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体操对农村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干预效果研究

2017-12-16王光凤陈永向李腊梅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感统体操动作

王光凤,陈永向,李腊梅



基本体操对农村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干预效果研究

王光凤1,陈永向2,李腊梅3

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551700;3.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709。

为验证基本体操对农村幼儿感统失调干预的效果,对53名农村感统失调幼儿采取实验法,一组运用基本体操的训练对其进行干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两组幼儿实验前后对其身体素质与感觉统合能力9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两组大部分指标测试结果差异性具有显著性,说明基本体操对农村幼儿的感统失调具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建议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适当增加基本体操内容。

体操;感统失调;农村幼儿

目前国内外对幼儿感统失调的调查研究较多,且调查结果显示所在地区幼儿均在一定的感统失调率。从相关调查(2006年,四川大学张晓辉[1];2012年谢晓东[2])显示,四川省内农村儿童感觉失调率属于较高的水平。传统的感统训练需以专门的教具为主,且需有会使用教具专门的师资,因此,无论是教具与师资的配备均会为农村幼儿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师资压力;研究者立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改善其感统失调情况,尝试在农村幼儿中以基本体操训练代替专门的感统训练,对感觉统合失调进行干预研究,以达到改善农村幼儿感统失调的状况。

1 研究对象

对江油市贯山镇、东兴乡(两乡镇在江油市人口、GDP均居中下)两个乡镇幼儿园大中小班194名4—6岁的幼儿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选题和研究的目的通过中国知网查阅感觉统合、行为干预、基本体操等文献资料,结合中国早教网、中国教育网、Baidu、Google 等网络平台,检索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2 实验法

对江油市贯山镇小学附属幼儿园、东兴乡幼儿园两所幼儿园的53例的感统失调幼儿,采用实验分组,一组运用基本体操的训练对其进行干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以验证基本体操在感觉统合训练失调干预中运用的有效性。

2.2.1 测量工具 在研究前期,采用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感觉统合诊断表(幼儿版)为筛查问卷。该表的效度和信度都经过检验[3]。

2.2.2 基本体操动作选取研究者根据该幼儿园设施与师资条件,以及基本体操动作性质与功能,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动作作为训练内容,如下:

第1类:基本技巧动作

滚翻类:包括团身前后滚翻、前后滚翻分腿起和改变方向的滚动和滚翻等;

劈叉:包括前后、左右三个方向的劈叉;

平衡:包括燕式平衡、侧平衡、搬腿平衡等;

踢腿:分正、侧、后三个方向的踢腿;

跳步:包括双跳双落,双跳单落,单跳双落等动作;

转体:包括跳转90°、180°和360°;

仰卧起坐:该动作可以采取各种姿势来做;

其次,女生的动作还有桥,男生的动作有俯卧撑等。

第2类:基本动作主要包括站、坐、走和徒手操等;其中站、坐、走至关重要。

第3类:基本素质和器械基本素质包括柔韧、跑跳和力量练习;器械主要以棍和球为主。在训练中,以上动作均以相应的动作标准要求。

2.2.3 实验方案(1)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 2017年3月至 2017 年 6月,第1次测量数据为 2016年12月19-23日(2016-2017学年第1学期期末),第2次测量时间为 2017年 7 月 3-7 日(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期末)。

(2)实验对象

采用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提供的感觉统合诊断表(幼儿版)量表对该园所有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进行测试,得出其中36名感统中轻度失调(男19名,女17名),17名感统重度失调(男11,女6名),感统失调幼儿共计53例,则选取该53例幼儿为实验对象。

(3)实验分组

在感觉统合失调的53名幼儿中选取27名幼儿作为实验组(该27名幼儿被告知幼儿他们是选取出参加一项表演活动的演员,需要每周集中3次参加表演内容的练习(即专门设计的基本体操练习课),并要求他们好好学习(由于两所学校距离较远,每次训练为每所学校单独集中训练。两所学校均由同样的老师上课,授课进度与内容完全一致)。另26例感觉统合失调为对照组,融入原来的班级,除正常的课程外,未参加专门的基本体操练习课程。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情况

(4)训练方法

实验组:每周1、2、4下午增加基本体操动作的训练方法(每次40min),教学人员由2名专业人员指导执行(1名教学,1名辅助);对照组:按其正常行课。

2.3 比较分析法

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测量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2.4 数理统计法

对所测各项指标结果运用Spss16.0及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两组治疗前后均值对比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3 实验前后的测量结果分析

3.1 实验前的身体素质和感觉统合能力测量结果分析

为避免测量中,儿童自身掌握和领悟动作的差异以及训练后对掌握动作有所提高所带来测量差异,在实验前测量即第一次测量前一学期即2016年9-12月对所有幼儿加入测量项目的训练,在期末即12月19-23日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第一次测试。

身体素质检测法:按照国家体育总局《2005 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中幼儿(3-6)体质的6项素质(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坐位体前屈、10m往返跑、走平衡木时间、双脚连续跳)进行检测。

感觉统合能力的测量: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的王玉凤教授进行了调查和修订的几种综合症状评定量表合并编制成感觉统合评定量表。评定标准是根据儿童最近前庭平衡、触觉过分防御、本体感失调的情况。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身体素质、感觉统合能力比较表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期感觉统合和体质各项指标进行测试所得数据,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两组指标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按计划实施实验。

