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解决技术在处理中职生寝室关系中的应用

2017-12-19张建亭徐元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人际关系中职生

张建亭?徐元智

〔摘要〕中职生正处于成熟和不成熟交叉阶段,寝室又是学生生活和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在相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本文采用焦点解决技术,从建立协作的师生关系、共同设定目标和树立信心等几个方面介绍教师如何更好地处理住校中职生出现的寝室关系问题。

〔关键词〕焦点解决;人际关系;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4-0060-03

班主任在管理住校生过程中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住校生的寝室关系问题。有时小矛盾没有有效解决就可能会演变成学生之间欺凌、打架等校园恶性事件。但是寝室矛盾不是班主任进行一两次谈话就能解决,有时谈话可能反而使矛盾激化,起到相反的作用。

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寝室矛盾相对比较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一个半月的时候,寝室矛盾逐渐显现。深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大多数中职生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不知道怎么处理室友之间的关系;他们长期依赖父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家时娇生惯养,父母对其宠爱有加,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养成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忽视他人的需要。这归根到底都是在以往长期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班主任很难从源头上,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一般常规调解矛盾的方法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

焦点解决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焦点解决的实质是将重点放在探索问题的解决上,是从相信学生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资源与潜力出发。强调如何解决問题,而非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协助学生找寻已经能做或正在做的有效事情,或换个方向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与能力,从而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自身改变的发生。引导学生善于通过一些偶然、意外事件转换自我的思维方式,寻找到生活中的闪光点,鼓励、引导其通过自我发现、自我努力和自我指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本文从务实层面提出焦点解决治疗技术在处理学生寝室关系时的具体应用。

一、建立一种独特协作的师生关系

焦点解决重视与学生的关系。不管是教师自己观察到的问题所在,还是学生自己主动来找教师,教师都要以真诚、热情的态度去接纳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并与学生创造一种合作的关系,通过运用基本的助人技术让学生放松下来,传递非评价性的关注,避免各种形式的说教、建议和唠叨,取得学生的信任、让他觉得你是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人。

二、设定目标,开启建构解决之道

(一)“心中带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确定期望的终点

一个充满希望的目标现实的建构取代了对“治愈”“修复”和“病理”等问题的探讨。教师和学生会谈过程中不是直接询问学生“告诉我你的问题是什么”或“我怎么才能帮助你”,而是“你希望你们寝室改变什么”“你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学生的回答中可能有想改变自己的;可能有很多是要求别人改变或作出妥协,这时教师要帮助引导他从“抱怨者”向解决问题的主角和参与者转变。采用焦点解决方法,教师不要建议他应该要什么或直接跟他说应以什么为目标,而是透过学生的叙述,借着提问来邀请孩子思考自己的目标,并在持续互动中逐步确认、发展出目标来。

(二)“我的未来不是梦”——引导学生展开对未来愿景的想象

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去寻找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然后针对找到的原因去克制或改变。这样有时会使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较大的委屈,会把归因都指向他人,把责任推向别人。焦点解决方法不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原因,而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去想象你希望未来的寝室环境是怎样的,为此你会做些什么,哪怕为此做一点点改变。通常这个环节,学生将比较快地调整自身情绪,跳出矛盾中心,以积极的想象替代消极的对抗或自我保护心理,换个方向思考问题,看到不一样的天空。

(三)采用奇迹问题——引导学生设想改变后的美好景象

奇迹问题是一种未来导向的提问,引导学生预见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他的世界正如自己所期望的模样。“如果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你会做什么,怎么和室友相处?例如,假设今天晚上你正在睡觉,整个寝室都很安静,然后奇迹发生了。你现在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但是,由于你正在睡觉,所以你并不知道这个奇迹发生了。那么当明天早上你醒来时,你想一想你在那种情况下你是怎么跟他们相处的?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吗?”奇迹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平台,让学生开始思考“和现在自己相比,我需要做出什么改变”。

