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德育管理新探

2017-12-16陆甜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陆甜乐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从根本上回答“立什么德”和“树什么人”这两个难题,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提出了新的诉求和发展思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核心素养要求學校的德育管理应该立足于现阶段的学生,通过革新德育管理理念,设计德育管理体系、德育课程体系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该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管理;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09-02

核心素养是当今国际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人才培养的趋势。《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重新确立了我国教育特别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明确地回答了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问题。然而,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德育管理遇到各种挑战。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现,核心素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德育,特别是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生德育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即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围绕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向外辐射为3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6大要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再细分为18个基本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用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康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透过分析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现: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向外辐射到具体的18个基本点,学生的德育在核心素养中的地位越加明显,德育渗透在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中。换言之,育德是学生核心素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1.核心素养的德育表现。核心素养中的“素养(competency)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只有学生的德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融合知识、技能、思维等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核心素养具体从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劳动意识等精神或者思想层面对教育提出具体的指导。从这些具体指导要素可以直接明了地看出,育德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指导中占据不可分割的地位。

2.核心素养的德育原则。统一性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是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核心素养虽然是对全国教育提出具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但是透过对核心素养的乐学善学、自信意识、自我管理等18个基本要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拓展空间,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地发展。例如,“勤于反思”的解释中提出:学生“具有对自己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景和自身实际,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换言之,学生可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便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

3.核心素养的德育认知。核心素养不单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注重对学生的育德工作。核心素养中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强调的就是学生要从知识的积累上升到道德的范畴:“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从“乐学善学”上升到到“珍爱生命”,便是从认知学习到理解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生化过程。而“国家认同”“责任担当”“劳动意识”“审美情趣”等正是德育的范畴。德育与认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认知能力的提升反过来能够促进德育的拓展和提升。

我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足以看出“立德”的重要性。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学校的德育工作,而且对学校的德育管理提出新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德育管理创新

中央教育管理中心的詹万生说:“德育管理工作是整个德育教育中的核心部分,他承担着增强德育实施,完成有关的德育教育以及对德育教育实施评估和重要一环,对构成的德育系统,包括领导系统、德育队伍的建设工作、规章制度的考评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改进和创新德育管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德育管理理念要立足于学生,目的是为学生,成果归学生

通过观察与访谈得知,当前学校的德育管理存在以下现象和问题:一是出发点为方便管理者管理,而不是服务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有政治化、官僚化、形式化倾向;三是沦落为搞活动、应付检查,变相为政绩服务;四是德育被弱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被置于德育教育的边缘,德育教育成了空头支票。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德育管理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学生该阶段的全面发展。德育管理者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学生身上。德育管理作为德育教育的核心,在设计、组织、开展、协调、推进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将学生纳入德育的各个环节,突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德育教育成果在学生身上开花。

(二)德育管理体系科学化,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可以看出,“全面发展的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和目标,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育徳是德育部门的首要任务。构建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1.做好德育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德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就是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德育管理工作,德育管理要遵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有效地落实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规划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德育教育工作,将核心素养细化、具体化,形成具体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平时教育工作中一一推进落实德育教育,最终的教育成果汇成学生该阶段的核心素养。endprint

2.设计良好的德育管理架构。德育架构,即德育管理、德育工作、德育教育的组织形式,是有效进行德育管理,执行德育工作,落实德育教育的组织形式。传统的德育组织形式是在德育行政下组织德育工作,缺乏明确而有效的管理。而且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德育处的功能沦为迎检、做资料、搞形式活动,德育被晾在一边;班主任处于德育管理和德育教育的边缘,而实际上班主任才是德育最关键的环节。

良好的德育管理架构应该是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设计扁平式的德育管理架构,德育副校长□德育处□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德育管理者围绕“全面发展的人”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课程体系,突出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德育处回归服务德育、组织德育、推动德育的角色。

3.设计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教社政[2005]11号)强调“将学校德育的目标进行层次性分解,即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中学阶段是公民素质教育,大学阶段是理想信念教育。”然而,在长期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德育并没有朝着“养成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发展,而是出现了异化问题,即德育知性化、理性化、形式化。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德育课程体系,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是德育有效管理的体现。

学校应在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全面发展的人”指导下,设计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从而有效地落实德育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首先,在形式上应该体现为德育课程学习与实践并重,既要注重德育内容的学习,又要重视在实践中践行育徳,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中,从而破除德育知性化、形式化的弊端。其次,在内容上体现为常规性多维度德育课程,设计多样性的德育课程,比如礼仪文明课、安全课、心理课等;并将德育课程常规化,而非当下德育教育如刮风,今天搞这一出,明天闹那一出。

(三)设计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提升德育管理效果

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处之一在于评价。德育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成效难以量化,评价标准难以统一,评价对象的个性差异大,评价因素往往处于动态之中,导致德育教育难以评价。缺乏评价的德育工作和德育教育,难以促进德育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要做好德育管理,就应该有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

1.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德育学习过程,注重评价学生在德育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收获;重视德育学习成果的价值判断,同时注意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反应学习质量水平的过程。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发展和主体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生评价的理念和评价体系;发展性评价要求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两者都是建设性的评价,符合德育教育的要求。

2.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多元化。德育教育对象,学生,存在巨大的差异,既有性别、性格的差异,也有学习方法、态度之别,还有智商、认知和能力的不同。要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德育评价应关注个体差异,在德育工作和教育中因个体差异而“因材施教”,达到每个学生都得到德育教育,每个学生即便情况不一,但是都得到相应的德育成长。

当前,学生个体差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矛盾,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相匹配,必然要求德育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体现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和维度多样化。评价主体可分为:学生、同伴、教师、父母,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父母评价,形成多方位、全面的评价。在德育学习评价手段上,可采用:激励手段、等级评价机制、适度质疑与批判、启发式、换位思考等。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同一个学生也可采取不同的评价主体和方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德育评价,进而提升学生的德育认知。

最后,核心素养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学校管理者带来德育管理的启发。德育管理者要更新德育理念,德育管理理念要立足学生,德育教育要为了学生,德育成果归于学生。同时,德育管理者要将德育管理体系科学化,首先做好德育的顶层设计,为德育管理、德育工作和德育教育做好规划设计;其次要做好德育管理架构,以完善的德育管理架构确保德育教育有效的开展;最好,也是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设计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确保德育教育常规化、科学化。为确保德育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果,学校管理者还应设计良好的德育评价体系,以评价促进德育教育,以评价反馈德育教育成果,从而推进德育管理。

参考文献

[1]沈章明.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J].湖北教育,2017(4).

[2]張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2

[3]郑炜.学校生态德育的知性化困境及其超越[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4]张香兰.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观[J].教育科学研究,2010.01.

[5]王淑芳.以核心素养理念解学校德育之困[J].人民教育,2016.14.

[6]李辉.学校德育课程构建的整体性反思[J].思想理论教育,2014.02.

[7]张香艳.论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的合理构建[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