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以国家监测点为例

2017-12-16何仲涛李纪江周志见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成年人百分比

李 航,何仲涛,李纪江,邵 平,周志见



2015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以国家监测点为例

李 航1,何仲涛1,李纪江1,邵 平1,周志见2

1.四川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2.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四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四川省城乡居民依然存在着因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而出现的超重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水平下降,以及城乡居民体质差异趋势增大等现象。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国家监测点(成都市、自贡市和广元市)的2 903名20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四川省成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及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锻炼;调查与分析

1 研究目的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大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给大众体质和健康水平带来隐患。四次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四川省城乡居民依然存在着因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而出现的超重和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水平下降,以及城乡居民体质差异趋势增大等现象。今后,随着小城镇改造的深入和局部经济圈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将发生改变,作为生活方式中的重要一环,体育锻炼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居民体力活动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预测,寻求改善措施与对策等,对于制定四川省群众体育工作政策的意义重大。本研究在已有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丰富数据库,了解四川省居民健身活动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四川省成都市、自贡市和广元市(国家监测点)的2 903名20周岁及以上城乡居民。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男性为1 472人,占50.7%,女性有1 431人,占49.3%;城镇居民1 519人,占52.3%,乡村居民1 384人,占47.7%。各年龄组的人数构成是:20—29周岁为493人,占总样本量17.0%;30—39周岁为477人,占总样本量16.4%;40—49周岁为512人,占总样本量17.6%;50—59周岁为494人,占总样本量17.0%;60—69周岁为479人,占总样本量16.5%;70周岁以上为448人,占总样本量15.4%(表1)。

表1 城乡男女各年龄组成年人人数

受调查成年人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人数百分比为2.2%,专业技术人员为3.5%,办事人员为6.2%,商业服务业人员为8.5%,农林牧渔水利人员为23.8%,生产运输操作人员5.3%,军人为0.1%,其他职业为12.7%,无职业人员为37.8%。

受调查成年人受教育程度见表2。

表2 成年人受教育程度一览表

以上数据基本说明被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城乡分布、年龄结构、就读年级、职业分布及学历分布状况范围广泛、分布合理,抽样对象情况能准确真实反映四川省群众体育锻炼的发展现状。

2.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四川省城乡居民个体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由访问员携带调查问卷入户访问。调查问卷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2015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问卷》。抽样方法为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3 214份,经过电脑查重和逻辑筛查后剔除无效问卷311份,有效问卷2 903份,有效回收率为90.3%。

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客观量化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四川省成年人2015年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占39.7%,其中男性为41.1%,女性为37.4%。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随着年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城镇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24.4%,随年龄增长,城镇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变化不大,而乡村居民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城乡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差异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图1)。

图1 各年龄组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百分比

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越高。不同职业人群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见图2。

图2 各职业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

在不同居住类型人群中,远郊农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79.1%,其次是近郊农村,为67.7%。调查结果呈现出以城市区域为中心向郊区甚至较偏远乡村递增的趋势。

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在30min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称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简称“经常锻炼”)。四川省成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14.2%。年轻人“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小于中老年人,50—59周岁人群“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女性“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男性,城镇居民“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是乡村人群的2.7倍。“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基本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不同职业人群“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呈现出的特点为非体力劳动人群的人数百分比较高。

3.2 成年人经常锻炼的项目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以“步行(健步走)”“跑步”作为主要锻炼项目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45.4%,其他依次是“乒、羽、网球”“健身操、舞类”“骑自行车”“足、篮、排球”“游泳”“登山、攀岩”等。50周岁以下人群主要选择步行(健步走)和球类运动为主,50周岁以上人群主要选择步行(健步走)和健身操、舞类为主。

3.3 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场所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为“公共体育场馆”“广场、场院空地”“自家庭院或室内”“单位或社区场所”“社区空地”“公路街道空地”等。

随着年龄增长,选择在“公共体育场馆”中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减少。50周岁及以上人群在“健身会所”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在“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为“广场、场院空地”“住宅社区的空地”“自家庭院或室内”等(表1)。

