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2017-12-16王红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研究与分析教学行为高中数学

王红艳

【摘要】一直以来,教学行为都属于动态行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简述了教学行为的基本概念,以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的必要性,着重对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指出其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所在,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水平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支持;高中数学;教学行为;研究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70-01

有关教学行为的话题,一直都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19世纪末,在早期研究中,当时的学者们并未将其作为一个独立对象进行研究,而是与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相关问题合并研究。直至20世纪中期,教学行为才开始逐渐被分离出来,有学者将其单独取出进行研究,并与教学效果进行相比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数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针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自然也就成为众多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行为的基本概念

从本质上来看,教学行为属于行为系统中的一部分,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情景性、整体性以及发展性等诸多特点。作为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最终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教学行为的发展规律,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控制,进而达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对数学人才的最新要求。而基于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化抽象复杂为直观简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内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本上的一些复杂规律,同时也能为教师和学生节约大量时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

三、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分析

(一)课堂上师生互动行为增多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此外,部分数学教师为了树立自身的威严形象,在课堂上不苟言笑,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敢主动向教师提问。在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原本严肃拘谨、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行为得到明显改善,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行为逐渐增多,学生在课堂思维也越来越活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会主动询问教师。教师也会将学生分成若干的讨论小组,鼓励其进行自由讨论与研究,针对小组提出的问题予以耐心的指导和解答,在与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和谐的发展。

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工作中应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一突破重难点,树立学习好高中数学的信心。通过对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行为的研究,我们发现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及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学生对教师不再抱有一种畏惧心理,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二)课堂教学行为对话特征明显

作为高考必考科目,数学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要求学生需充分理解每一章节的内容并且能够解答各类题型的数学题目。然而实际情况是,高中数学按学年共分为三个阶段,但是这三个阶段彼此之间并无太多相关联的内容,只有同一阶段的内容才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只有充分掌握了各个阶段的内容学习才能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在新课改之际,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仅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由于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对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极高,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很费力,教师和学生都付出的较多的时间,但学习效果仍然不佳。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新技术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变得直观简单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快速掌握对数学核心理论问题的解决方法,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能够主动地询问教师,及时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三)尚未以学生观点引领数学课堂的教学行为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现有的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相关制度的确定和实施大多都是参照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很少有考虑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此外,我们在对高考落榜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高中阶段要学的知识多且复杂,教材内容也太难。因此,学校在对数學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改革时,应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大纲,深入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的观点来引导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当前信息技术条件支持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行为得到较好的改善。与过去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相比,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行为明显增多,并且对话特征逐渐变得突出。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在没有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前提下,以自己的观点来引导课堂教学行为,无法体现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因此,目前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展燕.技术支持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现代交际.2016(08).

[2]周飞.基于技术支持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3]白英刚.技术支持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J].学周刊.2017(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与分析教学行为高中数学
关于资产评估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探讨
加强失业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档案管理的研究与分析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产业的升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