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声猿》看徐渭杂剧创作的批判思想

2017-12-22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名作欣赏 2017年29期
关键词:杂剧从军科举考试

⊙程 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从《四声猿》看徐渭杂剧创作的批判思想

⊙程 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乌鲁木齐 830046]

徐渭才高绝学,却一生屡试不第,是一位狂狷之士,在文学上主张独创。《四声猿》是徐渭五十七岁历经沧桑之后的作品,取“猿啼四声而肠断”之意,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部,因其强烈的批判性,被称为千古快谈。《四声猿》借古讽今,抨击黑暗的现实,该杂剧集中体现了徐渭的批判思想,包括批判佛教禁欲主义的虚伪、封建官场的腐败、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

《四声猿》 封建礼教 批判思想

徐渭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二十岁为诸生,在学校记名二十六年,为山阴县学廪膳十三年,参加科举考试八次不第。徐渭三十七岁时,第七次科举考试失败,应邀到浙江总督胡宗宪幕下当书记,曾经亲临前线参加抗击倭寇的战斗,并且立下战功。徐渭在给胡宗宪做门客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秀才,但是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有自由时间,并且可以随意出入府中。徐渭四十三岁放弃第九次科举考试,四十五岁时,胡宗宪被捕,徐渭担心被牵连,加之生活贫寒、仕途艰难,于是出现了精神发狂的症状,陶望龄在《徐文长传》中说:“及宗宪被捕,渭虑祸及,遂发狂,引巨锥刺耳,刺深数寸,流血几殆,又以椎击肾囊,碎之不死,渭为人猜且妒,妻死后,有所娶,辄以嫌弃。至是,又击杀其后妇,遂坐法系狱中,愤懑欲自决。”

郦道元在《三峡》中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渭历经坎坷之后,创作《四声猿》,取“猿啼四声而肠断”之意。《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部剧共十出,长短不一。四部剧都有自己的故事渊源。徐渭对历史故事进行了新的加工,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封建礼教的陈腐观念、官场的黑暗和权贵的寡廉鲜耻进行了批判,这些剧作也反映了徐渭对于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渴望。《雌木兰替父从军》和《女状元辞凰得凤》以女子为主角,歌颂了她们的才能和智慧,反映了提倡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四声猿》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四部剧立足于广阔的社会现实,借古讽今,集中体现了徐渭这位狂狷之士的反叛思想。

一、批判佛教禁欲主义的虚伪

《玉禅师翠乡一梦》中,玉通和尚因没有亲自迎接新参府尹柳宣,柳老爷怀恨在心,认为玉通对自己不敬,便派遣红莲为玉通和尚设下陷阱。红莲假装是来吊丧的女子引诱玉通,玉通犯了色戒,正是“自入禅门无挂碍,五十三年心自在。只因一点念头差,犯了如来淫色戒”。玉通心中气不过自己名节被毁,“端坐驱神,竟奔柳家走一遭去”。也就是说,玉通决定坐化,投胎为柳宣家的小姐,以同样的方式败坏柳家的门风。

投胎之后,便是“梦”的内容,梦的情节也很有意思,怎么报复不好呢?玉通和尚选择了这样的一个梦,化身为柳家小姐。化身为柳家小姐之后,玉通不再有关于之前的记忆,他认为自己就是柳翠,而这时的柳翠,也在按着自己的想法生活。“自陷为娼”也就是自己去做娼妓,并不是受到别人的胁迫,这是梦的显意。但是其中的隐意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在佛教的清规戒律里,和尚是不能亲近女色的。第一,当一个陌生女子前来借宿,玉通问的是“这妇人老也小?”也就是问这女子年龄多大,道人的回答是:“只不十七八岁,一法生的绝样的。”玉通的回答是:那就给她铺一床席子,放在左墙窗户底下吧。这说明玉通关注女子的年龄相貌,并把女子安排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如果真的像玉通自己说的,心静如水,不近女色,完全可以把女子安排在其他地方。第二,玉通选择投胎为柳翠,采取的报复方式可以有千万种,但是她选择的是自愿做娼妓,而且当月明和尚去点化她的时候,柳翠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和抱怨,反而觉得自己遇见了凤朝阳,生活有盼头,很幸运。综合这两点,玉通表面上是一个和尚,信奉佛祖,但实际上却不是他自己宣称的那样心如止水。徐渭通过对玉通和尚的塑造,揭露了佛教禁欲主义的虚伪,体现出他对封建社会的反叛。

不过玉通也是焦虑的,玉通的身份是佛家弟子,按照清规戒律,他必须六根清净。东窗事发之后,玉通选择通过坐化的方式报仇,然而报仇这一行为,却改头换面地暴露了他内心的想法。玉通骂红莲时的气愤以及他被师兄点醒时的焦虑,正是他自己的身份和欲望之间不能并行的焦虑。徐渭在这部杂剧中,也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以此反衬佛教禁欲主义的虚伪。