表3 各年龄组在不同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

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公共体育场馆、健身会所、健身路径)中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而在非正规体育场所(自家庭院、公路、街道旁空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则是乡村比城镇高。

3.4 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参与形式

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自己练习。其次是“朋友、同事一起”和“与家人一起”进行锻炼。除60—69周岁年龄组,随年龄增长,选择以“自己练习”作为体育锻炼主要形式的人数百分比逐渐提高,由20—29周岁的32.0%,提高到70岁及以上组的47.1%。而以“朋友、同事一起”作为体育锻炼主要形式的人数百分比基本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男性选择“自己练习”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女性12.1%,而女性选择“朋友、同事一起”和“与家人一起练习”的人数百分比高于男性。

3.5 成年人体育锻炼的目的

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防病治病”和“增强体力活动”。其他依次是:“消遣娱乐”“减压、调节情绪”“减肥”“社交”“健美”和“提高运动技能”。50周岁以下人群以“减压、调节情绪”为目的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50周岁以上人群,随年龄增长,以“减肥”和“健美”为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呈减小趋势,以“防病治病”为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呈增加趋势(表2)。

表4 各年龄组在不同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

不同性别锻炼目的也有所差异。男性以“消遣娱乐”“增加体力活动”“提高运动技能、技巧”的人数百分比高于女性,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的人数百分比低于女性。

以“增加体力活动”“减肥”“社交”“防病治病”为目的的城镇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以“消遣娱乐”“减轻压力、调节情绪”为目的的乡村人数百分比大于城镇。

3.6 成年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

94.3%的成年人认为体育锻炼重要,其中38.1%的人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城镇成年人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人数百分比远大于乡村。

3.7 成年人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

在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接受过体育锻炼指导的为59.6%,其中,“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为“看资料”“其他专业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专业教练指导”。城镇居民接受专业指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图3)。

图3 城乡居民接受体育锻炼的指导

四川省成年人中,50%以上的人是通过自学获得运动技能,有22.3%的人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运动技能,其中男性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运动技能的人数百分比比女生高11.8个百分点。40周岁以下人群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运动技能,人数百分比高于40周岁以上人群,40周岁以上人群通过自学获得运动技能的人数百分比高于40周岁以下人群。城镇居民通过“从事过专业训练”和“社会上短期培训”两种形式获取运动技能的人数百分比均高于乡村人群。

3.8 成年人形成体育锻炼兴趣的影响因素

因为锻炼身体养成习惯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的人数百分比最大,占36.3%,其次是在学校期间的体育教育和受同事、朋友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因为在学校受到体育教育而养成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减小,而因为锻炼身体养成习惯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增大,40周岁及以上人群几乎不会因为受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影响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因为在校期间受到体育教育、看体育新闻及电视转播或听体育广播、参加单位体育活动、受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影响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的男性人数百分比大于女性,而因为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受同事朋友影响和锻炼身体养成习惯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的男性人数百分比小于女性。除了在学校受到体育教育而养成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这一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均大于乡村,可见,相对于城镇居民,在形成体育锻炼兴趣方面乡村居民受到的影响因素更单一。

3.9 成年人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四川省成年人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DVD,录像)、广播”(42.7%),其次分别是“互联网”(14.6%)和“书刊、报纸”(12.7%),“从不关注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为11.8%。随年龄增长,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40周岁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比40周岁以上多55.8%,而随着年龄增长,“从不关注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增多,70周岁及以上人群达24.5%。除了“现场观摩”和“其他”途径为女性人数百分比大于男性外,其余途径均为男性的人数百分比大于女性,另外,“从不关注体育信息”的男性人数百分比为7.7%,而女性为16.4%。乡村居民通过“电视(DVD,录像)、广播”这一传统媒体方式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多于城镇居民,而通过其余途径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小于城镇居民,“从不关注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也为乡村大于城镇(图4)。

