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挑错教育

2017-12-21

现代家长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望子成龙归因心理疾病

问:我妻子是个完美主义者,孩子再努力,她也总能挑出错误和不足。比如,孩子考了全班第二,她会问:“第一名是谁?”她还说,孩子就像小树,要把枝枝杈杈全去掉,才长得直。言下之意是,把孩子的错全挑出来,孩子就完美了。望子成龙的同时,她又恨铁不成钢,可这一望、一恨、一挑的结果并不好。请问,这是为什么?

王磊

答:挑錯教育有几大弊端:

一是不利于孩子良好“自我意象”的形成。孩子是不成熟的个体,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意识正处于客观化时期,即使是中学生,“他评”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家长认为孩子这不好那不行,孩子就真的认为自己是个笨蛋,没有了自尊和自信,以后的发展可想而知。

二是孩子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很多孩子之所以很努力,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老师的表扬、家长的夸奖,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为了母亲的微笑”。家长一味贬低、看不起孩子,孩子并不会知耻而后勇,他更可能会破罐子破摔。你不是说我不好吗?我就给你来个不好的,让你看看。

三是孩子容易同家长顶牛。孩子还小的时候没主见,对家长高度依恋,被家长批评了,委屈地哭两声就完事了。到了青春期,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孩子的反抗心理也越来越强,开始与家长乃至老师对着干。这阶段,他在问题归因上有个显著特点,就是把一切好事都归因于自己,把一切失败和不好的事,都归因于别人或客观环境,因此同家长顶牛的时候越来越多。如果此时家长再一味挑错,无疑加剧了亲子矛盾。

四是容易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家长一味挑错,孩子始终处在负面情绪中,时间长了,很多心理疾病就找上门来,如自卑、焦虑、孤独、冲动、嫉妒等。

总而言之,挑错教育绝对不是好的教育方法。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最好寻找其他方法教育孩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望子成龙归因心理疾病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