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可行性研究

2017-12-16闫晓军姚海晨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思想品德精神

闫晓军,姚海晨



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可行性研究

闫晓军,姚海晨

1.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2.北京汇文中学,北京,100061。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育除了培育学生健康体魄外,还要配合德育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爱国主义精神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百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对学校体育教育起到了促进与引导作用。奥林匹克精神与大学生所要具备思想品德存在一致性和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以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为依据,分析了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措施。

奥林匹克精神;思想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思想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进世界和平和建立美好世界的目标。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境界,使人们摆脱各自的文化偏见。有了这种境界人们就能够跳出各自狭小的民族局限,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重。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讲话中勉励青年学生要在修德上下功夫,“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以上内容来看奥林匹克精神与大学生品德修养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促进他们的道德修养即合情合理,又有可行性。

1 加强奥林匹精神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1.1 奥林匹克精神有其丰富的内涵

出现在古希腊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延续了近一千年,是在当时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以及泛希腊体育文化传统中,经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影响,通过战争的冲击和宗教仪式的确立而逐步形成的。虽然因为城邦的崩溃、希腊人教育观念的变化、宗教的冲突以及奥运会本身的世俗化最终消亡,但是它绵长的历史和犹如宗教般庄严的仪式却为人类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丰富的遗产,确立了奥林匹克价值观[1]。如:和谐发展的身体观、通过竞赛促进和平友谊、倡导公平竞争的社会伦理以及弘扬拼搏精神,这些宝贵的财富直接奠定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

以下三个事例可以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丰富的内涵。

近年来难民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大问题,它让负责任的国家头痛不已。为了表达对难民的关注,让他们知道自己从来都是人类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在刚刚落下帷幕的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中就有一支难民代表队,他们共有10名运动员,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代表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奥运会期间,难民们不代表任何国家和地区。如果他们在比赛中获得奖牌,颁奖仪式上运动场馆将升奥林匹克会旗,奏奥林匹克会歌。然而就像奥林匹克宪章中所说: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第11届夏季奥运会上虽然恢复了一些古代奥运会的旧制,传递圣火、并在举办期间燃烧圣火;第一次采用了电视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民众能够观看到奥运盛况。总之这届奥运会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由于纳粹一直控制着奥运会并宣扬雅利安人的种族优越性,所以国际奥委会在事隔18年之后,在纪念奥林匹克运动60周年发表的44号公报中,承认当时在纳粹主义十分嚣张的德国举办奥运会是不适宜的。对于当时的种族歧视违反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给于完全的否定,维护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

1984年当时东西方冷战并未结束,意识形态在东西方国家之间仍旧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但是就在这一年我国参加了在洛杉矶举办的第23届奥运会。用当时的报纸所说——红色中国运动员回到奥林匹克大家庭。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他全然不顾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峡谷里奶牛场飘来的牛粪味,他在600环中打中566环,获得第一名”[2]。

1.2 奥林匹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存在内在一致性

建国之初我国对大学生是以社会主义教育代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阶级斗争[3]。随着我国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对外实行改革开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断改进并加强。在世纪之交我国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主线,强调高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在德育中新增加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4]。2002年后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把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在党的“十七大”中又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德育教育目标。在党中央提出核心价值观后,高校德育自然要以培养当代大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为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涵盖了奥林匹克精神,因此,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1.3 发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品德的培育与践行

据学者[5]研究,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应当具备以下素养:(1)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有坚定的政治素养;(2)要了解本国传统与历史,还要了解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风俗文化,还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也就是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3)志愿者的工作较为劳累,在繁重的工作中向各国官员运动员等展示当代青年的风貌,也就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4)志愿者面临的问题对他们来说或许是全新的,这就需要他们以开放的心态尽心尽力去解决,保持乐观包容友爱的精神,充分发挥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保持自尊自爱自强与他人协作去为别人服务,也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大学生志愿者所具备的素养也就是高校思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他们在奥运会中的服务亲身体验奥运精神,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就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

志愿服务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又是一个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塑造人的过程[6]。

大学生刚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通过接受有关奥运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格言,以及“重在参与”奥运口号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一方面树立自己努力拼搏的精神,另外也会自觉摒弃锦标至上的金钱至上不良作风;他们通过参加奥运会服务,接触到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裁判员以及观众,这会培养他们的国际思维与国际视野,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更会以一种包容、关爱他人心态面对未来,这样的心态和行为也会影响他周围的同学同事。大学生除了为奥运会志愿服务也可为国内国际的其他体育比赛进行服务,因为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的,都是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目的的。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将会形成健康的人格、高雅的审美观、利他的服务观等良好的品质,确立一个高尚的人生目标使自己终生受益,也不断去影响他人成为生活中的榜样。

2 加强奥林匹精神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既存在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2.1 我国有承办奥运会的能力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政治民生等各个方面都有飞速地发展,综合国力快速增长,先后举办了一系列亚洲和世界体育比赛。既有单项的国际比赛,也有综合性的世界大赛。1990年举办亚运会开启了我国举办国际综合性体育比赛的先河,2008年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本届奥运会中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不仅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内涵,也显示了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体人类的关怀。在成功举办一系列国际大赛后,我国又取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权。通过举办这样的国际大赛不仅彰显我国的综合实力,更能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广大青年学子自豪感,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立志报效祖国,将自己的未来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

