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读写结合问题初探

2017-12-16廖斌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互动关系读写结合高中语文

廖斌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高中语文的读写能力放在了教学的首位,把读写能力列为高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现在高考语文命题中,增大了阅读和写作所占的分值。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读与写的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写结合;互动关系

一、重新认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互动关系

阅读和写作两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首先,阅读对写作的主要作用是开阔思路,引起文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俗语都向我们揭示了“读”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多读,才有利于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拥有精妙的写作手法,缺少了写作素材也依旧写不出好文章。这就说明,“读”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古语曰:“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读尽天下书,尽通古今事则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写作源于阅读,只有读才能为写积累丰富的素材。此外,通过阅读经典文章,除了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还能提高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规范的语言,灵活运用各种句式。总体来讲,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读得多,积累丰富,下笔才会文思泉涌。

其次,写作对阅读同样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人的言语表达能力。言语是心理结构的外化,在进行写作时,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将语言精炼、准确。写作除了能锤炼自身语言,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增强对字词句的感悟能力,提高对文字的感受力,进而提高文章阅读的感悟能力,更加容易地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及其内容。此外,写作还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1.普遍存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脱节的现象

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脱节的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未能意识到读与写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是单纯地强调读,或者片面的强调写。而在写作教学中,通常是就写论写,未能有效地利用阅读教学的便利指导学生进行协作,造成了读与写人为的分裂。另一方面,教材的编排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如今高中语文的教材大都是将阅读和写作进行了分开编排。教材在“说明”部分有这样的陈述:“在阅读教材中,兼顾写作、口语交际;在写作、口语交际的教材中兼顾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未能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2.写作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害怕指导作文,通常为了指导作文,翻阅了大量的作文指导书籍,但是仍然是收效甚微。此外,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较低,普遍认为作文单调无味,绞尽脑汁也没有内容可写。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生活积累,对在阅读教学中所掌握的写作技巧无法灵活应用。

三、新课程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读与写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语文教材中丰富的写作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我们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简要介绍笔者对高中语文读写结合的一些教学建议。

1.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为写作积累素材

目前,高中語文教学中,尚未开设阅读指导课程,致使许多学生虽然明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却不知道该“怎样读,读什么”,这也是造成学生读写能力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针对该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在紧张的语文教学中开设阅读指导课程,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同时,在“读什么”的问题上,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专题进行阅读,例如在“至爱亲情”的阅读专题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纸上阳光》、《别让父母再流泪》、《父亲在拐角处等我》等文章。此外,学生在进行专题性阅读之后,要做好读书笔记,摘抄经典语句等。对于文章中所运用到的独特写作方法,要深入揣摩,并尝试性地进行仿写、改写等。

2.读写结合的具体方式

(1)续写性读写。对于小说、喜剧等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发挥想象力,根据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进行续写。在续写中,不仅是对文章的主旨和风格进行总体把握,还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从而突破了读与写的界限,使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才华对文章进行二次创作。如学完莫泊桑的《项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想象,续写女主人公在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故事。

(2)反向性读写。反向性读写是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写作的关键。自古以来,名言警句通常都是语言的精粹,思想的精华”。在鼓励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反其道而行之。如“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熟不一定生巧”等题目,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反弹琵琶,另辟蹊径,写出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3)体验性读写。体验性读写,即要求师生用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来诠释、补充文意,将课本内容同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尤其是生活类散文的读写,“体验”则是其文章感情真挚的关键。如阅读贾平凹的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通过认真的品读,我们由衷地感觉到一种见证:母亲对“我”的眷眷之爱和“我”对母亲的拳拳之情。由此,我们就可以将阅读同写作结合起来,“岁月催人老,不老的是亲情”。请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悟。

(4)生成性读写。教材中的选文大都是名家名篇且独具匠心,往往给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艺术空白,引发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这些作品的“无字句处的精彩”更易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完成文本的体验及内化过程。如小说《套中人》的结尾是:“确实,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许多多,将来也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作者没有直接交代结局,给我们留下空白。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读,了解别里科夫的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造成他这种套中人性格的社会环境,然后让学生进行生成性写作训练,其意义远远高于单纯性的读写。依托课本,关注社会形式,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创作灵感,是我们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归宿。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我们采用哪种教学方法,都应该立足于阅读,强调读的基础作用,并且要善于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找到写作方法,打开其心智之门,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笔墨去抒写自己绚烂多彩的人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关系读写结合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