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IPO注册制改革的研究

2017-12-24欧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核准制上市投资者

文/欧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关于我国IPO注册制改革的研究

文/欧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注册制改革一直是这几年来人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大多数企业想要推行注册制改革是觉得核准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在核准制下,监管机构需要审核申请企业的整体情况,如企业的赢利能力,负债能力,本年度的工作计划等等。只有那些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才能通过审批,这就使得市场的资源向那些并不缺钱的企业流动,而真正需要资金发展壮大的企业反而不能上市融资。

核准制;注册制改革;退市渠道;市场化

1 IPO注册制改革

IPO注册制改革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国内外的研究者都认为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化的注册制更加顺应经济的潮流。但在以往的文献中,大多数是借其他国家实行的注册制对我国实行IPO注册制的启示,很少具体的研究。我国要实行IPO注册制,应当要在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的经验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IPO注册制道路。这为本文的研究分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2 我国实行核准制的现状

2.1 公平效率原则难以体现

资本市场中经济体制变迁的动力是保持市场的公平和效率。然而在核准制下既不能保持公平,又无法实现效率的资源配置。满足发行与上市资格的股份制公司已经远远大于监管部门的计划安排,市场处于极度供求不平衡的状态。由此造成,发行额度的分配已经成为审批部门的一项重要特权。各部门工作的出发点也成为了如何使自身效益最大化。地方政府有时出于自身利益,政绩情况考虑,会选择一些严重亏损、效率低下的地方企业上市;中介机构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某些企业进行过度包装,很少考虑企业的资质;而有些企业就更不用说了,为了尽快发行上市筹集资本,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以获取上市资格。这种种情况就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

2.2 寻租腐败现象

寻租腐败现象可以说是核准制下一大要害。过大的发行与审批权利使得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严重。新股公开上市发行通常意味着企业能够快速地在证券市场上筹集到庞大的资金以待公司的进一步扩展,上市发行不仅可以使公司改头换面,增加公司在该行业的影响力,还可以为企业股东和管理人员带来丰厚的回报。

2.3 证券会发审效率低下

严格的实质性审查方式是核准制的特色之一,它要求企业和中介机构及其他机构在申请上市发行时需要准备各种复杂的资料和公司报表,证监会在此过程中发行审核时间漫长,提高了公司上市的成本。我国一年内有且只有200-300家企业完成发行新股发行的程序,这种低下的效率无法满足投资者急切的投资需求,导致在一定时期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风靡证券市场,壳竟然成为一种珍贵的资源,这种风气严重的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2.4 投资者易产生依赖心理

众所周知,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投资者,都具有丰富的投资知识。因此,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投资绝大部分依赖于证监会对该股票的判断。但我们也知道神也有犯错的时候,如果证监会对某股票出现审查失误的情况,那么很容易扰乱市场对该股票的判断,这其中所产生的风险毫无疑问是由投资者承担。而往往许多企业为了取得珍贵的上市资格,不惜冒着被揭露重罚的风险,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虚假披露,试图获得那稀有的壳资源。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的商誉也会造成重大打击。

3 注册制改革方向

3.1 分清主体职责,强化市场监管

注册制相比于核准制最大的特点就是还权于市场,公司的价值交给市场去判断。市场不单单是空乏的两个字,而是由各个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和配合有序的市场机制组成。而这些市场机制包括中介机构的诚信约束和声誉约束机制,交易所标准严格、执行到位的上市和退市机制,机构投资者的价值投资和“股东积极主义”机制,集团诉讼机制,做空机制,以及法律问责和救济机制。一旦证监会规定的上市条件放开,就需要以上部门各行其是,各尽其职,这样市场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

3.2 改良退市渠道,施行严格退市

要想实行注册制,市场的准入和退市至关重要。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畅通无阻的退市渠道可以说是注册制的基石。因为注册制相对于核准制来说可以说是“宽进”,既然是“宽进”那就必须要“严管”,不仅是要严格监管,还要严格并如实执行退市制度。我们要重点打击因地方政府的间接干预,那些该退市而不退市的企业,消除只要成功上市就不会面临退市的观点。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淘汰充斥在资本市场中的绩劣股,问题股,还资本市场的“朗朗乾坤”,发挥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所以,我们要严格实行退市制度,维护好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

3.3 提高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

我们都知道,在核准制下,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风险大多都是政策风险,行政上过多的干预,监管不到位等这一系列的风险。而IPO注册制改革后,行政干预会减少,企业上市变得更市场化,企业质量也会变得参差不齐,监管机构不再为企业质量背书。所以,在IPO注册制下,我们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理性投资的能力,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也能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3.4 强化信息披露的能力

不论是核准制,还是注册制都强调一个内容,那就是信息披露能力,其区别就在于核准制是事前监管,而注册制则是放在事中和事后监管。虽然是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但这并不意味着证券会放弃了对拟上市企业实现的监管。企业要想上市发行就必须严格按照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全面、真实、及时、准确的公开与发行有关的相关信息,保证投资者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如果有企业披露了一些虚假信息,不仅会使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长远的看也会损害公司的利益,而且还会受到证券会严厉的惩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公司破产,遭遇退市的情况。

我们推行注册制目的之一就是让上市公司自己对它所披露的信息背书,减少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的可能性,营造一个活跃,健康的投资环境。上市公司要不断提升其信息披露质量,同时,中介机构也要严格审核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披露,检查是否有虚假披露的情况。如虚假披露,也应有相关部门对其严惩,建立问责索赔机制,明确到具体的负责人。出现问题,查明原委对其严惩,情节严重者还可禁止其进入市场。

[1]何礼礼,王尧.IPO注册制可行性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4(1)

[2]周恩洋.对我国IPO注册制的思考及建议[J].经济论坛,2015(8):62-65

猜你喜欢

核准制上市投资者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聊聊“普通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
纠纷调解知多少
新兴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必行及带来的影响
注册制改革之必要准备
对我国IPO注册制下信息披露内容的预测
IPO核准制与注册制信息披露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