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家风家教研究

2017-12-24杜全国蒲小英四川省档案学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家训家教家风

文/杜全国 蒲小英,四川省档案学校

传统家风家教研究

文/杜全国 蒲小英,四川省档案学校

本文从小处着眼,从家庭成员在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走访并选取雅安市六县两区内的典型家族案例,从家庭家族的活动开展,全面客观真实地描述家风家教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阐述的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建设内容,强调了教育对良好家风家教传承的重要意义。

家风家教;中职教育;教学研究

2017年4月至9月,团队通过对雅安地区及周边市县中职学生家庭及当地望族家庭的走访,从父辈受教育程度、父辈受教育方式、家庭教育观念、家族发展水平、子女就业等方面详细考察了家风家教的重要性[1],以及家庭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对地方传统家风家教进行了较深入的考察。

1 良好的家风家教传统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重视家风家教的传承,从较早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到袁采的《袁氏世范》,再到朱用纯的《朱柏庐治家格言》,都深刻体现出了传统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以致家族人文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民间保存下来的家风家教资料多以家训的形式存在。如《王氏家训》:“吾家王氏、首重孝悌,忠义勤俭、谨信亲睦;耕桑之外,渔樵畜牧;读书明理、不强求仕;仕行兼济,止以远耻;世道竞急,习技业贾,自强不息,敦庞之俗;潜德丘园,嘉惠草木,研经求知,圣贤可及。美哉我庄,崂峰苍苍,海水洋洋,祖宗聿皇,子孙永昌!”《宋氏家训》:“先国后家,心胸开阔。先公后私,光明磊落。先人后己,先老后少。以孝为先,根深叶茂。仁者爱人,襟怀坦白。博爱众生,笑口常开。父慈子孝,兄宽弟忍。夫倡以和,妇随以顺。长幼以序,交友以信。贫要守分,富休骄吝。处事容忍,处世谦和。济危扶困,人人有责。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起心动念,永无邪恶。忠厚诚实,饱读诗书。遵纪守法,和谐相处。严以律己,居官清正。宽以待人,廉洁奉公……子孙后代,永远奉行。”《杜氏家训》:“固本守业崇节俭,光大门楣报国家。自见自知显聪明,克终自胜方自强。律己慎独洁身好,恬淡释然境界高。立志修身首孝悌,意欲治国先家齐。孺子求学少年时,立身行道天下志。淡泊修心勤克己,宁静练达少欲私。子孙强身与健魄,病体羸弱怎报国。丰衣足食多末盛,贫贱忧戚玉汝成。博采众长自有神,身兼数艺不压身。文容万物章有意,意蕴高远境清丽。身为士子重读书,勿迷妻子恋仕途。”《蒲氏家训》、《杨氏家训》、《李氏家规家训》、《刘氏族谱家规》、《张氏家规家训》凡此等等。

2 家风家教现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家教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家教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家教,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作为社会的人,都需要处理或简单、或复杂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给予---温暖与友爱。家是社会集体的最小组成单位,家风家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王氏家训》中“首重孝悌、忠义勤俭、读书明理、自强不息、研经求知。”《宋氏家训》中“先国后家,光明磊落,以孝为先,处世谦和,诸恶莫做,饱读诗书,遵纪守法。”《杜氏家训》中“律己慎独洁身好,立志修身首孝悌,意欲治国先家齐,立身行道天下志,身为士子重读书。”无不强调良好家风家教的养成,要“读书明理、研经求知,饱读诗书,身为士子重读书”就是鲜明的写照。

传统家风家教是家庭成员在品格、文化素养、道德情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再如四川省雅安杜氏家族与广安杜氏家族,就时有往;广安杜氏家族与重庆杜氏宗亲联谊会之间,时常有商业信息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族亲活动互助。四川省广安杜氏家族,每年至少有春节团拜会、清明祭祖、学子工程三大类活动;其中,春节团拜会有年前看望慰问族内家庭生活贫困的族亲以帮助其顺利度过年关,年后德高望重的老人,咨询家族家风家教的建设意见和建议;清明祭祖,是家族活动中声势最浩大的,基本是每两年在老祠堂举办一次,农家大院族亲共谋,150余桌宴席之前都有由族长议事组筹划的浓重祭祖仪式,身居全国各地的族人闻风齐聚,有些族亲能够借此寻找到数十年前失散的兄弟姐妹,家族凝聚力日渐显著,良好家风广为传播,宗族正能量影响更加深远;学子工程,基本贯穿全年,凡有志愿,不论捐资多少,资助宗亲中家族经济困难且立志学习的学生或奖励每年高考考上重点本科的高中毕业生及即将入学的研究生。与此同时,族长议事组还协调处理宗亲家族内的家庭及家族间关系、妯娌关系、邻里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宗亲之间的团结。雅安王氏家族、蒲氏家族、杨氏家族、李氏家族、刘氏家族、张氏家族、任氏家族等,多有类似活动,活动形式、时间和规模各异,但无一不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团结向善,充分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家风家教良好,对家族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巨大,反之则贻害无穷。团队在走访考察中,从不同侧面感受到,良好的家风家教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有宗亲的团结和支持;尤其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间,宗亲同仁之间的纽带联系可能会因为社会经济阶层分化,各家族内部交往世俗化,甚至家族成员之间感情淡漠,漠视家风家教的教育影响,以至于轻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唯经济实力至上,严重阻碍家族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溺爱有本质的不同;溺爱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视教育提升、后代品质提高,追求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期待一切向上的过分关爱。而良好的家风家教传承出现偏差,则可能导致家庭乃至家族成员的道德品格、人文情操及人际关系交往的困难,值得族亲的深思熟虑。

3 家风家教建设

良好的家风家教的传承,与家庭父母长辈的重视和言传身教、环境的潜移默化有关,也受所接受的文化教育水平的影响。

家庭教育的影响一般相对稳定,但所受教育的影响是相对容易控制的方面,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受教育水平普遍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的中学教育阶段的影响,更应该关注的是中职教育。从传统的教育分化来看,中职生源普遍被披上“差”的外衣,一方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2],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多种机会,同时职业教育终身学习渠道得以畅通。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服务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民族地区要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的要求出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3]。因此,学校的教育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尤其要重视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广泛的,高素质的教育人才和专业人才引进,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良好家风家教的传承,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美丽雅安、生态强市”建设服务。

自有《颜氏家训》记载的传统家风家教以来,良好的家风家教无不散发出恒久的正能量。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家风家教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代表们的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这,即是对良好家风家教传承和建设的充分肯定。

[1]论家庭教育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新商务周刊》2017第7期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3]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雅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YA2017029:传统家风家教研究

杜全国,高级讲师,四川省档案学校;

蒲小英,讲师,四川省档案学校。

猜你喜欢

家训家教家风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