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研的文化自助

2017-12-19周兆伦兰小云唐玉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文化

周兆伦?兰小云?唐玉清

〔摘要〕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中宣部等《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对于如何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地位,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专职教研员从文化的高度,从课程、团队、制度、精神四个方面进行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研究和实践,对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心理教研;文化;助人自助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71-04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如何让年轻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群体看得到希望?如何让边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拥有自己的尊严?如何让习惯于单兵作战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形成团队合力?如何让心理健康教育在与其他成熟学科的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教研员是否可以有“点石成金”之术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这是教研员们常常苦苦思考的问题。

“成己及人韵,都江古堰悠。心帆何致远,慧勉有德酬。”受成都市“德育心智慧”理念影响的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在研究教研对象心理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参考人本主义心理学、教练技术等理论,借鉴各地教研先进经验,坚持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形成了“课程文化深耕教研、团队文化合力教研、制度文化保障教研、精神文化品位教研”的教研文化格局。

一、课程文化:立足根本深耕课堂

(一)抓好两条线索

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成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序(提出问题,通过调查将班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为活动课主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思考和实践,让学生去体验、感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能力,学生不仅仅是这堂课解决了问题,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能处理;拓展延伸,遇到其他问题时,考虑运用此方法能否加以解决)处理好两大线索。

1.主題线索

心理咨询的一大工作原则就是“助人自助”。心理教研员深知激发内在需求的重要性,因此心理教研员指导的课堂强调“自助”,以“方法”为中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变教师设计为学生需要,最终让学生形成能力。

2.情感线索

没有情感投入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再精彩,也只是信息的传递,或照搬剧本的表演秀,让人难以融入其中。要强调课堂的情感性,营造“心理落差”,让学生的情绪情感抑扬交错,一波三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情感体验,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妈妈,我想对您说”一课(情感线索见图1)在导入主题后,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亲子矛盾,让学生体验矛盾所产生的内心痛苦,然后再通过人生经历分享,把学生与父母在沟通与交流中存在的矛盾升级,让学生产生苦恼的同时也产生改变的需要和欲望,接下来通过沟通技巧分析、感人故事回忆将学生的情感提升,通过对比感受到妈妈深刻的爱,通过书信等仪式化的活动将情感表达推向高潮,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最高峰。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波折,是引起学生参与和感悟的好方法。

(二)固定教研主题

彼得·德鲁克著名的目标管理Smart原则中强调,在限定时间内的可操作、可衡量、可达到的目标是最好的。龙泉驿区将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内容分成人际交往辅导、生涯规划辅导、自我认识辅导、情绪管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等板块,每学年确定一个板块为教研大主题,(比如,2013~2014学年为人际交往,2014~2015学年为学习心理辅导,2015~2016学年和2016~2017学年为生涯规划辅导),集合全区教师的力量促进教学,积累优质教案,形成课程体系。在区级教研的影响下,龙泉驿区洛带中学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的教研主题,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题,在课程上进行了充分的开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及其辅助课程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牟雪原也在职业生涯规划专题研究中做出努力,最终与学校团队编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校本教材,学生受益良多。

(三)搭建教研平台

龙泉驿区为各学校搭建了各种类型的考研平台,如学月常规教研、成都市继续教育菜单培训、龙泉驿区教师技能大赛、龙泉驿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等。

在2015年龙泉驿区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舞台上,校园心理剧首次作为单项开展比赛,16所学校通过剧本初评参与了现场决赛。其中航天中学的校园心理剧《秋夏里的冬寒春暖》经过了区级平台的展示,最终在2016年成都市第三届校园心理剧比赛中获得成都市一等奖,并作为代表剧目参加成都市现场展演,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收获极大。

自2013年9月起四年来,龙泉驿区共组织区级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55次,参加市级以上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600余人次。

二、团队文化:合力共进勇于担当

为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少、校内教研氛围缺乏、合作意识不足、团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龙泉驿区在教研工作中努力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抱团发展

树立团队融合理念,在各个层面给教师们团队共进的暗示和要求,增强团队凝聚力。教研讨论分组,组织心理游戏,每位教师的收获和成长在群里及时分享,外出参加培训都团体参与、互相照顾。

(二)朋辈辅导

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领军人物发展计划。在专业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确立领军人物,在确定方向、制定计划、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独立发展,26个领军领域、52名领军人物正带动区域全面发展。目前精神分析、诗意心理、考前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治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家庭治疗、人本主义治疗、幸福早教等多个领域正在积极开展活动。在领军人物的带领下,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发展。领军是一份认可,是一种鼓励,更是激发教师们主动工作、深入研究的重要举措。其中精神分析学习小组在康继红、杨为民两位领衔人的组织下自筹学习经费,寻找学习资源,制定学习计划,利用龙泉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青春健康俱乐部作为学习场地,间周周四晚上在休息时间组织学习,已经坚持了2年时间。另外,还邀请了武侯区教科院心理教研员赵先冬老师到龙泉驿区为精神分析小组进行了赴德国参与家庭治疗的培训交流。endprint

(三)导师引领

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为新入职的教师一对一安排了导师,导师通过上示范课、听新教师上课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关怀和指导,并一起制定发展规划,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当新教师出现工作中的疑问和困难时,导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能够快速促进他们成长。

(四)名师指导

龙泉驿区借助两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周兆伦名师工作室、王英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和平台,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名师工作室通过外出交流、经费支持、名师指导等方式帮助教师成长。其中,周兆伦工作室已组织研修员到昆明、无锡、厦门、遂宁、江油、汶川、西昌等地开展交流活动,开阔了研修员的眼界,促进了研修员的影响,提升了研修员的境界。