图4 城乡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

3.10 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在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为“没时间”(包括工作忙、家务忙)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4.6%,其次是“没兴趣”“惰性”“缺乏场地设施”“身体弱,不宜参加”和“没有人组织”等(图5)。

图5 不参加体育锻炼原因的人数百分比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也是“没时间”(包括工作忙、家务忙),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和“惰性”。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排名前三位的制约因素依然是“没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和“惰性”。

3.11 成年人体育锻炼的消费

四川省成年人有23.8%有过体育消费,全年人均消费约300元。随着年龄增长,人均体育消费呈下降趋势。在体育消费人群中,购买运动服装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为“购买体育器材”“订阅体育书刊”“观看体育比赛”“支付锻炼的场租和聘请教练”等。从人均消费金额看,购买“运动服装”的金额最高,其次是“场租及聘请教练”“体育器材消费”“观看比赛门票”“其他体育相关消费”和“订阅体育报刊、图书”。城镇居民购买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器材、报刊图书等实物消费的人数百分比均高于乡村。在人均消费金额方面,城乡实物性消费差异明显,如城镇居民购买运动服装鞋帽人均消费金额为乡村的3.05倍,体育器材为2.66倍。

4 讨论与分析

(1)何仲涛等人在2009年发表了《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1],该文章对2007年四川省城乡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阐述讨论。本次调查结果与2007年结果比较发现, 2015年四川省参加过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增加了7.6个百分点,男性增加7.9%,女性增加了6.4%。经常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由6.5%增加至14.2%。2007年城镇居民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35.5%,2015年则为24.4%,城乡差异有所减少。数据表明,2015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明显增加,特别是随着乡村的经济、文化发展,对体育锻炼知识的宣传普及,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而2015年调查结果仍呈现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以城市区域为中心向郊区甚至较偏远乡村递增的趋势。这种分布和以城市区域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现象与经济、文化程度分布趋势密切相关。因此,制约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状况,以及由于经济状况而导致的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意识和文化生活的滞后。所以,有效提高乡村人群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百分比仍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文化生活的进步和体育健身意识的普及。

不论是2007年调查结果还是2015年的调查结果,都呈现受教育程度与体育锻炼参与度呈正相关。说明体育锻炼意识与受教育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而怎样提高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下一步普及全民健身意识,提高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参与度的重要工作。

在锻炼项目方面, 2015年四川省城乡居民选择的项目更丰富。200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成年人的锻炼项目主要为“健步走”和“跑步”,分别占50.9%和34.2%[1],而2015年仍然是这两项的人数百分比最大,但数值均有所下降,分别是31.4%和11.0%,相应的,选择其他锻炼项目的人数百分比有所上升,说明2015年四川省城乡居民在锻炼项目的选择上更加分散,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各类不同的锻炼项目。但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相对于城镇居民,乡村居民选择体育锻炼项目依然比较单一,倾向于传统、简单易行、容易掌握、普及率较高的项目。这与乡村体育锻炼设施、体育指导和体育信息的丰富性都有一定的关联。

