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新因素及对策

2017-12-16杨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办学条件农村教师农村

杨超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均衡发展”这一目标似乎离多数农村小学还很远,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制约级村小学发展的关键

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投资,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与之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增加,但村级小学仍有不少是低矮的平房或简易的楼房,有了部分現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多数老师却不会使用,成了摆设。边远、小型的村小学校没有电脑,即使配有一两台电脑的学校,部分还上不了网,教学得不到新信息,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特别是政府重视“形象工程”、“路边工程”更加加大了偏远地区与公路沿线学校的差距。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教师难调进,留不住,主要靠本地教师支撑。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和文化素质偏低,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曰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3.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美术课变成了语文、数学课,体育课就是玩耍课。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二胎政策放宽前,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关心、不支持学校的教育,开个家长会总有一些家长缺席,理由是会耽误一天的活路。

家长因法律知识的缺乏为一点小事而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而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学生成绩差,就完全责怪老师没教好,学生不守规矩,就怪老师没管好。

二、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相对滞后,因为大部分的班子成员都是本校教师提拔上来的,矮子里挑选高子。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民办教师转正上来的,没有接受过正规院校教育,加上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管好一所学校、办好一所学校难度很大,直接造成学生流失严重。以前的村小多数都有在校生三五百人,现在一般就一二百人甚至更少。还有部分村小已经是人去校空。领导班子的能力习作风真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容易发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教师有近80%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压力大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是值得注重的。

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每学期可以从有限的“生均公用金费”中有计划地进行资金积累,用于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隔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4.上级主管部门要健全农村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以解决儿童就近集中就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小学质量管理,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巩固发展农村学校,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

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这样可以让死水变活水。要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

三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制度管理,制定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

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强化农村教育宣传,广泛宣扬农村教育的新成绩,宣传农村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个性得以张扬,品德受到传颂,从而达到农村教师爱岗乐教。

5.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学校大量的“留守儿童”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是教育好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为此,学校要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和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只要肯下功夫,肯动脑筋,方法总比困难多,发展的天地会更广阔。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条件农村教师农村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实证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发展问题及建议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