三、制度文化:持续发展有力保障

(一)出台区级文件

2014年10月8日,龙泉驿区教育局颁布了《龙泉驿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2014——2018年)》文件,确定了区域发展目标,基本保证了课时和师资;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纳入综合学科过程性监测,在教学考核上促进学科工作计量规范化,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二)教研时间固定

区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时间为周五上午,每月至少一次。固定时间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在学期初提前做好课时安排。

(三)教研形式多样

“大教研(集体)+小教研(分学段)+片区教研(分区域)+朋辈教研(领军人物项目)”等形式,加上市级以上的教研,大大增加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系统的教研和培训能够凸显教研工作的重点,更能获得各位参会教师的重视,也让知识和技能更加系统化。

(四)教研管理保证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管理力量方面,由区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专干卢曼、区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分管副院长周兆倫、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研员兰小云三人负责开展和管理教研活动。这三人均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兆伦还是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他们的专业指导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都很强,赢得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的拥戴。

四、精神文化:提升境界扬帆远航

(一)核心理念:助人自助

1.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是社会的一员,有参加和依附于一定组织的需要,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为了提高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在专兼职教师中开展了教研活动满意度调查,通过网络对教师的参研感受、内心期望、调整意见、发展需求等方面进行无记名调查,并为下一步的教研活动安排提出指导性建议,让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民主化、科学化、多元化。教研活动中穿插心理游戏,让教师们心情愉悦,参与度更高,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心理游戏的实施过程和教学操作要点。目前已经积累了“叶上求生”“齐心掌”“挤公交车”“珠行万里”“新式猜拳”“啄木鸟行动”“虎克船长”“007”等游戏体验。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抓住契机引领教师成长,教研活动氛围和QQ群交流氛围都非常好。

2.增强教师的成就感

麦克莱兰德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层次中最高级的需求便是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了培养成就动机,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我,龙泉驿区采取以赛代培的形式,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校园心理剧、心理班会课等竞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参加市级赛课2次,蒋莉获一等奖(光盘课)、蒲金丽获一等奖(光盘课)、牟雪原获一等奖、何凌江获二等奖。参加区级赛课5次,特等奖5人,一等奖7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6人。

校园心理剧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区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

心理班会课比赛获得市级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2人。

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5篇,二等奖56篇,三等奖73篇。

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如成都市特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王英,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卢永宏,成都市教坛新秀刘杨和杨继洪,龙泉驿区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杨晓彬、陈俐君、蒋莉、刘敏、徐谊等,龙泉驿区骨干教师蒲金丽、陈俐君、陈英,以及正在参加成都市未来名师培训的刘栖源、李玉荣,正在参加成都市骨干教师培训的陈小洪、牟雪原、兰小云。

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荣获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原还有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成都市航天中学、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成都市航天小学等8所学校),还获得了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殊荣。

形成了《心动龙泉——“以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讨”培训班成果集》和《生涯驿话——龙泉驿区生涯规划教研成果集》。

3.增强教师的自豪感

专业认同度逐渐提高。2016年11月,11人自费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9人报考二级心理咨询师并一次性通过。目前龙泉驿区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7人,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30人,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1人、会员11人。

满足高层次学习需要。有为才有位,有为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利用区教育局宣教科和基教科的外出培训资源,2016年5月11日~5月20日,8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赴台湾培训;2016年7月8日~7月10日,区教育局基教科组织了70名中学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培训;2017年6月15日~6月23日,4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赴澳大利亚培训。每年进行成都市心理辅导员B、C证培训,邀请区外专家指导,不断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还邀请了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湖南雅礼中学作家徐昌才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关于人生规划的讲座。endprint

满足教师被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都有尊重需要:自尊和被尊重。这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建立自信,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有力量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自卑感、无助感和失落感。为了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区教育局将区优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教师节表彰教师行列。

满足教师专业阅读需要。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自助方式,龍泉驿区为发展优秀的领军项目购买书籍,维护教师学习热情。

(二)工作理念:专业奠基,整合发展,特色突破

以心理专业为奠基,整合各项工作协同发展:与区域重点工作生本教育相整合,探寻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智慧;与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以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服务高考新政下的人才培养;危机干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警戒性、干预性;学科渗透,全面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

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体自愿组成的“诗意心理”团队,挖掘心理学与诗歌之间的内涵,注重灵感、情感、美感等内容,尝试格律诗创作,是一个高雅的文学爱好者组织。2016年9月,龙泉驿区开设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主体的龙泉驿区首届格律诗创作种子教师培训班,将诗意与心理结合,探寻诗意心理特色,并编辑形成了三本诗集。在这两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属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的“诗意教育思想”已经呼之欲出。

(三)工作技巧:任务驱动,信任期待,自我实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早就用心理实验证明了信任与期待给人的心理与行动带来的巨大动力。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基于此,龙泉驿区的心理教研活动多采用承办制,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策划、筹备、组织的工作中来,轮流承办活动。这既是一种信任与期待,也是一种锻炼与成长。

思想引领,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已经有了争取国家级示范区的高远定位。文化浸润,让龙泉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文化的作用下,必将进一步促进龙泉驿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和区域工作的快速发展。

注:本文获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

(作者单位:1.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00;2.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福兴中学,成都,610000)

编辑/丁 尧 终校/王 桢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