二、批判封建官场的腐败

《狂鼓史渔阳三弄》中,祢衡击鼓骂曹,这个故事渊源是《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的祢正平裸衣骂贼。该剧中祢正平在阴间骂曹,把旧日骂座的情状,在阴间演述了一番,历数了曹操的各项罪状,如曹操杀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做皇后而杀害了伏皇后,杀袁公两家,等等。这些罪状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为了争夺权力不择手段,反映出封建官场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祢正平击鼓骂曹的情节正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正面反抗,历数其罪状,大快人心。而曹操在阴间受到审判则表现出徐渭希望惩罚残暴的统治者,伸张正义,变革不理想现实的愿望。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徐渭将这一情节做了处理,将祢正平击鼓骂曹放在阴间进行,使得该剧读起来像是神话故事,实则蕴含着对残暴的封建统治者的批判。

《雌木兰替父从军》中,官府横征暴敛,为了剿灭黑山贼首豹子皮,疯狂征收人力。木兰父亲花弧年事已高,官府仍然下了十二卷军书,卷卷都有花弧的名字,催他去应征,木兰心疼父亲,无奈之下,替父从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封建统治者不爱惜民力,压迫百姓的情况。

三、批判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

明代的社会环境,对于女子的压迫是非常严重的。女子没有和男子一样参加科举考试或者投军打仗的权利,这也就是说,通过个人奋斗获取社会地位的两条路,即“文”——科举考试、“武”——夺取军功,对于女性都是不开放的。然而徐渭在《四声猿》中,用了两部杂剧来写以女子为主角的戏剧故事:《女状元辞凰得凤》《雌木兰替父从军》,分别讲述了黄春桃和花木兰这两位女子,一文一武,通过个人能力,取得功名,黄春桃高中状元,花木兰获封尚书郎。徐渭通过《四声猿》赞美了女子的文武才能与智慧,“世间好事属何人,不在男儿在女子”,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女状元辞凰得凤》中,黄春桃是黄使君之女,父亲为官清廉。父母过世之后,黄春桃用了八年时间学习琴棋书画、描鸾刺绣,诗书方面更是才高绝学。黄春桃考取功名的动机是取得做官的俸禄,积攒一定钱财之后,与乳娘一起归隐山林。由此来看,黄春桃的人生理想是归隐山林,并不是追名逐利。在黄春桃取得官职之后,她审理了三桩棘手的案件,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三桩案件均水落石出。从该剧看,黄春桃作为女子参与科举考试,才学不输男子;为官一任,清正廉洁,审理案件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掌控全局的气魄。正如剧中说:“才子佳人信有之,一身兼得古来谁。”

《雌木兰替父从军》中,木兰从小就习得一身武艺,并且胆大心细,非常孝顺,在得知父亲被点名参军之后,自己拿定主意,替父从军。从木兰自己计划如何购买从军所需的各项物品,到依次练习刀、枪、弓等武器,可以看出木兰对从军生活有清晰的认识和计划,完全不比男性弱。木兰从军之后,依旧表现突出,她有勇有谋,与战友相处落落大方。木兰所在的军营风气非常好,任人唯贤、论功行赏,这也是徐渭对理想军营的建构。该剧的结局,木兰取得尚书郎的官职,为家族争光。花木兰这个形象基本沿用了北朝乐府《木兰诗》中的人物形象,但在该剧中,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她有能力、智谋、勇气,从始至终都是非常自信的女子,从来没有流露出彷徨,或者是对自己身份的焦虑与怀疑。

徐渭一生,在科举考试上从未成功过,一直受着各种各样的束缚。这些束缚使得他不能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上,他是一个不受认可的人,他的生活状态是怀才不遇的。从表面上来看,《雌木兰替父从军》是一部由《木兰诗》的故事改编过来的杂剧,实际上,深层的创作动机是徐渭对于自己仕途的焦虑。黄春桃和木兰在仕途上的成功,一方面是徐渭对女子文武才能不输男子的赞美,另一方面是自己仕途不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在黄春桃和木兰身上的投射。

四、结语

徐渭的杂剧创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借古讽今,批判佛教禁欲主义的虚伪,批判封建官场的腐败,批判封建社会对女子的压迫,希望变革不理想的现实。徐渭在文学上主张独创。《四声猿》在内容上呈现出广阔性,兼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形式上也有所突破,突破杂剧一本四折的形式,从一折到五折都有,五折的《女状元辞凰得凤》全用南曲,其他三部剧用北曲。《四声猿》在语言上老辣精练,感情强烈且饱满,质朴泼辣,妙趣横生。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明〕徐渭:《徐渭集》第四册,中华书局1983版,第1339—1340页,第1191页,第1188页,第1188页,第184页,第67页,第69页,第174页,第187页。

[1]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徐渭.四声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4]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

[5]蒋星煜.中国戏曲史钩沉[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作 者

:程遥,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

: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猜你喜欢

杂剧从军科举考试
送友人从军戏作
元好问的军旅生活
“科举考试”
木兰从军
以《度柳翠》杂剧为例看《红楼梦》与元人度脱剧的关系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