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学困现象探析

2017-12-16王忠仁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类型中学数学学困生

王忠仁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中学的课堂活了,但是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步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中学以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增多。本文例举了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寻找转化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数学;学困生;类型;兴趣

数学学困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数学知识积累问题和能力问题。学困生是指那些比其他学生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勉强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还有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足、数学学习意识淡薄、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共同的表现是不能掌握中学数学课程所规定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数学学习效果低下。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在实施新课改时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当前每位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对多年来的学困生的分析,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 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 上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二)学生思维能力差,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弱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通用、精确、简练,而掌握和理解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往往是学困生的薄弱之处。同时学困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思维的惰性较重,广阔性不足,而中学数学内容增多,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形式化要求大大提高,这些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好数学。

(三)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学习习惯不好

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大多数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方法,数学学习主要应该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还无法做到这一点。而且中学生还是良好习惯的重要塑造时期,若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存在上课走神、课前不预习等这样的坏习惯。

(四)教师教学理念有所偏差,教学方式方法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都是应试性的教育,老师想尽一切方法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他们往往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关注,而忽视了成绩欠佳的学生,这导致恶性循环,使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低。而且有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没有因材施教,而是千篇一律,这就可能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够适应。

二、中学数学学困学生的转化策略

(一)教师要协同家长给予学困生多些关爱

作为教师,要特别注重对这些学生的情感教育,用爱来感化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给予更多关注的关心和帮助。对待他们一定要细心,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承认他们自身的优点,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要以和蔼的态度加强与他们的师生的感情交流,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实践证明,有时只需要生活上的帮助与理解,学生就能走出学习的困境。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另外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但绝不是老师向家长“告状”。老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是校信通进行交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在中学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使数学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

(二)应抓好学困生教育的反复现象

学困生的缺点、毛病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他们有上进心,有要改好的良好愿望,但是他們长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认真的毛病在不自觉中就会露出头来。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提醒纠正。切忌一棍子打死,认为这个学生已不可救药。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给他们时间,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们,给他们信心,教给他们方法,让他们重新改正。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十分注重教育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和方法,重视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运用知识。

(三)对学困生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人的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作为教师不能因学困生的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学会欣赏、赞美他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如沐春风。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千万不要使用挖苦、讽刺的语言来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在学困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通过正面评价,强化他们正确的目标行为,使之感受成功的喜悦。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教师在衡量学生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数学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总结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并不是要放弃这部分数学“学困生”,相反,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难而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为了使学困生能早日脱贫,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教师用师爱激励,同学用友爱感化,家长用深爱协助,采用有效的方法,学困生就会得到转化。

参考文献:

[1]李玉苓.提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2]孙延洲.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中学数学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徐小建.剖析中学数学学困现象[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02,6 .endprint

猜你喜欢

类型中学数学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C语言教学探讨
人名中不应该使用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