(四)应用刻度评价——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采用焦点解决治疗中刻度评价,将有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下来可以努力的方向。如,询问学生:“听了你刚才对你们寝室目前的状况的描述,如果用0到10连续数字表示,0表示最糟糕的状况让你无法继续在这个寝室内生活下去,10表示你最理想的寝室环境(氛围)。你给目前的状况打分是多少?”数字本身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讨论从0到学生认为自己当前所处的等级之间的差异。如:要详细询问学生他们目前的状况为什么是4而不是2或0,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如何从现在的4进到5或6。刻度评价除了自己测量目前情况的严重性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看到希望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例如教师还可以问:“什么时候你们的问题比现在更糟?那你又是怎么到目前的状况的?如果要前进一步你可以继续或还要做点什么?下次你再到教师这儿的时候你希望是多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期望,肯定他曾经做出过的努力。

(五)应对问题——挖掘学生自身的优势和资源

当学生来找教师时,他自己觉得遇到了较大的麻烦,在寝室内受到了很大的委屈,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没有相应的回报,身陷一系列局限和失败中。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应对问题”技术,如“你来之前你是怎么处理你和室友之间的关系的?”“你是如何阻止问题继续恶化的?”帮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他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上来。得到教师的肯定,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失败或委屈中转移到自己的努力上来。endprint

例如,学生黄某因寝室矛盾找教师要求换寝室。

黄某:她们都不理我,冷落我,我不想再呆那儿了。

教师:我理解你的感受,你跟她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处好应该有一段时间了,你是怎么坚持到现在的?

黄某:我会找相对和我关系好的李某说说话,有时她也会帮我,让我加入她们的活动中。

教师:你做得很好,你参加过寝室内的活动。要是经常这样,那又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黄某:(沉思)……

教师运用应对问题技术帮助学生走出僵化的、问题化的立场,并且认识到确实存在例外,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身上的资源。这种资源的重新关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跳板。

(六)寻找例外——引导学生抓住细节中的契机

学生往往会因为暂时没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受困于苦恼之中,却忽视了自己曾经的经验。教师可以帮他找到并放大这些当前境遇的“例外”。例外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你能想起上次什么时候跟某人相处融洽,当时是什么情况?”教师在追问这些例外时要注重细节问题,包括“那个时间段,你们在一起时经常讨论些什么?”“那段时间还有谁经常和你们在一起”等。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什么事、什么时候、和谁、讨论的话题等细节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讨论这些细节如何导致当时这一段美好例外的发生。这些分析将有助于发现成功解决方案的要素。当找到这些例外事件之后,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些这样的问题:“那时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你那时是怎么做到的?”“和现在比你那时做了哪些事或者没做哪些事?”教师提这些问题时要注意“語气”,不是假设例外是偶然事件,而是暗示例外是学生自身深思熟虑的行为结果。焦点解决注重鼓励学生从小的、简单的、不起眼的生活细节去改变,鼓励学生相信执行这些类似的行为可产生同样的结果,引导他们正视自身的优点与进步。

三、整理反思——客观审视,重新定位

在每次会谈束前15 或20分钟,让学生休息5~10分钟。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回顾此次谈话,客观地整理与思考,再次明确学生心理状态,也为下次沟通提供思路。另外,学生也有机会思考教师所询问的问题,重新审视自己,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的力量去改善寝室关系,努力调整思维方式,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四、正向反馈——重树信心,积极前行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深入会谈,学生已经体会到自身拥有的优势和能力。能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和赞美,会坚定自己的信心,明确回去后努力的方向。在焦点解决治疗的后续会谈中,教师工作重点应放在“经过努力和室友之间何处变好了”等具体问题上,这些问题能让学生肯定自己努力的成果。同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一起探讨已经好转、没有更差或维持稳定等状态是如何发生的,需要做哪些调整等;就有效的部分进行深入分析,需要改善之处则共同修改,确定合适的目标与行动,继续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推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和学生问题处理中,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始,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力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一味地“帮助”或代替学生思考、命令学生应该怎么做或禁止做什么等,要尝试给学生一些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

采用焦点解决技术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挖掘潜力,正确使用自我力量,化解遇到的心理危机或其他生活事件,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卫生学校,嘉兴,314400)

编辑/王 桢 终校/丁 尧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关系中职生
太极拳文化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