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问题教学

2017-12-16徐世南

魅力中国 2017年4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高中语文学生

徐世南

摘要: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养成,是高中语文教学优化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技能具有巨大的意义。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养成,其基本策略包括,前提,实施教学民主和人本理念;保证,形成提出问题的氛围;基础,构建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路径,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问题意识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教学实践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人类有意义思维的起点和动力,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会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的思维过程和创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既是提高学生主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又是有效达成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的关键。

但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没有问题提。我们常常看到在课堂教学中,问题往往是从老师的嘴里说出的,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想、被动地学。

一、培养高中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学科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是让学生自主的、主动地去理解和应用的过程。其教学的落实,最终要体现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做到让学生学会读书,真正理解语文内容的涵义,让学生的旧知与新知发生碰撞,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一方面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促进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抛弃高考这根指挥棒,把教学的精力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与发展能力上。而学生的学会学习与发展,需要用大脑思考,需要智慧,需要创造性思维。鉴于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三)新课标发展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重点不在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在于关注学生的终身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思考的价值,享受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性,实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二、高中生问题意识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经过长时间地观察与调查显示,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学生方面来看

1.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主要源于学生爱面子。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产生了疑惑,他们也不敢向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因为他们害怕老师说“你又在钻牛角尖了”“你提的问题太简单,上课肯定没认真听讲”,害怕提出傻问题,遭到同学的嘲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把问题藏着,捂着,上课随大流。

2.学生不能提出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十几年的求学经历。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不断地从练习、考试、老师那儿得到标准答案,最终定论,使得学生迷信于老师、迷信于书本,从不怀疑书本给出的知识或老师传授的知识,从来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另外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或缺乏应有的思维能力,对问题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碰到问题不知怎样提出来,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二)从教师方面来看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传统。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对知识结论或结果的传授与掌握,忽视对知识产生发展进程的展示与探索,使许多学生失去问题意识。在课堂老师们知识过分细化,对勤学好问的学生未留下思考、质疑机会,学生们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巩固这些知识,结果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却不能自我发现问题,创新潜能被埋没。

2.课堂上缺乏提问题的机制和氛围。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而学生总是忙着去解决由教师所提供的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课堂一问一答单调化阻碍了学生的提问,“启发式”和“讨论式”往往被异化成“提问式”和答问式,整堂课未给学生留下提问时间和空间。

三、高中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问兴趣

通过多种手段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质疑思维等,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比如,教学《范进中举》一课,可以让学生与《孔乙己》一课对比思考,二者的命运基本相同,但是封建社会中还有许多人没有中举,但没有沦落到如此地步呢?引发学生自觉对问题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营造民主氛围,促进学生提问能力

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能否定或嘲笑学生的问题。要制造民主的氛围,认真听完学生的问题,并耐心对待,合理引导,及时回答,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培养自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学《药》一课,对学生介绍了本文的主题是反映人民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和愚昧无知,也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等。但有学生提出这样问题:鲁迅先生写此文时,恐怕没有想这么多吧?许多学生表示赞同,课堂出现一阵哄乱。老师首先赞扬这位学生善于思考,然后从当时环境、课文结构和设计等各种角度,进行解释,同学们一会表示对鲁迅写作的用意有了深入的理解,提问的学生也高兴地坐下了。这种教学氛围,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大有帮助。

(三)精心研究文本,發展学生提问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文本的研读。可以从文本的词语运用、文本的结构设计、文本的表现手法、文本的主题解读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以文本的表现技巧为例,在教学《离骚》一课时,很多学生会提出:文章中为何出现许多“香草”和“美人”?一个大男人为何会喜欢“香草”?等等。对此,教师并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文本的表现技巧。通过共同探讨屈原写作离骚时的社会背景,结合屈原的经历,最后明白了屈原这样写的用意在于:借物喻志。这是一种写作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人影响较大。比如《爱莲说》、《咏梅》等学过的课文,学生们立即便列举出来。

总之,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尽快实现新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的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方法及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高中语文学生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