3.2 实验后各项身体素质和感觉统合能力测量结果分析

通过5个月的训练后,对两个组幼儿的各项指标再进行测试,实验后同实验前的各项指标测量方法以及测试人员都相同,对测量的数据通过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各指标如表3。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身体素质、感觉统合能力比较表

注:表中的等于0.000的P值并不等于0,由于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设置小数点时,均保留三位小数。

实验后,身体素质、感觉统合能力9个指标中立定跳远、走平横木两项P值大于0.05,其余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2.1 立定跳远和网球掷远立定跳远主要与腿步爆发力有直接的关系,在传统的上课和基本体操训练中都没有专门的进行爆发力的训练,由于这个年龄段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及本身接受身体训练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年龄偏小的基本无法完成体操训练中的基本素质训练,从而实验后测量指标的差异性无显著性。

网球掷远主要是上肢力量与腿步、腰力量的配合,实验中男生的俯卧撑等训练对其上肢以及腰腹的力量均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其力量协调发展,从而实验后测量指标的差异性具有显著性。

3.2.2 坐位体前屈、10m往返跑及双脚连续起跳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幼儿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的指标;10m往返跑及双脚连续起跳是反映幼儿灵敏性、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的指标。加入体操动作的柔韧练习(前后、左右三个方向的劈叉、下桥等)和下肢力量灵敏练习(双跳双落、双跳单落、单跳双落)训练,使其在每个方面训练更具针对性,以致以上素质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实验组与参照组差异性具有显著性。

3.2.3 走平衡木 通过平衡类动作(包括燕式平衡、侧平衡、搬腿平衡等)训练,实验组平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大于0.05。究其原因,在两所幼儿园中平时所开设的课程中,舞蹈课程较多,舞蹈中练习平衡(如搬腿平衡)的动作较多,对于对照组的平衡能力也有提高作用。因此,两组的测试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3.2.4 前庭平衡 研究者把基本体操的滚翻动作(团身前后滚翻、改变方向的滚动和滚翻等)加入训练内容,可在训练中不断改变训练项目,对幼儿前庭进行更大的刺激,感觉统合能力可得到较大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滚翻动作训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结果表明,差异性具有显著性。

3.2.5 触觉过分防御和本体感失调 触觉的敏锐程度是会影响大脑的辨别能力,身体的灵活性和情绪的好坏[4]。研究者在触觉的训练中,体操动作主要以滚翻为主,不同方向的滚翻,可对儿童身体不同的部位产生挤压和刺激,同时还选用爬、跳步(跳步:包括双跳双落,双跳单落,单跳双落等动作)等动作,对触觉反应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训练后两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明显优越对照组。

本体感是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来自自己身体的一种感觉,人体依靠这种感觉进行动作和行为的调节,有目的掌握着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研究者在实验中主要选用徒手操、双跳双落,双跳单落,单跳双落、跳转90°、180°和360°等,并加入滚翻类动作和素质练习,在增强孩子体能的同时,也对协调、灵敏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 论

(1)农村家庭大部分儿童因留守由老人抚养,生活中老人代替了其锻炼的机会和对许多事物的探索兴趣。从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也越来越多,随之就出现了以教具为主的感觉统合训练,为儿童提供相应的刺激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基本体操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从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认识规律和肢体运动特点出发,引导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达到科学、自然、身心合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在健康教育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方面更具有实践意义。

(3)通过实验在幼儿基本课程中加入体操动作对感统失调进行干预后,其身体的运动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对动作要领、规格也逐步理解,本身的理解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经过实验后,测试结果表明,感统能力和身体素质均得到较明显的发展,且大部分测试结果均与未进行专门的基本体操训练的效果好。

5.2 建 议

(1)目前在农村地区有家长或教师少有对感统失调这一概念的认知,而此现象在农村幼儿中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幼儿园加强对感统失调的认识,关注感统失调儿童,且根据实际采取方式干预,帮助幼儿的良好成长。

(2)目前在农村幼儿园开展基本体操课程较少,此研究是对基本体操干预农村幼儿感统失调的尝试,建议在加强农村幼儿师资对基本体操的认识和培训,在平时的课程中尝试多加入基本体操动作的教学与训练,同时,需掌握实际情况个别对待、内容灵活多变的原则。

[1] 张晓辉.城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谢晓东,等.农村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0):947~949.

[3] 任桂英,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45.

[4] 杨 霞,叶 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实用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5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he Basic Gymnastics intervene with Children’s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in Rural Area

WANG Guangfeng1, CHEN Yongxiang2, LI Lamei3

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2.Biji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ijie Guizhou, 551700, China;3.Sichuan Kindergarten Teachers’ College, Mianyang Sichuan, 621709, China.

To verify the Effect of the Basic Gymnastics intervene with Children’s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in Rural Area, use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53 rural children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one group with basic gymnastics training for intervention, and another group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9 indexes of physical quality and sensory integration ability were tested by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The test results of two groups suggests most of the indicato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shows that the basic gymnastics for rural children's sense of imbalance has certain intervention effect. It recommends appropriate increase of basic gymnastics content in rural kindergarten teaching.

Gymnastics; 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 Rural children

1007―6891(2017)06―0072―03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18

G831

A

2017-08-29

2017-09-07

四川省体育局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4STK03。

猜你喜欢

感统体操动作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玩具设计研究
把握感统训练黄金期
体操
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动作描写要具体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不可不知的感觉统合能力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