生活动时间不足2个小时。加之东北大学不同校区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太便利[2]。“三走”系列活动的举办只能占用学生周末的时间,导致个别专业学生无法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失去了一次提升自身素质的良机。

2.1.3 高校层面“三走”活动体育基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东北大学“三走”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体能的一个拓展或是延伸,对于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的提升。“三走”系列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自主选择性的特点。由于不能向体育课一样具有单一项目的专业性培养,所以东北大学体育教师不太适合参与在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但是这也同时导致了许多活动在开展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管理和意义上的界定,活动目标不够明确,组织引导不够到位等情况出现。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既想有所收获,同时也想保证活动项目的专业性和公平性。经研究得出,由于没有明确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活动管理机制,阻碍了部分活动策划或执行。

2.1.4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淡化了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关注

目前,经调查统计后得出,东北大学57%的学生参与“三走”系列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在期末评奖评优时获得更高的学分或是绩点。高校采用学分制管理实施过程中客观的影响了学生参与课余活动的时间。通过调查得知,东北大学越靠前的专业,其学生体育活动时间越少。东北大学偏理工院校,学生平日里实验设计比较多,42%的学生为了在学术专业层面获得更为突破的进展,进而淡化甚至忽视了自身健康体质的改变。从一幢教学楼转入另一幢教学楼或是实验室中,健身意识日渐消减,学生体质堪忧。

3 基于“三走”视域下构建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作用分析

经过与东北大学“三走”活动负责领导、专家访谈后,构建出目前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如图1

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东北大学“三走”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主要在校团委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进行,东北大学体育部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此活动中担任组织比赛,执法比赛的相关工作,个别体育活动项目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参赛者也会加入到其中。东北大学校团委组织结构中,素质拓展中心是策划、举办活动的关键部门,主要负责策划宣传、赛事组织、管理总结等相关工作。作为东北大学其他学院的学生在各专业辅导员的精心组织安排续,有序的参与其举办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不同学院的学生发扬东北大学“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的精神,积极努力的为各自的学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北大学“三走”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的日渐完善为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生学习生活也提供了许多帮助。

3.1 有助于充分保障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东北大学构建科学合理的“三走”活动管理机制,将每一项活动根据项目的需求设计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保障了活动能够开展的可行性。东北大学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进而成立许多让学生自由发挥空间的课外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还为学生增添了的乐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3.2 有助于高校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有效且合理的规划

东北大学构建科学合理的“三走”活动管理机制可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活动策划设计精彩,贴近生活,通知下发流畅,学校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逐渐密切,相互协作次数增加。同时责任明确到人,方面开展安排相关人员工作,方便统一管理。不同部门合作过程中取长补短,互助提高,保证活动开展的正规化,专业化的同时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等。

3.3 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东北大学构建科学合理的“三走”活动管理机制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能够主动意识到活动举办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参与一些集体类活动项目不仅体会到乐趣,还潜在的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所谓一举多得。逐步将管理机制构建的更加完善,对于东北大学的学生在教育价值观、体育健康价值观、休闲娱乐价值观、体育健康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进而为我校结合学生身心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现实理论依据,为培养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创新人才奠定重要的基础[4]。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东北大学落实开展“三走”活动是一项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研究表明,目前东北大学围绕学生开展“三走”活动现状而言,存在各院系学生上课时间不同阻碍了“三走”部分活动的统一开展;“三走”活动体育基层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高校学分制的实施淡化了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关注等问题。为此东北大学需要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妥善安排现有教育资源构建长期有效的管理体制,其作用是有助于充分保障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有助于高校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有效且合理的规划;有助于让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为努力培养新世纪人才打造广阔的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6]。

图1 东北大学“三走”学生体育活动管理机制图

[1]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N 中国青年报2015.01.30

[2]郝小刚,高雪梅.阳光体育运动_与高校体育的_冲突与共融[J].首都学院学报,2011,23(5):434-436.

[3]郑汉山.大学生体育价值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和谐发展[J]体育学刊,2013(3):65-68.

[4]郑骋.普通高校开展_三走_活动长效机制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26(2):69-73.

[5]张忠诚.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22):132.

[6]方珠.文化强省视阈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担当[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5):122-12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191

G80-32

A

2095-2813(2017)11(b)-0191-03

王一鸣(1992,3—),男,汉族,辽宁沈阳人,研究生,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东北大学管理机制体育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的“条块分割”——城固行业系统党建融入社区管理机制
本科教学审核自评估工作开展及专业持续改进思考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我们的“体育梦”
甘肃小微企业人才缺失与管理机制创新
《采矿学》本科专业教材建设改革与实践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