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7-12-16祁长翠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意识初中语文语文

祁长翠

【摘要】本文试图从一个普通教师及其教育教学的角度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62-02

如果说“爱学”是一种态度,“会学”是一种能力,那么“善学”就是一种意识或觉悟。如何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关键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问题设置,引导并教会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结合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语文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问的勇气

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语文教师,要创设一定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开拓学生的思维。

1.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积极思维。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重学更重问。这样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才能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意识,从而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2.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加强、巩固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肤浅或不合逻辑,教师都要耐心倾听。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沟通要平等对话,不能挖苦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教师只有认真、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才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或精心启发、悉心观察,或耐心等待、有心保留、导而有方,营造最佳的教学气氛,使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师首先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师在讲课时不能过分依赖课本,要试着向文本发问,自身要不断提高问题意识。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和作用,决定了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博闻强识。教师带着问题去探索文本,才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去质疑和探索。教师课堂评价不能只是肯定评价,课堂中,教师的每一句语言、每一次评价,不应是对学生的判决,而应该是与学生进行的平等的对话。应该把判断和感知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要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不能偏离教学目标。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即使感兴趣也是徒劳,学生不但没有收获,甚至会失去方向。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教学的灵魂所在,虽然新课程强调“自主”,但自主不等于散漫或是混乱。

二、创设激励情境,培养学生问的爱好

1.以激发兴趣为先导,引导学生多提问。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利用知识本身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其实,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扇门,我们只要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或通道,就能教育好孩子。

2.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去观察、思考、分析,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如教《清平乐·村居》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想象村居的画面,让学生产生疑问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要把握文章重难点设计适当的问题。好的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课堂提问,要引发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变被动为主动。

在语文教学中,我坚持五步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步,“自主存疑”。每学习新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查字典、找资料、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小组合作探究”。是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希望弄懂些什么。

第三步,“组组、师生合作探究”。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展开全班性合作探究。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性交流。

第四步,“延伸拓展”。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由阅读理解阶段向阅读运用阶段提升发展,拓宽学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向現实生活,向大语文境界延伸。

第五步,“反思总结”。一节课行将结束,师生进行反思总结是很有必要的。总结中,应该以肯定为主,最好把总结权、反思权让给学生。比如:让学生想一想今天我有什么收获?我提出了一个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我是怎样意识到这一问题的?我是怎样表述这一问题的?我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我的体会是什么??我还有什么新问题?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着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余君.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

[2]王南.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2009(02).

[3]秦志宏.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8(35).

[4]曾学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导学”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6).

[5]莫玉林.浅析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2008(11).

猜你喜欢

意识初中语文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