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7-12-16李贵俊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

李贵俊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将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能深入理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找规律的重要意义。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數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练习生活化

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行统一是教学的最高准则。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向生活延伸,将学生的课堂理论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在实践应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们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运用几个公式来解决教材上那些单调的习题,而是要将练习与生产生活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践能力,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又如,学过“人民币”和小数、名数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或商店购物等。

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例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汶川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東风,让学生把自己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来加强理解与记忆,这是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昌礼.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2006.

[2] 王丽丹.贴近生活,融入课堂——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教学[J].2007.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