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7-12-16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特质胜任

吴 宇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吴 宇

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四川成都,610041。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本文从人力资源经典的胜任力理论为出发点,从显性能力和隐形能力两个维度分析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要通过完善规章制度,优化工作分析,理顺职业管理,强化职业培训等多方面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胜任力;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

党的十六大以来,自中央各部门到各地区、各高校,均认识到建设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一认识在2004年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得到了进一步加深。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规定,各高校为进一步改善辅导员工作条件、薪酬体系,保障辅导员的全方面发展,提出建立一套专门的体制机制,从选拔、培养、激励及保障4个方面,确保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合理性、专业性,加强职业化建设。2014年3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颁布,使得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同和职业认同得到增强,通过政策导向,保障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的正常运行,为辅导员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边界,增强职业自信心和职业归属感,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指出路径和方向。

随着标准的颁布,各大高校普遍关注和不断探索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与专家化的发展路径,高等体育院校作为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学生具有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高等体育院校如何选拔、培养、激励考核辅导员,使之人——岗匹配,人——职匹配、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典的胜任力理论为视角,尝试对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分析,以期对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胜任力理论

“胜任力”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在《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Than Intelligence》一文中提出,文章指出:“单凭学术能力倾向测验,以及以知识为内容的测验,并不能预测工作中的高绩效和在生活中取得成功,而一些个人特征和胜任力可以鉴别高绩效者”。麦克里兰教授强调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归纳出就个人而言,能够对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的条件及行为特征,以此,不仅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效率,还能促进实现个人成就。因此,他将胜任力定义为能够对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的条件及行为特征。随后,在此概念基础上,构建了胜任力经典模型­——冰山模型。冰山模型其实就是胜任力需要探索的重大的发现或者是重大的一些领域。这里理论将胜任力比喻成一座冰山,按照胜任力显现程度不同,将其划分为水上部分和水下部分。水上部分为外显性胜任力,比如说知识、经验、技能,包括你的态度,可能在冰山上面能看见、能发现。水下部分则为内隐性胜任力,包括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和需要等,是区分绩优者和绩平者的关键所在,冰山下面的这些核心要素决定人们的行为和表现,决定一个人将来能不能取得成功。

2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质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体育院校在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差异,导致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与普通高校辅导员在教育方式、工作环境、服务对象以及自身素质结构上也保持着一定的特殊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文献查阅等方式,提出辅导员胜任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可衡量的个人特征和工作能力。并提炼出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的15项胜任力特质,包括:人格魅力、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素养、职业责任感、职业动力、理解和尊重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心理教育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冰山理论为基础,笔者认为,可将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划分为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专业素养、身心健康素质、人际交往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8项特质属于外在显性特征,而人格魅力、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创新能力、职业责任感、职业动力、理解和尊重学生7项特质属于内在隐性特征。根据冰山理论的阐释,越是内在、深层的特质,越不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且对工作业绩的预测效果更强。因此,在辅导员这一岗位的绩效考核中,区分绩优者与绩平者的标准并不仅仅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更应取决于他们的工作态度、价值观、特质和动机等深层次的因素。

3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提升途径

《辞海》中指出,能力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那么,在工作过程中所具备的本领则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要求从业者在工作中具有稳定、综合的心理特征,这不仅能衡量从业者是否满足择业的标准和从业的基本条件,更是能衡量从业者是否达到能胜任岗位的基本要求。

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出台,对高校辅导员的各职业等级能力进行了规范与要求,为高等体育院校在选拔、培养、考核辅导员提供了基本依据。

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实现深度内涵发展和广度外延发展亟待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其能力的提升主要通过胜任力特质入手,要在外显和内隐两个维度上不断深化完善,才能不断保证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开创高等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新局面。

将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质归纳为3个方面,如图所示:

图1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质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针对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质,管理学生的各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帮助和服务学生所占的时间最多,大多数辅导员承担了学生工作中的全部零碎事务,真正在职业能力培养上的时间很少,也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处理某一方面具体事务时,比如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职业迷惑等问题时,常常捉襟见肘。

