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元认知能力 教会学生高效学习

2017-12-16范晓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高效学习元认知

范晓秒

【摘要】高效学习的学生一般善于及时确定学习的方向,善于积极制定与应用学习策略,善于分析与迁移。元认知对高效学习的意义,表现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方向的把握,有利于学习策略的生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可通过传授元认知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科学地评价学生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能力;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002-02

当下,处在“知识共享”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由此对学生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而在教学中,若还只是着眼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仅限于已有的理论与方法,那么学生的世界自然狭窄。不论是思维能力的世界,还是执行能力的世界,都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习如何高效学习,才能做到积极改造自己的世界,进而与时俱进。而“教会学生高效学习”不只是方法的堆积,最根本的是需在教学中贯彻的指导思想。

而如何贯彻“教会学生高校学习”的教学思想,近年来对“元认知”的研究颇丰,若从“元认知”视角进行分析,可获得一些思路。以下从“高效学习的特点”、“元认知对于高效学习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展开探讨。

一、“高效学习”的特点

教会学生高效学习,历来都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如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等等。当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会学生高效学习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那么什么是高效学习,其主要特征有:

(一)善于及時确立学习的方向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过程是痛苦还是快乐的,跟我们是否能及时确立方向有密切的关系。学习的方向即从两个层面去思考学习应达到的境界。一是宏观层面,从宏观上思考学习的宽度与深度;二是时间层面,学习是个有限的过程,需站在期限满时的节点上思考我们学习的去向和获得感。学习的方向如同终点,只有我们学习的方向确定下来,在这一段竞赛路上所有小的节点才能连接得更顺畅。否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逐步降低,无意义感增多。

由此可见,确立学习的方向十分重要,那及时确定学习的方向则显得甚是重要。在同样的时间里,越早确立,学生的成长也就越快。一方面因为方向的确定是及时的,无形中让学生充满紧迫感和紧张感,有意提升学习做事的速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效能感,自然用心于学习是自然而为的事情。另一方面,当确定了学习的方向,所有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及途径都将一目了然,遵循这样的学习之路,也就大大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二)善于积极制定、应用学习策略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制定属于自己的学习策略,才能善于对学习的过程进行高效地监控,进而调整与稳固自己的学习策略。另外学习策略的制定必须亲自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才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保障高效地学习。这也证明了一点“能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是区分学习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1]

制定学习策略只是第一步,更要将学习策略加以反复实践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自觉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自觉地控制影响学习的因素,自觉地反思总结,进行学习评价等等。经过反复地练习,进而才能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学习场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达到高效学习。

(三)善于分析与迁移

俗话说:“某些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人的一生可以说是学习的一生。不断都在学习与成长,而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等等,都是一个个选择。如何才能做对选择,则需要分析能力的支撑,善于结合客观的环境进行分析,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学习亦是如此,善于分析,才更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等品质,使学习事半功倍。

善于迁移是指学习者善于将在一种学习情境中习得的学习认知迁移到另外一种学习情境中去,并对学习产生影响的一个过程。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运用认知策略对知识结构进行组织和再造的过程。学习是否高效,在于学习者是否对于不同的学习情境,选择最为合适的认知策略。”[3]可见学习迁移能力是衡量是否高效学习的指标。大量的研究结果也充分地证明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相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他们善于对学习策略快速分析并合适进行迁移,这正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所缺乏的。”[2]

综上所述,一个高效的学习者,应善于及时确定学习方向、善于制定并应用学习策略、善于分析与迁移等。在教学中,应从这几面思考教学策略,并引导学生。

二、元认知对高效学习的意义

元认知即对认知的认知,是指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大量的研究结果与实践证明,高效学习的学生,他们大多具有学习方向明确、学习策略多样、较强的自律与分析能力等,鲜明地体现他们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丰富的元认知知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主动把握、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并根据学习效果,善于大胆进行学习策略的迁移等。总而言之,“元认知是学生高效学习的理论基础和高效途径”,“学会如何高效学习关键就是要掌握元认知知识和提高元认知的能力”。[3]

(一)元认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方向的把握

学习方向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指引学习的整个过程,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保障。那么元认知在把握学习方向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元认知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对自我进行反思与总结,是对自我认知不断消化吸收的过程,进而能逐步了解自己的思维特点、能力概括、心理特点等等,而学生对自己的各方面准备情况了解得越充分,越明晰,学生的学习方向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可见,元认知既是确立学习方向的起点、又是落脚点。只有在这个基点上确立的学习方向才更加地准确,进而对学习者的指导意义才更加持久有力,两者实际上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endprint

