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

2017-12-16李海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途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

李海琼

【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初中教学阶段,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不懈为之努力后成就自我,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真正体现出初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途径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途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52-01

初中阶段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思路,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方案,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以便更好的迎合社会全能型人才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最大助力。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推动初中教育改革进程的完善加快。

一、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育观念制约影响

现阶段,新课程理念在初中教育领域得以不断深化,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及针对性教学计划的优化提供了全新思路,教师结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最新要求,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意义上发挥出引导性教育的实际价值[1]。然而部分教师仍然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固化,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于语文知识萌生了不同程度的厌恶心理,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迎来了极大阻力,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基础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测试系统不够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在测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科学、实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就无法进行全面地了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及时地测试合作学习效果,虽然和小学生相比较,初中生学习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但是,教师通过测试,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提高。

(三)课堂评价不够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既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也需要评价学生實际学习表现,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给予高度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爱上学习,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价值。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如果将这一点忽视了,会对学生的热情有一定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教师的认可和关怀表现得极为渴望,教师如果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途径

(一)创新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学习兴趣是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同时也是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如果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好的老师、再好的环境、再好的条件都无法挽救学生学习差的结果。因此,在开展小组合作的同时,必须先要保证学生能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有能够学下去的可能性。所以,要对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2]。比如,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有的古诗有着相当柔美的意境和极其强烈的情感。这就可以举行一次小组展示活动,以激发学生们对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起到融入其中感受当时的效果。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时为学生们创设一下古诗中的意境,学生们就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将古诗中的人物情感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老师营造的环境进行展现。这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好奇心以及创造力。

(二)设计具有合作意义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宗旨和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得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问题的设置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老师要设置或选择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与共同探讨,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目的。比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篇课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探索“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这类主人公身上哪些方面容易发生变化?哪些又是不变的?”等问题让个小组研究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利用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文中关于描写狮子的那一部分,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描摹这些狮子的形象,然后让每位小组长将本组成员对狮子的想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小片段,并且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从文中得到的有关狮子的信息,生动刻画自己脑海中的卢沟桥的狮子的形象。通过这样读写结合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文中的知识点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运用中,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合理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尤重要。可以分以下两点:1.男女生搭配,4至6人一组,充分发挥男生女生的优势;2.优中差搭配,让优生更优,让差生也有表现的机会,优带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避免了差生的流失了。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小组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无论男生、女生、优生、差生等都可以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结束语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成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丰富了语文课堂,使其教学充满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全面推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波.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神州旬刊,2015(10)25-26.

[2]魏艳秋.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2016(23)117-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途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