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2017-12-16朱由富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朱由富

摘 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一题多文、多解便是最好的方式。文章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学生斯文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一题多问

“学以思为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加大,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出现了抽象化的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最近发展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并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带领学生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而悟出解题规律,为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一题多问,在追问中推动学生思维递进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在新知的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再借助一个又一个递进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最大限度地射向学生思维的深处。

如,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时,教师创设了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情境:“三个盘子里分别盛有6个、4个和8个桃,请帮猴妈妈将每一盘桃都平均分给2只小猴。现在又来了1只小猴,请把盛有6个桃的这盘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填一填。”

全班交流后,教师展示学生对第一个问题的尝试作业(如图 1),并追问:“1.选择其中的一盘桃,说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假如还有一盘桃是 10 个,想一想,2 只小猴平均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3.刚才几次分桃,每盘桃的个数不同,平均分成 2 份后,每份的个数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表示?”追问 1 重在帮助学生结合分桃图,由具体的操作中形象地观察到:将一盘(6 个、4 个或 8 个)桃用圆圈圈起来,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用一条虚线把它们平均分给 2 只小猴,每只小猴就分得这盘桃的 。丰富了学生对“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初步体会:都把这盘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追问 2 重在引发学生借助原有的分桃图,通过想象很快联想到:将一盘(10 个)桃用圆圈圈起来看成一个整体,用一条虚线把它们平均分给 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份数的思考上。追问 3 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推,从刚才形象的观察中抽象地理解:每盘桃个数的多少无关紧要,只要是把这盘桃平均分成 2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这三个追问引领学生从实际操作中观察,从观察中感悟,从感悟中类推,既凸显了一个整体的 的本质属性,也为学生继续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图 1

对于情境中的第二个问题,教师追问:“1.还可以把 6 个桃平均分给几只小猴?2.为什么都是把6个桃平均分,表示每一份的分数却不同?”追问 1 重在引发学生思考,6个桃可以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也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还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如图 2)。追问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与整体关系的分数也就不同,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图 2

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尝试后,教师采用不断追问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由浅入深的提问,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將之前已经初步认识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过渡到本节课把同类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知。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在一题多问的引领下,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体验成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一题多变,在变式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一题多变是通过转化题目中的条件或所求问题,生成多道相近、相似的实际问题,体现知识的规律性和关联性,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应用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出示题目:粮店运来 34 吨大米,卖掉 14 后,还剩多少吨?学生独立思考后得出 - = (吨)和 (1- )= (吨)两种不同解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认真比较后,明确第二种解法才是正确的。教学没有就此结束,教师追问:“如何改变题目,就可以用第一种解法来解题?”有学生说,只要在 14 后面添一个“吨”字,将题目改为“粮店运来 吨大米,卖掉 吨,还剩多少吨?”即可。可见,通过比较两种不同解法,学生已经深刻理解了“卖掉 ”与“卖掉 吨”的不同含义。这时教师再次追问:“对于这道题,如果再请你变一变,你最想怎么变?”有学生将题目改为“粮店运来 吨大米,卖掉一部分后,还剩 ,还剩多少吨?”改变后的题目与原题中大米的总数相同,要求的问题也相同,不同的是原来已知卖掉的大米占总数的 变成已知剩下的大米占总数的 相同的 ,含义却不同,因而得出的数量关系和采用的解题方法也不同。

三、一题多解,在唤醒中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和分析同一道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交流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激发学生主动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以学生为本,立足于课堂,开发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