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

2017-12-16陈颖颖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陈颖颖

【摘要】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书本内容的灌输与讲解,更应该在理解语言之美的同时将其中蕴含的德育思维深层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向学生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和思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08-01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转变,语文教学有两个教学目标,一个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一个是培养学生的文学能力。“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努力帮助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增强思想品质。

一、课本内容中渗透德育

每一篇课文都有着一个主题。那么整篇中的所有字、词、句、篇就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巧妙地展开的,那么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抓住文本的主题进行仔细地回味与分析,指引学生来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课文的一些中心内容慢慢地进行咀嚼与品读。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理解的更加透彻,那么这些东西将化作是学生内在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平时课余的时间里要吃透教材,从我们的教材中找到对应的文章来注意平时的讲课以及德育教育的渗透。

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的时候,就是选取了一个中心句子“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我从这个句子入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接受任务”这个重点,从课文中找到能够表现本文中心的重点词语与句子,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品悟。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重点其实就是,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来进一步反衬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爱国主义品质。在从文章中找到对应的描述语句,从语句中来分析他的品质。通过学生的细细品悟,心中一定油然而生敬佩之情,这要比教师站讲台上进行讲说“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强得多。

二、课文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文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在课文朗读过程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是学生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课文的意义,体味课文蕴含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可以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融入到朗读文章的过程中,从文字中读出感情,实现个人情感与文本主人公感情的共鸣,感受课文中主人公的形象、情感及其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等,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

例如: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中,可以要求学生轻声读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再用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课文的朗读,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及对和平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三、字词句学习中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约2500个常用的汉字。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字形、字体学习中掌握到字的结构,如学习“乳”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解“乳”字的来历,在甲骨文当中“乳”字是抱婴儿哺乳的人物形象,再引申到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乳”的写法,同时也增强了对父母的情感,在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再如学习《白杨》一课,让学生学会咬文嚼字,领略到文章当中作者的思想情感。针对文中的“高大挺秀”一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白杨树外观并不是最美的,作者为什么要用“秀”字形容白杨树呢?学生通过老师引导与讨论,领略到白杨树的“秀”表现在它的正直以及不畏艰难与坚强不屈的生命力。结合“高大挺秀”一词,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到“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體会到生活中一群具有“白杨”品质的人,诸如那些扎根边疆、不畏艰辛的建设者,从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锻炼坚强品质。

四、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写作是小学语文的压轴题,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和思想道德素质一样,良好的文学素养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教育自制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时要十分注意技巧,小学生处于一个无知却又充满好奇的阶段,此时接触到的事物将会对其日后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很多习惯在这个时候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因此小学生自身具备的性格因素及心理因素是把双刃剑。而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小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给他们灌输正确的思想,帮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基于道德素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写作中加入德育教学因素,即多让学生写作以德育为主题的作文。例如小学语文初始阶段可以以看图作文的方式,借鉴电视上小孩帮妈妈洗脚的内容,在插图中配以小时候妈妈帮小孩子洗脚,长大后孩子帮妈妈洗脚,以此激发小学生在意识中树立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并在写作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其次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命题作文提高其基本道德素质。例如可以让小学生对当前老年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进行分析,选取适当的命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当前社会现象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将来更好地走向社会,通过自己的能力服务社会。

五、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在课本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语文教学内容与空间的拓展,有意识地引入德育教学。如日常教学中从杂志、报纸及电视中积累小说、童话以及寓言等,结合课本教学,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如结合云南地震、旱灾等,让学生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精神。此外,课余时间也可以开展一系列语文活动,例如可开展诗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收集简报信息等,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素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品质。诗朗诵能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也能感受到汉字的精炼与美感;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培养合作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受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感染学生,让道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师必须承担起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庄亚丽.浅谈小学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J].都市家教,2011(12):292-292.

[2]庞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思路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4):37-37.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