(2) 2007年的调查结果显示[1],四川居民在“公路及街道旁”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大,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选择“健身路径”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其次为“公共体育场馆”。两次结果对比分析,“健身路径”的建设与普及,方便了居民的日常体育锻炼,同时,“公共体育场馆”的增多,特别是面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的“公共体育场馆”的增多以及城乡居民健身意识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促使更多人选择到“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此外,2007年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居民接受过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为29.3%,2015年接受过体育锻炼指导的占59.6%,说明随着政府、媒体对“科学健身”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局限于单纯的“动起来”,更是逐渐认识到体育锻炼中的科学性、安全性的重要。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公共体育场馆、健身会所、健身路径)中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而在非正规体育场所(自家庭院、公路、街道旁空地)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则是乡村比城镇高。同时,乡村居民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也少于城镇,“从事过专业训练”和“社会上短期培训”的人也少于城镇。因此仍需加大乡镇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设施的建设投入,改善基层体育健身基础设施、环境和条件,提高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合理配置体育场地设施[2]。通过财政补助、低价出租土地等政策手段,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缓解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矛盾[3]。同时,建议将医保适用于健身消费,缓解居民健身经济压力,吸引更多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3)本次调查的结果分析还发现,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参与形式、形成体育锻炼兴趣的影响因素均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年龄特征。即相较于女性,男性多以“消遣娱乐”、“增加体力活动”、“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为锻炼目的,而女性多以“减肥”、“健美”为目的;男性多以“自己练习”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而女性更偏重于与“朋友、同事一起”和“与家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在形成体育锻炼兴趣方面,男性更易受到教育、工作、媒体等社会因素影响,而女性更易受到家庭、朋友等情感因素影响。年轻人多以“减压、调节情绪”、“减肥”和“健美”为锻炼目的,而年长者多以“防病治病”为锻炼目的;年轻人比年长者更易以“朋友、同事一起”的形式参与锻炼,而年长者更易以“自己练习”的形式参与锻炼;年轻人在形成体育锻炼兴趣方面更易受到学校体育教育影响,而年长者更易因为锻炼身体、养成习惯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同时,因为受体育明星、体育名人影响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几乎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而通过对不同人群体育锻炼目的、体育锻炼参与轻松和形成体育锻炼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更有利于在今后体育锻炼宣传推广工作中针对不同人群有的放矢的采取不同措施。

在体育锻炼障碍方面,不论是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没时间”是影响其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而“没兴趣”与“惰性”是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除了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外,“缺乏场地设施”和“惰性”是影响其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障碍。可见,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是目前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主要障碍,而除了“缺乏场地设施”这一客观原因,“没兴趣”和“惰性”这样的主观原因也是影响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障碍。因此,在四川省今后的全民健身工作中,在加强体育场馆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新媒体等传播媒介,宣传正确、科学的健身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健身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居民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4]。

5 结 论

(1)随着四川省城乡居民对健身锻炼越来越重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经常锻炼人数提高了7.5个百分点。并且“健身路径”已成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使用最多的场所,另外,相较于2007年,选择“公共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人也明显增多。同时,四川省居民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增幅较大。

(2)四川省城乡居民体育锻炼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城镇居民体育锻炼参与程度高于乡村;城乡居民在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上差异不大,但在一些消费较高、注重时尚以及对环境、场地、器材、专业技术等要求较高的项目上,城镇居民选择的比例高于乡村居民;城镇居民在正规体育场所中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程度高于乡村,体育消费项目比乡村丰富;城镇居民接受体育锻炼指导的人数百分比高于乡村;城镇居民获取体育信息途径比乡村广泛。

(3)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①人数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②男性比女性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③乡村人群的人数百分比显著大于城镇人群,且远郊农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近郊更低;④除了“军人”以外,从事体力劳动较多职业人群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大;⑤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通常受教育程度较低;⑥不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最大的障碍在于没时间,缺乏体育锻炼兴趣和锻炼意识。

[1] 何仲涛,连 楠,黄玫梅,李纪江.四川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行为调查与分析.四川体育科学,2009,12(04):88~93.

[2] 于 向.长三角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现状比较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04):35~37.

[3] 夏俊彪.我国长三角地区居民健身活动现状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02):128~134.

[4] 谢林海,彭小澎.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现状及发展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5,26(06):36~39.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of the Residents in Sichuan 2015——Take National Surveillance Points as an Example

LE Hang1, HE Zhongtao1, LE Jijiang1, et al

1.Sichuan Sport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The comparison of the data of the four 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surveillance shows that there is still a decrease in the obesity rate due to physical activity reduction and overnutrition, the decline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hysical fitness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2903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aged 20 and above in Chengdu, Zigong and Guangyuan City, Sichuan Province, this study will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ult fitness activitie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forecas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Fitness implementation plan”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Sichuan Province;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Physical activit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1007―6891(2017)06―0097―06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25

G812.4

A

2017-08-01

2017-08-03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成年人百分比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成年人爆笑日常
成年人的辛苦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