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文采: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

2017-12-21梅芝

现代家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情绪家长老师

梅芝

【林文采简介】

马来西亚籍华人,著名萨提亚亲子婚恋专家,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从事专业辅导25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輔导节目主持人15年。目前,在马来西亚、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著有《爱无止境》《少年心事》《我心深处》等专著。

中国儿童中心发布一份题为《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的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最近十年,前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中,居首位的是学生,占29.18%,且年龄已突破传统认为的“12岁危险年龄”,最小的咨询者只有8岁。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正视孩子的情绪问题,迫在眉睫。为此,我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亲子专家、家庭心理治疗师林文采。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情绪问题

记者(以下简称记):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孩子成绩好得不得了,但依然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忽视其情绪问题,但是被忽视不等于不存在,这些情绪问题潜滋暗长,终有一天会浮出水面,并造成难以想象和无法挽回的结果。此时,家长看到冰山一角,才有所醒悟,但为时已晚。

林文采(以下简称林):情绪问题是导致很多青少年自暴自弃或出现不良行为的根源,如果孩子到了十八九岁,情绪问题依然处理不好,那么他的精神就很容易崩溃,这对其往后的人生影响会非常大。所以,家长越早看到孩子的情绪问题,越早进行干预越好。

记:有些父母对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感到疑惑,他们迫切想知道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问题?

林:研究发现,孩子出现种种情绪问题,无外乎四个原因:一、因受伤而报复,二、渴望注意,三、渴望权力,四、达不到期望。

我们先说第一个原因:孩子要报复,因为很受伤。

校园血腥暴力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严重问题。经研究,我们发现那些在校园持枪行凶的学生虽然种族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是他们都曾经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嘲笑。研究报告也指出,美国学生面临的最大校园危机,就是“嘲笑同学”已形成一种文化。

我们成年人一般不太能理解小孩子被嘲笑的心情。事实上,如果孩子被嘲笑,而此事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对他则是巨大的伤害。孩子被深深伤害后,人性就会被扭曲,会产生恨意,而这些恨意最终会伤害他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或老师嘲笑,你必须做出处理。首先,你可以教导孩子怎样应对;其次,积极和学校方面沟通,由老师或校领导出面制止嘲笑行为。

我身边就发生过这样一个例子。11岁的小华被老师严重体罚后,心里充满委屈和愤怒。他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携他到学校向校领导投诉。父亲拙于言辞,投诉时他没有提及老师体罚儿子的事情,更没有对此表示不满,而是怪罪老师弄坏了他给儿子买的新书包。这番话令站在旁边的儿子再次受到巨大伤害,原来的委屈、愤怒终于变成了恨意,回家后儿子点火把家烧了。他要报复父亲,所以点燃了他的房子。

很多大人不解地问,孩子天天好吃好喝,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破坏行为?因为他要报复!为什么他要报复?因为他心里有恨意!为什么他心里有恨意?因为他被深深伤害了!

所以,我一再提醒家长和老师,当你发现孩子因被伤害而施行报复行为时,请千万记住:不要惩罚孩子,虽然他激怒了你。你要做的是,先和孩子建立信任关系,再去寻求处理伤害的渠道。当你帮孩子处理好因受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之后,他就不会再有报复行为了。

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第二个原因是:他需要肯定和注意。

每个人都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注意,对孩子而言,“被注意”尤其重要。可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现都普普通通,如果这时他发现不好的行为能够受到众人关注,那么为了让大家注意他,他会特意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对他而言,情愿被人骂,也不情愿被忽视。而有些孩子之所以变得愈来愈坏,完全是因为父母只注意斥责他坏的一面,而对他好的一面完全没有注意过。孩子为博取父母关注,便不断做出坏事。

在这方面,父母大有可为。最初,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常常纠缠父母问东问西,这就是他渴望受到注意的表现。这时,父母不可嫌烦,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说话。要知道,这种温馨日子不会长久,而且一去不回头,为何不在拥有时好好珍惜呢?