元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调节过程。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方式的监督,认知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相伴的元认知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习方向的设定同样如此,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随着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变更而变更。而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等要素主要受元认知的影响,可见元认知发挥了主导作用。也就是说,元认知在确定学习方向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元认知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生成与完善

学习策略的生成与完善是一个涉及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过程,它由学习方法、监督调控和元认知组成。生成与完善学习策略,必须对三者进行兼顾,充分发挥三者的作用。

元认知可为学习策略的生成提供动力。学习策略的生成是来自于最初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情感。如对学习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果等的初步认识或判断。进一步对深入对这些判断的分析、再认识,则更有利于学习策略的生成。在此生成的过程中,应用元认知知识越充分,学习策略的生成越适宜学生的学习。

元认知可长效保证学习策略的完善。学习过程中,若是持之以恒地对自身学习活动开展监督与调控,持之以恒地对学习策略进行不间断的关注,灵活进行相应地调整。即充分拓展元认知的长度与宽度,而现实中教师或学生没有对这个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传授元认知知识与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老师讲课累,学生学得累,谈何高效的学习呢。[4]

(三)元认知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若是单独论元认知,而不是放在学习过程中论述,则不难理解元认知有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可增强学习者迁移的意愿。元认知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过程,元认知具有范围广、稳定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范围广”这一特点,可看出,元认知可为學习者进行迁移提供必要条件,因为迁移是一个平向的相互学习过程,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众多,而为学习者进行开拓的意愿则是由元认知提供。

“稳定性强”与“实践性强”等特点与迁移的特点是相类似的。学习迁移是一个实践性特别强的过程,只有学习者自身进行主动地迁移,主动地生成知识的架构,才能对不同种类的知识进行合理地归类,进而深入各个领域。足以说明元认知在迁移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辅助作用。

三、培养元认知能力

综上所述,元认知在高效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占据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把元认知贯穿于教学中,内化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

(一)传授丰富的元认知知识,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信息爆炸,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知识不经过自己的大脑并服务于自己那知识还是是别人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持有传授书本知识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树立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监督学生学习的同时适度对学生进行放手,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越早开始自主学习,才越早达到高效学习的境界,所以说学习是阶段性的,只有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领悟。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学习和积累一定的元认知知识,丰富自身的元认知体验等,再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将知识生活化地传授给学生,如此,在掌握元认知知识的过程中,应用元认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激励自己等。另外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系列的元认知训练活动,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培养学习兴趣,培养高效学习的能力。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元认知能力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关注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评价。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论是师生感情、同学友谊还是家庭关系,都将左右着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和认识,而挤占了学生对自己的正确认识的空间。人际关系良好的,成绩会越好,人际关系差的,成绩会越差,进而出现分水岭,[5]

而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准确说是在课堂,所以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元认知能力,需从课堂入手,活跃课堂的气氛。因为一个具有活泼气氛的课堂,可以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间接活跃学生的人际关系。同时,深受课堂气氛的的感染,潜移默化地会影响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成为善于交际的主人,直接改善人际关系。总而言之,教学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坚持科学的评价观、建构学生良好的元认知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利用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元认知。

坚持科学的评价观,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不能只一味依赖可看见的材料,如学生的成绩、作业等进行评价,这些材料只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仅此而已。但最根本的是,教学评价的作用是服务于学生的,是帮助学生成绩的提高,所以教学评价更要依据对学生的观察,学生行为的观察、学生人际关系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心理活动等等来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建构良好的元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的评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

教学评价应坚持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是过程之后的结果,若能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可推断出学生的成绩,当然可以根据结果逆向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的细节,但教师若能一开始严格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等,那学习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将大大增强,元认知能力也逐步提高,成绩好则是自然。可见,形成性的评价的发挥的指导作用更大,教师应更加关注过程。

参考文献

[1]吉执来.论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13.(12):104-105.

[2]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256-257.

[3]张震.基于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元认知能力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2011(1):103-105.

[4]李伟健.学习困难学生阅读元认知实验研究[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170-172.

[5]吴红云.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10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效学习元认知
音乐教学元认知在我国的研究现状
如何打造高吸引力的初中化学课堂
探究如何提高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巧用有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初中语文课堂灵活提问、高效学习的探究
从心理学角度谈高中生高效学习
对中学生的元认知监控及其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