2.2 我国选手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当时东西方冷战思维模式的存在也受到多种阻碍。为了突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各行各业的人们努力奋斗。体育健儿们不甘落后,荣国团为新中国取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后来又在国家领导人直接指导和安排下中国乒乓球队与美国乒乓球队开展友谊比赛,从而开启了“小球转动大球”的国际战略,直接促进了我国重新加入联合国,使我国为世界人民谋取福祉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参加奥运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铺平了道路。

自首次参加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至今,中国已参加了9届夏季奥运会,获得了227枚金牌、162枚银牌、154枚铜牌,共543枚奖牌,见图1。

从获得金牌或奖牌数量上来看我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是稳健提高,并且一步步证明了新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到体育强国,再到体育大国的过程。这一切不仅仅是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表现,同时也是他们代表我国亿万人民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过程。通过他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和我国成功主办奥运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也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中国女排队员在郎平的指导下团结一心,12年后在奥运会上再次摘冠,这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鼓舞了每一位华夏儿女。用白岩松的话说“专治各种不服”!这种女排精神也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形成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

图1 我国选手在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奖牌情况

2.3 奥运会中也有负能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奥运会各个项目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某些运动员为了获取奖牌和骄人的成绩不择手段,正所谓阳光下也有黑暗的地方。他们公然违背体育道德和体育法规,使用兴奋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自从国际奥委会成立反兴奋剂中心以来几乎在每届奥运会中都会查出使用兴奋剂的运动员,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我国一位游泳选手被爆使用了兴奋剂。在本届奥运会开幕之前,因为俄罗斯某些运动队有集体服用兴奋剂的现象而遭到国际奥委会的禁赛处罚,这反证了兴奋剂被使用的普遍性与计划性。所有这一切给奥运会涂上了厚厚的阴影,也使奥林匹克精神遭到亵渎。

除此之外,一些不负责任的奥运冠军的言行也使奥运精神受损。2016年某前奥运会冠军为她丈夫的微博点赞,引来无数网友的反对。原因是其丈夫在日本住宾馆时为了报复日本人对中国当年的侵略,而把所有的水龙头都打开等,这种言行完全是违背人类基本道德的。水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资源,我们提倡节约用水不仅仅是在国内,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义务。推而广之我们都有保护水源的责任,面对涛涛的大江大河我们有义务不让其受一丝污染。这才是人类共同的道德品质,也是与奥林匹克精神中建立美好世界的目标相契合的。而此奥运冠军却公开在网上为其夫的言行点赞,这是违背人类公德的行为,也是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行为,她的奥运金牌的含金量是大打折扣的。

3 加强奥林匹精神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有其历史经验与逻辑关系

现代体育逐渐形成后就不在是一种简单的消磨时光、丧失自我,而是具有了教育意义,成为19世纪末教育计划的一部分。体育建立起一种道德观,创造了一种精神。一种竞赛和对抗的方式——人人机会平等,裁判公正执法,尊重对手,这种体育道德可以提高人的灵活性勇气和力量。[7]这种体育道德和精神现代体育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发挥着教育与引导作用,人们在争夺锦标时一刻不忘对道德精神的培养。

我国的教育制度中以培养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德为先,体育必须从育人的总目标出发,与德育、智育密切配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8]。“通过体育教学和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自觉遵守纪律、勇敢、坚毅等道德品质。”[9]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就是教育。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有着不解之缘,在学校体育课上进行奥林匹克教育也同时会对大学生品德培养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首先奥林匹克运动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目的。因此,学生通过体育课接受奥林匹克教育不仅获得健康的体魄,还能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公德。其次,为学校体育提供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奥林匹克格言不仅激励着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勇攀高峰,还要让学生学会相互理解、友谊、团结与公平竞争。再次,奥林匹克运动是以展示个人的体能技术技巧和智慧的,从而超越了种族、民族与国家等社会差异。这些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意志力的培养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4 结 论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精神,业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在历史长河里也是被证明能够教育引导人们形成优秀的品质,为全人类谋取福祉的。我国的学校体育一直以来就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坚强的意志力、陶冶情操等德育的功能,利用体育课向大学生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抓住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的契机,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尊感。树立女排榜样,让这种不屈不挠拼搏奋进的榜样力量激励每一位大学生,使女排精神成为激励他们一生所依赖的财富。更要抓住我国举办奥运会的机会不仅要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更要丰富这种精神的内涵。还要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奥运会服务中去,自己去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最后一定要把奥林匹克精神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下,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任海主编.奥林匹克读本[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33~35.

[2] [俄]施泰因巴赫著.奥运会通史(下册)[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187.

[3] 马 莹. 建国以来高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回顾与展望[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05)138~140.

[4]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N].中国教育报,1995-12-21(03).

[5] 李淑娟. 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所需素质的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03)33~34.

[6] 李玉一. 析北京奥运会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榜样作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1)13~15.

[7] [法]维加雷洛著.体育神话是如何炼成的[M].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4~49.

[8] 崔乐全主编.中国体育思想史(现代)[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0~251.

[9] 胡乔木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70~371.

Increase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under more the Olympic Spirit Education

YAN xiaojun, YAO Haichen

1.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2206, China;2.Beijing Huiwen Middle School, Beijing, 100061, China.

China's education system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 socialism successors of excellent quality. In addition to nurturing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 good aesthetic taste along with moral education, such as the patriotis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Olympic Games has formed its own unique culture and spirit, which has promoted and guided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Olympic spirit and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same moral character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Olympic spiri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trengthening the Olympic spirit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practice measures.

Olympic Spirit; Ideological And Moral; Socialist Core Values

1007―6891(2017)06―0050―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13

G804.8

A

2017-04-23

2017-05-17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思想品德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拿出精神
头脑奥林匹克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