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7-12-24丁大海郯城实验一小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品德课程

文/丁大海,郯城实验一小

刍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文/丁大海,郯城实验一小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机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进程陷入困境。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需遵循新课程标准,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摆脱教学困境,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所面临的困境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其相应解决对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困境;对策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国家开始重视教育体制的相关变革,重视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以期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是以思想品德为中心的综合性学科,是培养小学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和社会公德的重要科目,为学生的德育方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新课改这一背景下,如何针对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是现阶段小学教育相关人员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2.1 学生接触不良信息概率大

新媒体背景下,大量信息通过互联网媒介高速传播。受互联网自身特点的影响,导致大量不良信息也在快速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想要避免学生与各种电子产品相隔离是不可能的。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不良信息会通过网络,在学校与家长无法发觉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一阶段的孩子其品性还未定型,没有很好的是非判断力以及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且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模仿能力等极强,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极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网络中大量的黄暴信息的快速传播,这些信息大量、不断的出现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就会导致学生在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冲击学生还未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出现偏颇,对小学品德教育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2.2 学校与教师对课程重视度不足

现阶段,在许多小学教育机构中,学校与教师多将教育教学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重点文化科目上,却忽视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大多数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态度不严谨,甚至有些学校直接让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内心产生“这门学科不重要”的错误思想,教学效果不佳。

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

3.1 教师转变观念,转变学科的角色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具备专业知识与文化素质的时候,才可以胜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此门课程的重点在于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引领,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品德意识。教师需要充分重视此门课程,用自身道德树立榜样,通过爱心进行耐心引导,将自身所掌握的人文素养以及知识背景传授给学生。品德与教育这门课程本身是一种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学科内容的课程,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通过文学、历史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经济学等知识的充实,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2 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增强品德教育实效

从根本上来讲,面向小学生所展开的品德教育不应单单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而是要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将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生活中。故现阶段,该学科任课教师有必要将品德教育目标作为指引,并结合小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特点,以实践活动为契机,借助灵活、有趣的教育手段,增强品德教育实效。当前环境下,教师需改变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认识,重视社会实践教学的载体作用。与单纯的理论教育相比,实践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不仅可为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提供渠道,还可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而这正是品德教育产生实质作用的必要条件。同时,为了放大实践教育的正面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两点:(1)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2)活动形式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相适应。此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与快乐,且还可使其更加真切的感悟自然,理解保护植物的必要性,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3.3 与家长合作,合理控制学生网络的使用

科技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必然。然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有效合作,才能够确保学生尽可能少的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实现有效控制网络信息对学生产生影响。一方面,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增加与学生沟通、相处的时间,有效控制学生网络接触的时间。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是非观念的教育,使其拥有更好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学校与家长共同协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从而实现学生品德教学的有效提高。

4 结束语

为了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益,教师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目标体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设计,和学生开展积极性的互动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定期更新,实现学生知识面的开拓,增强学生的精神文明素质,满足现阶段小学品德教学的要求,这需要引起每一位教师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质。

[1]陶琳娜.新课程下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方式的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张惠芳.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17-120.

[4]严佩芳.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5]蒋建英.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策略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03:8.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品德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