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2017-12-16曹立江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高中数学有效性

曹立江

摘要: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观点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了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提倡“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更加关注每个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既教给了学生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所有的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能充分调动學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来,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双丰收。然而,实际很多时候,教师预设的问题流于表面,不能环环相扣、逐步推进,不能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再加上教师不考虑提问的方式方法等,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这样,不但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预设有效问题。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其目的在于:

1.激发学生根据提问进行积极思考,为学生创造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条件.在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

2.通过问题的反馈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于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知识网络的不全和思维的局限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考虑问题不全面或者解决问题受阻等情况.通过学生对问题解决情况的反馈,及时地优化学生的思考,克服问题的难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进行到底.

3.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有的学生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带嘴和手,缺乏动手操作意识,因而在学习当中,很容易出现听课的疲软.适当地设置问题,让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智慧,使学生学会良好地构思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爱看小说的人不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只有不断地尝试写作,才能提高自己写作的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样要在不断的训练当中加以培养.不断地让学生在问题当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学会表达,才是提问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提问设计要准确清楚

课堂问题要能直观地体现教学想要达到的目的,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准确、清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切忌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会有真正的教学质量.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

三、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虽然课堂提问老是由一个或几名学生来直接回答,但提问的目的却是但愿全体学生都介入进来,这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很多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为0?是否可为1?(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必然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必然递减?(3)判定由等比數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平均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每名学生都有想学好数学的愿望,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反馈和矫正.并且从学生的反馈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等比数列学习的理解和把握.

四、注意学生的反馈

有些时候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经常把学生晾在一边。有时学生刚刚回答,教师就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学生主体摆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留下“更美的风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索、思考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得出||PF1|-|PF2||=常数(小于|F1F2|)后,可以将条件进行如下改变让学生思考。将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其点的轨迹又是什么呢?对于上述问题在椭圆的概念中已经研究过了,学生自然会产生联想,从而更能深刻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教师的教学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说破”的火候掌握在教师的手里,但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所谓“教不越位,学要到位”就是这个道理。

五.提问应采取积极评价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从积极一面对学生作出评价,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其《行为管理学》一书中说,同样一个人经充分激励后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未经激励时的3~4倍.可见,“肯定”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在提问后应对回答的学生及时评价,对于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应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首先肯定其积极思考,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

总之,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通过进行有效的课堂问题,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高中数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