等孩子年纪稍大,父母与孩子相处,只需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孩子做好事时注意他,孩子做坏事时忽略他。这个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一个家庭里,通常排行中间的孩子比较容易被忽略,因此父母必须对排行中间的孩子多加注意和关怀。

孩子上学后,一个班级普遍会超过40名学生,老师不可能注意到每个学生。因此,家长最好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让他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活动里发挥所长,满足他需要被关注的渴望。

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第三个原因是:想要独立,也就是说渴望权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渐渐独立,也就是慢慢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可是,如果父母太溺爱孩子或者管教太严格,以至于孩子不知道自己可以决定什么事情,那他就会故意捣蛋,企图夺回独立做决定的权力。

如果情况不危险,父母可以尝试“退出”,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并让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如果他的决定是错误的,也要让他品尝一下苦果。比如,孩子不愿意吃饭,你允许他不吃,等他饿得肚子咕咕叫时,下顿饭他自然就知道吃了。再比如,你给孩子一周的早饭钱,他一天就花完了。花完就花完了,你让他自己想办法,拒绝给他额外的钱。结果,他饿着肚子上了几天课后,下次就知道怎么管理金钱了。

我常跟家长们说:最好的教育是:高关爱,高要求。其中,“高要求”指的不是学业表现,而是孩子的整个人格,包括纪律、礼貌、情绪管理等。然而,如今父母的做法,多是“高关爱,低要求”;而学校方面的做法则正好相反,是“低关爱,高要求”。endprint

其实,高关爱者才有资格对孩子提出高要求。是否对教育有热诚,是否真心關爱孩子,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

孩子产生情绪问题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家长期望过高,孩子因此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

这种情况的产生,多是因为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今生唯一的希望,而给予孩子太大的期望和压力,导致他应付不来而自愿放弃。同时,我们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日本的教育制度来说,看似缓慢,却循序渐进,极大开发了孩子的潜能,胜过我们的填鸭式教育。因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猛进”式教育,有些孩子就是“慢热”,他的潜能需要时间去发掘。

而眼下,我们的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孩子感到自己达不到家长或老师的要求时,就会沮丧,认为自己就是家长或老师说的“烂泥”,表现出一种自认不能成器而放弃努力的态度。

在现行教育制度下,能够考出好成绩、上名校的,永远是少数人,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做到。但,这不能说明这些孩子就不好,对这一点,家长要理解。孩子能掌握的,就让他发挥好;孩子尽力了依然无法掌握的,也要抱着释怀的态度,让他掌握基本的就好。

怎样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

记:您的一席话,让我们知道了孩子为什么会产生情绪问题。那孩子产生情绪问题后,该如何处理呢?

林:在帮孩子处理情绪问题之前,父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

当今社会,家长也不容易,每天面对众多问题,如果家长不及时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问题,那孩子也就无法学会处理情绪问题的正确方法,因为“孩子不会做你所说的,但他会做你所做的”。多项研究表明,父母的情绪越稳定,孩子的情绪也就越稳定。

父母情绪稳定后,可以用以下办法教孩子处理情绪问题,它们分别是:讲表达情绪的词汇、写日记和玩游戏。

我个人感觉,处理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语言或文字把情绪表达出来。小孩子在情绪不稳定时,不知道怎么表达,会有咬铅笔或撕纸张的动作。对此,家长可以逐步教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汇,如:我很生气,我很快乐,我很伤心,等等。让孩子识别情绪,并把情绪说出来,这样不仅能释放孩子的压力,也能让大人知道该如何帮助他。

当孩子愿意把他内心的感觉告诉你时,这表明你可以深入地帮助他了。即使孩子在大街上对你说:“我很生气,我不想上学了!”你也不必激动,因为他能够对你说出这句话,就证明他是可以沟通的。你要警惕的是,那些什么都不讲的孩子。

另外,家长也可以教导孩子写日记,用手中的笔来发泄情绪。不过,这仍然没有亲口把情绪说出来好。

最后,家长还可以通过包含运动和动作的游戏让孩子发泄不良情绪。情绪,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可以在游戏中让孩子跑动、跳跃或大喊大叫,将这种“能量”转换成动能或声能。

记:谢谢您让我们学习到很多,相信家长们一定会从中受益。

【编辑:杨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绪家长老师
家长错了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