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2017-12-16白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摘要】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高校育人功能的要求。目前高校普遍缺失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西方文化强势渗透进大学校园,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全面阐述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60-01

传统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精神底蕴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以儒学为核心,包涵各种思想内容的社会文化体系。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锋与碰撞也呈不断扩大趋势。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使其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永葆蓬勃生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所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命题的战略意义,以高校为重心,形成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合力机制,才能切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而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司[2000]36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先后出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推进,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广泛共识,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仍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如下:

首先,重实用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状普遍存在于目前的高校教学体系之中。一些高校领导单纯看重招生率、就业率指标,未能正确认识传统文化教育的战略意义与重要价值,而仅仅将其视为拓宽大学生知识面的业余课程,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往往没有结合学校自身定位,充分考虑学生在专业、年级、兴趣等方面的特点,在选择教材讲义时也过于单一。其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其核心精神与高校育人之道一脉相承。但高校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缺乏充分的认识,将教学的主要精力和财力放在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上,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教育的主体目标,忽视了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于没有充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很多高校将传统文化教育置于诸多学科的边缘,未将其纳入学校的正常教学体系之中。

二、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1.建立高校傳统文化教育的领导机制

高校教育普遍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是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专业优势的重要标准,每年学校都要对各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率进行统计,以此来考核院系的工作业绩。学生课程的设置也主要是以专业课为主,加强学生专业课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能力,以促进学生毕业就业率。建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机制,对于促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整合学校优秀师资,成立“传统文化教学专家委员会”,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和科研等重大问题的规划、指导和决策工作,由“传统文化教学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其次,建立由党委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等各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传统文化活动的统筹安排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第三,建立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性发展。

2.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开设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普及度很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多是间接地和无意识地渗透,缺乏直接系统地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高校要加大与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建设力度,增加课程学分,分别以必修课和选修课形式纳入教学体系。既要有概论性必修课程的设置,保证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又要有结合专业特点的选修课程的设置,实现专业学习与传统文化的互相促进与融合目标,保证教育的科学性。

其次,结合学校定位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机制。应明确自身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地位和应承担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各类高校应建设好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要素在内的课程体系,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以使大学生具备较为系统的传统文化认知能力与方法,增强其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认同感,增加文化创造活力。

当然,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还有赖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总结

清代著名学者龚自珍曾讲过“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指明了一个国家的传统思想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只有具备了优秀的民族文化素养,才能肩负起国家振兴的重任。基于此,高校需要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与现状,从机制构建、队伍建设及手段实施等方面入手,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与高效性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谭小宝.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8:64-65.

[2]高琼,刘茹.我国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创新,2008,05:120-122.

[3]王传明,季顺欣,张艳红.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求知导刊,2016,04:40-41.

[4]毕海龙.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04:194-198.

[5]胡惠庆,徐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探析[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01:91-94+98.

[6]殷衍韬.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归因分析[J].求知导刊,2015,16:22.

[7]梁浩.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价值诉求、现状分析、路径建构[J].中国培训,,:1-2.

[8]李燕.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01:107-110.

作者简介:

白鸽,汉族出生年月:1987.04性别:女籍贯:河南偃师最高学历:硕士;毕业院校:安徽大学职称:初级研究方向:设计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