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7-12-16张洪铃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提高有效性策略

张洪铃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基本文字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把握中,了解和学习不同的内容,小学语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较少,且学习难度不大,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语文学科兴趣进行集中的培养。对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相关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研究制定出方案和对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对于促进当代小学语文教学进步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69-01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学科类型之一,并且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而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属于知识启蒙期的学习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在语文兴趣的培养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小学语文老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等有把握,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创新形式,不断应用新的方法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使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以后更加深入的语文课程学习奠定知识基础[1]。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方法及策略等需要从实践分析中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学科,对于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和知识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语文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文字讲解和理论描述为主,与小学生好奇、好动的性格天性不太相符,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听老师将完全理论性的内容,学生容易感到学习枯燥,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兴趣进行提升,在课堂实践中,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能够形成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提升教学有效性[2]。提高小學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语言魅力以及应用效益,使学生能够在语言文字工具性技能的把握中,辅助完成其他学科的理解性学习,且同时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课程内容,讲解的内容重点、教学顺序、任务布置以及提问内容等均是由老师为学生安排,总体教学模式是“一对多”形式,老师处于绝对化的领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则较为被动。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完成相关内容的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3]。因而,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及时转变课堂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学习探究的主导权充分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优势。例如在课文讲解中,老师对于文章的重点段落以及描写精彩的文章内容部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或分角色的朗读,然后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读后感,重点考察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以及文学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语感的培养中,增强自我学习感受能力,使小学生的学习被动化趋势扭转为主动化趋势,学习主观性得到发挥。

(二)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和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的课程教学中均有应用,且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情境化教学,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性格特点[4]。关于语文情境化教学,主要是指在课程内容讲解中,由老师对文章中的重点信息进行提取,为学生设计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以角色扮演等形式,对原文内容予以模拟或重现,便于学生的学习感悟。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诗歌部分,老师在课程讲解中,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搜集和播放相关材料,如视频、图像、音频和图片等,为学生模拟创造出一定的语文情境,学生在这种形象、逼真的诗歌环境体验中,会激发出一种文学情感,加深对原文内涵的理解[5]。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更好的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学有效性突出。

(三)游戏化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为学生引入一定的游戏情节,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益于学生的知识增长。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对于生词、生字部分,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划分游戏小组,让学生在词语接龙游戏中锻炼自己的词汇积累和学习、应用能力;对于成语部分,则可以为学生安排成语故事缩讲游戏,让学生对成语含义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描述,考察学生的汉语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歇后语部分,老师则可以设计竞答游戏,由老师说“引子”部分,学生答“后缀”部分,集中考察学生的汉语词义掌握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工具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学习,但是小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由于知识积累不足,且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好奇有余、耐力不足,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老师在实际的课程讲解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等进行分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增添多种知识元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老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或者是为学生安排游戏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进取心,使小学生能够主动、自愿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有效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俊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OL].中国培训,1(2017-06-22).

[2]白华.新时期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07):132-133.

[3]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6):210.

[4]厉晓霜.试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34.

[5]谭丽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32):42.

猜你喜欢

提高有效性策略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