3.1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1 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晰,能力不突出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定位模糊化,职责不清。辅导员担任多重角色,既是学生工作干部,又是专业课教师,甚至还充当了学生的“保姆”。频繁的角色转换使他对自己的工作职责缺乏清晰的认识。同时由于学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战略考虑,辅导员工作不被认可,工作热情很难发挥。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多数为学习体育项目出身,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教育管理水平有限,难以完成德育任务。

3.1.2 发展空间有限,职业倦怠严重 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辅导员的职业空间得到一定发展,例如以转岗等方式走向教学岗位或者行政岗位,然而大部分辅导员依然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导致辅导员对自己成长感到迷惘。此外,由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特征,辅导员不断重复着大量繁琐的工作,使其产生了眼中的职业倦怠,以至于产生不求最好,只求达标的工作观念。在生活方面,由于辅导员的工作特殊性,空余时间被严重占用,在极端情绪下,容易出现多种心理疾病。

3.1.3 辅导员考核培养机制不健全 缺乏科学实用的辅导员考核考评和激励机制,培养考核主观性较强,且缺乏考核前后的有限沟通,辅导员不能理解工作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进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才干和实现辅导员自身价值。另外,由于繁琐且大量的工作在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未得到合理的分工,使辅导员在工作出现想想都懂,却样样不清的现象。

3.2 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根据以上问题以及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胜任力特质,笔者在职业能力培养上提出以下途径:

3.2.1 优化工作分析理顺职业管理 学校人事部门应对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编制相应岗位说明书,任职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并及时就说明书内容与辅导员及时沟通,取得共识。工作说明书是对辅导员工作所需的资格条件、知识技能要求、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是进行招聘、选拔、培训的基本依据,结合体育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质对辅导员进行准入、培养和考核科学化、规范化运行,特别是在准入环节,考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责任感、职业动力等隐性胜任力,规范以后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办法。同时要规范辅导员的职业管理,避免目前多头管理造成的矛盾。

3.2.2 强化能力培训,构建职业平台 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教育能力、专业素养、身心健康素质、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8项外在显性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培养获得的。因此,需要制订实施辅导员培养培训规划,实施辅导员培训经费的预算划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方式,积极搭建辅导员学术交流平台,稳步推进专业化培养。

3.2.3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机制 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度、培养培训制度、岗位聘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资格认证制度、职务职称晋升制度、奖惩薪酬制度等。从辅导员职业保障、薪酬福利、职务职称、生涯规划等多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辅导员合法权益,真正形成“选的准、留得住、干得好、出路畅”的良性运行机制。

3.2.4 强化辅导员身心健康教育 辅导员工作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线”,量大面广,凡是涉及学生的事都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所以高等体育院校辅导员必须要求健康的体魄和过硬的心理抗压能力。健康的体魄归于平时的身体锻炼和合理安排休息。在心理健康方面,首先鼓励辅导员自学并辅修系列心理课程。其次定期开展辅导员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竞赛等活动。最后邀请心理学专家就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开展讲座,帮助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疏导工作。当然,培养有兴趣并将心理咨询作为职业规划的辅导员开展进一步的考证升级,无疑能推进辅导员走向职业化道路。

[1] 张光权.理工类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

[2] 杨继平,顾 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04(06):56~58.

[3] 罗 辉.基于冰山理论的理工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J].创新,2014(05):110~112.

[4] 韩 冬,毕新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22~124

[5] 张宏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导刊,2011(09):117~119.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Based on Competency Theory

WU Yu

Dep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College counselor is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e, from the human resources of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ompetency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the problems of counselors occupation ability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wo dimensions of dominant capacity and stealth ability training process, put forward through perfect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optimize work analysis, straighten out the occupation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training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ll-round, multi dimensions and multi aspect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unselors’ occupation.

Competency;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1007―6891(2017)06―0116―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30

G807.4

A

2017-05-23

2017-06-21

成都体育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5YJ08。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特质胜任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