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探索

2017-12-16朱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探索德育教育大数据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运用从商业拓展到了各行各业,运用大数据思维探索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领域是必然的趋势,高职院校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大国工匠”精神为引领,面对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平台不断兴起的社会发展变化新形势,德育工作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特征的变化,运用大数据思维,采集庞大的数据,以问题为导向,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关联、挖掘,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德育评价等较为准确的预测和把握,挖掘数据在德育工作中的巨大价值,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德育教育;探索;新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13-02

一、大数据条件下德育工作的困境与机遇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关键在于把握学生整体表现与个体的思想行为和心里特征。职业院校在传统德育工作中,我们面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常常头痛,如上课迟到、上课普遍睡觉、旷课严重,上课玩手机、语言行为不文明、宿舍通宵玩游戏、网络赌博、整天不出宿舍门叫外卖等等,学生的这些行为已经不是个案,而是较为普遍的大学现象,传统的违纪处理如警告、记个、留校察看、甚至开除学籍等手段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这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必须采用新策略,大数据为破解这一难题带来了新的机遇。从目前教育对象角度来分析,生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单独招生、中职单报高职(这部分学生比例越来越大)、中职推优、高考录取等,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类学生又正处在心理状态不稳定时期,每个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我们的德育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种机制已经不适应新的德育工作要求,需要从学生普遍的集体行为中发现个体差异,在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了解到同一现象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情况,如果我们看到学生的普遍现象而认为学生整体素质差,无法管教等意识,听之任之、放任自由,这是对国家及社会、学生不负责的态度,但又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应思考采用新的方法来开展德育工作,对从群体教育到个体教育的转变,对每个学生进行跟踪了解,但是这样的工作量是传统方法不可能实现的,这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缺乏实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机遇。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园中使用校园卡一卡通,如果将校园卡中心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并加以完善,将每个学生的消费记录、消费方式、进入校园情况、进出宿舍及教室情况等较为全面的记录和反映接近事实的学生思想情况和生活状态的数据收集,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加以处理,所得到的数据结果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使用的意义,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使得德育工作更加高效。

二、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思维的德育工作尝试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清镇校区是全封闭的校区,学生规模1200余人,对学生中出现的夜不归宿现象、校外饮食摊点用餐、学生上课期间睡觉等运用大数据思维管理进行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经验如下:

1.有效管理学生外出的尝试。由于校区全封闭管理,学生进出校门严格登记执行登记制度,在门卫记录着学生出入校门的数据为分析学生进出情况提供了条件。在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管理过程中,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通过对开学以來前两周门卫出入登记看,每天上午6点到7点半返校的学生有60-70人,特别是周一人数较多,有时近100人,深夜1点到2点返校的学生也有10多人左右,男生比例较多,个别女生也有记录。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集中在平时不爱学习、迟到较多、旷课较多、在宿舍睡觉不上课等,再经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这部分学生记录次数最多,不是从家中返校,而是在校外网吧通宵上网的居多,有少数外出在朋友处玩耍,有的见网友,有的在外喝酒等,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一是这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二是这部分学生经常在校外活动,出现安全事故的机率很大;三是这部分学生在校外的活动家长不知道,学校有重大管理责任;四是学生在校外违纪违法有可能性增大。通过对门卫的大数据收集和分拆,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对门卫的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进出校门管理制度,增强门卫的责任心,对每天无故出入校门的学生登记后及时反馈学生科、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进出校门的动态,并将情况及时告之家长,与家长达到共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这样,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使夜不归宿的学生逐渐减少,形成了对外出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2.对学生外出购买食品监管的尝试。由于校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学生不能外出购买食品,但校外围墙处仍然有七、八家非法经营的食品摊点,学校无法管理,卫生、城管来一次走后又始恢复燃,每到早餐、中餐、晚餐时间,总有一部分学生(60-100多学生)通过校门购买食品,有的甚至不顾门卫的管理翻越校门外出用餐,有的在有车辆进出的时候强行挤出。学生食用无证经营的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特别是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看到这一现象,校区领导、学生管理教师、班主任都进行了教育和管理,但收效甚微。针对这一不好管、难管的问题,校区领导下决心整治这一现象,加强校内学生管理,。一是出台管理规定,严禁学生购买校外无证经营的食品,加强宣传教育;二是以校区领导牵头与当日值班的老师一起在一日三餐时间段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登记照相记录在案并通报;三是对多次违反规定的学生重点教育,并与家长沟通;特别是登记照相记录在案这一举措很管用,学生怕记录多了影响德育评定,也怕家长知道了在校外购买不卫生食品受到责备。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尝试,从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学生购买校外食品到心中有数,从开始学生不理解到学生逐渐减少,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彻底杜绝了学生外出购买无证经营食品的现状,使得在外经营的几家经营户自行撤走,解决了学校的一大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得益于用大数据思维进行德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endprint

3.对学生睡觉不上课管理的尝试。由于前面积累了用大数据思维进行管理解决难题的经验,2017年3月校区正式提出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进行学生管理,进行推广,全面参与,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在校区领导层进行宣传学习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在学生科、班主任、教务科、安全保卫科、后勤科等全校范围内开展宣传学习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包括保安、宿舍管理员、保洁员、食堂工作人员等进行宣传动员,分成不同的小组全方位收集学生数据。特别是对学生睡觉不上课的现象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对学生宿舍管理制定一些新的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制作成展板放在每栋学生宿舍,并加强学生宣传学习新规。二是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收集学生数据,制度执行后,每天仍以校区值班领导带头,值班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学生会纪检部成员等对不按时上课的学生进行逐一清理,并登记班级、姓名、时间点,并照相记录,同时结这部分学生进行现场学习宿舍管理规定,并将情况输入电脑。这样,将原来不知道有多少学生、不知道有哪些班级学生、不知道学生姓名等的情况,通过运用大数据方法,这些情况每天都一目了然,经过一周进行汇总,对违反情况严重的学生进行重点教育,教育不改的与家长沟通,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学生出勤率达到95%以,再次证明了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方法在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运用效果明显。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与大数据结合的难点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清镇校区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方法在德育工作中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尝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教职工对大数据运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大数据是高大上的东西,推进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收集数据不是很准确;二是收集数據方式老套,主要用人工收集数据,还没有用智能化收集数据;三是数据收集的设计项目与德育工作的考核结合起来没有形成量化标准;四是数据收集平台开发需要长期探索和专业人员进行,在人、财、物上的调配还没有形成机制。五是将大数据技术智能化的运用的研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大数据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大,因此从事德育管理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往往不能满足处理大数据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运用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德育工作将会大大大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领导层、全体教职工都要不断学习大数据知识,树立大数据思维,不断探索大数据方法运用教育教学各项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发校园大数据平台,使学校德育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真正实现智能化,这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陈伟,李信.大数据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运用探析[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

[2]陈秉洁.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招生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中,2017.

作者简介:

姓名:朱敏,性别:男,籍贯:贵州遵义,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索德育教育大数据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