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激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12-16贺赛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背影情境情感

贺赛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242-02

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这就要求老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语言,表情等手段,激发他们的情感,感染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兴趣。

语文老师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要贯穿着情感的交流。只有创造出和谐的情感氛围,师生双方才能融洽,教学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在讲课中必须再现作者凝聚在作品中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精辟见解和强烈感情,用饱和着情感的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沟通两条渠道,一条通向作者,一条通向学生,“三位一体”使作者,教师,学生心灵上默契,在感情上共鸣,从而使学生把直接的听觉、知觉等各种感觉一起调动起来,参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达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精神受到刺激,情操受到陶冶,知识得以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缘情发声,以声传情——读出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朗读,而朗读又是表露情感的最好方式。“文章不是无情物”,“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文学作品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把握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脉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运用朗读艺术,通过饱含激情的范读,重现作者的情感,用适宜悦耳的音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恰当的音速拨动学生的心弦,用充沛的音量促进学生的思维,用优美的音色渲染课堂气氛,就可以传达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使學生的喜怒哀乐随着老师的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课时,笔者用抑扬顿挫的朗读,绘声绘形地表达情意,把那种感人至深的父子深情,望父买橘的艰难场景表露无余,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感动的情感。

二、理中有情,以情感人——讲出情感

课堂教学以讲为主,老师语言要准确,流畅,幽默,诙谐,讲出情理,有风趣。

每篇课文都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反映。老师在讲课时,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赞扬性语言激情洋溢地描述。这样用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体。”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熔于一炉,使学生“入境”,“悟神”。

我讲授《背影》一课时,当讲到父子回家奔丧时,我用低沉的音调,悲伤难过的心情,把家中凄惨的情景慢慢道来;当讲到望父买橘时,我饱含深情地描绘出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情景,把父亲那种对儿子的挚爱之情露于言表,使学生受到熏陶,进入“意境”,领受父爱之美。当讲到父子车站分别时,我用略带哽咽的声调叙述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有学生竟情不自禁地发出“哇,真感人啊”的赞叹。

三、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演出情感

我们所欣赏的影视剧,演员用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把剧情中的人的痛苦,压抑,挣扎,企盼,追求以及获得希望后的喜悦,欢快等复杂的情感,有层次地表现出来。课堂教学也含有艺术成分,讲台就像舞台,老师犹如演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颜悦色能给学生轻松感和愉悦感,热情的目光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沟通,恰当的手势能传递潜在的心声,披露心灵深处的微妙情感:一个赞许的点头或一个会意的微笑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这样,通过仪表,动作及肢体语言来表露情怀,创设情境,就可以传达那些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因此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从发型到穿戴都要有所选择和考虑。做到整洁大方,明朗和谐。在课堂上老师先进入“角色”,把作者寄托的情感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再通过眼神,手势,姿态等举动“放射”出来,去扣击学生心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教育和智慧的启迪。

当然老师并不是像演员那样在课堂上手舞足蹈,故作之态,装腔作势的表演,而是要求以自然和庄重的教态,同其他教学艺术和谐结合,融为一体。由此形成一个轻松,欢快,和谐,融洽,默契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背影》的开篇部分,朱自清这样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所以,在上课伊始我首先播放了歌手黄磊的一首歌曲《背影》,让那悠扬而略带悲伤的歌声将课堂上的学生引入到课文情景氛围中,从而完美地切入到主题“父爱”中,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描述父爱这个话题(自己的、身边的事例),在《背影》课堂教学之前就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在讲解父亲攀爬月台的情景时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在课堂上再现当时的情景,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在的情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情之所入,情之所出——练出情感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绪中产生的,在具有欢乐气氛的情境中的人就欢乐,在具有悲哀情境中的人就悲哀,而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引起感化,成为一种感化的力量。

当课堂气氛浓烈,学生情感达到高潮时,可以通过练习给学生一个表露情感的机会。这时学生做“演员”,老师当“导演”。

以《背影》为例,讲到“望父买橘”、“车站分别”时,让学生口头练习,把父亲最关怀自己的一次场景口头描绘出来,学生讲的有声有色,情感表露得淋漓尽致,表演惟妙惟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发泄,并感染到所有同学,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浓烈。同时老师要注意自身各方面的修养,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美好的情操,高尚的品德,课堂板书也要有讲究,还要在课余跟学生谈心,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沟通思想感情,奠定情感基础……

总之,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要研究好课前的情感准备,课始的情感序幕,课中的情感发挥,以及情感的控制与调整。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情绪语言以及其它形象化的教学手段,造成与课文内容先适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从中体味到人们的丰厚情感,并唤醒自身潜在的内在情感,积累平时的经验,感受,扩大对生活,社会的认识,从中感受到学习课文是一种享受,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背影情境情感
主题:背影里的爱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背影
情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台上
背影
背影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