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2017-12-16胡精超

四川体育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太极拳图谱学报

胡精超,王 莉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

胡精超1,王 莉2

1.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以2000--2016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 063篇太极拳领域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法、词频统计分析等方法,并借助 CiteSpace III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太极拳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太极拳发展研究的动态过程,为我国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17年来,我国太极拳研究的发文量呈持续增长趋势;高产机构主要包括上海体育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河南大学等;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姜娟、虞定海、刘巧芳、刘静、周勇、王岗等为代表,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合作程度有待提高。最后通过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我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太极拳运动、大学生、老年人、太极拳教学、简化太极拳、太极拳锻炼、教学方法等方面。

科学知识;图谱;太极拳;可视化;研究热点

科学知识图谱是应用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共引分析理论相结合,绘制一系列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显示研究领域的核心和前沿问题,它具有“图”和“谱”的双重特征[1-5]。太极拳逐渐成为民众青睐的健身活动,它已经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并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内外学者对太极拳运动的科学研究也逐渐增多[6]。为实现我国太极拳科技理论发展状况的定量分析,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CNKI中国知网上查找包括《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等体育类期刊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等医学类核心期刊2000年-2016年12月所出版的4 063篇题名含有“太极拳”的文章,从太极拳的研究发展、研究机构、核心和前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以便能整体把握我国太极拳发展脉络,为太极拳的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从2000年至2016 年收录的题目含有“太极拳”的文章,以“太极拳”为主题词,检索条件为“精确”,检索时间为 2016 年 12 月 28日,共检索到4 063条记录,去除部分不属于太极拳科研论文,确认4 055篇文章为本文所需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即采用数学、统计学等的计量方法描述各种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并进而描述、评价和预测某领域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2 共现分析法

共现分析法是基于文献内容特征,将各种文献中的相同或不同类型特征信息定量的分析方法,用以揭示文献的关联和特征项所隐含的寓意。在多篇文章中,如果共同词汇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越能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属于共同研究的领域[7]。

2.3 词频统计法

词频统计法是指利用依据某个科研领域文献的关键词出现次数的高低揭示该领域发展规律的一种计量学方法。如果太极拳研究领域里某一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那么就证明学者对该关键词反映出的现象关注越大,这一关键词及有可能代表该领域的热点。

2.4 可视化方法

可视化方法是利用图形学和图像处理等图形化手段,将分析数据转换成数据图像的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数据。

本研究在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法、词频统计法和可视化方法的基础上,借助大连理工大学WISE实验室和美国Drexel University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用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开发的CiteSpaceⅢ文献统计分析工具[8]。将从CNKI上下载的4055篇文章摘要数据,研究2000 至 2016 年这17年来的我国太极拳领域研究发展热点问题。主题词来源为 Title(标题)、Abstract(摘要)、Keywords(关键词),阈值设置为默认值(2,2,20)(2,2,20)和(2,2,20),选定路径搜索为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算法,作者(Author)共现、其科研机构(Institution)采用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算法。依据科研机构、核心作者、关键词等绘制出我国太极拳研究的知识图谱。

3 研究结果

3.1 太极拳领域研究的时间分布

太极拳领域发文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揭示我国17年来太极拳研究领域历史,并预测其将来发展趋势[9]。如图1所致,我国太极拳领域文献发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高速发展期(2000--2012年),这13年间发文数量共计2772 篇,占发文总量的68.34%,并呈现逐年增长,到2012年论文发表量达到顶峰,为379篇。第 2 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2013--2016年),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进入了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依据统计,2013--2016年发表论文1 284篇,占总量31.66%。此阶段,我国太极拳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呈现相对稳定,研究理念也逐渐成熟。

图1 2000—2016年我国太极拳领域论文发表年度趋势

3.2 太极拳领域研究机构分析

科研机构的共现分析可以直观表现出我国太极拳研究的主要力量及其科研影响力分布。运用CiteSpaceⅢ软件对太极拳领域科研机构使用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算法生成知识图谱(图2)。通过聚类功能对科研机构进行聚类分析,统计发文量大于15篇的机构(表1)。

如图2所示,每点都代表一个科研机构,点越大代表科研机构的发文量越大,各个点之间的连线代表这些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各节的年轮代表科研机构发文的历史。

如表1和图2所示,上海体育学院2000--2016 年间发表太极拳领域科研论文115篇,排在首位,节点最大;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排名第2,发表文章 65篇;排名第3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发表太极拳科研论文54 篇。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上海体育学院在太极拳领域的研究成果远远超过其它高校,并显示出较强的科研实力。另外,一些综合型大学的体育学院对我国太极拳领域的关注也在逐年增长,是我国太极拳领域研究的新生力量。

图2 2000—2016年我国太极拳领域研究机构共现网络

表1 2000—2016 年我国太极拳领域发文量大于15篇的科研机构

注:科研机构以作者发表论文的实际部门为准。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共有316所机构(N = 316)研究太极拳相关领域,但是分布比较广泛(网络密度比较低(Density = 0. 0079))。其中,有39所科研机构之间有合作关系(E = 39)。图 2 中,突现值(Burst)越高表示发文量有较大增长,其中,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突现值最大,为4.5542;其次是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4.4483);第 3 位是烟台师范学院体育学院(3.8022);第 4 位是黄冈师范学院体育系(3.2542);第 5 位是长安大学体育部(3.1171)。

3.3 太极拳领域核心作者分析

一般来说,科研人员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数量与其科研成就正比关系[10]。经统计,本次统计的4 055篇文献中,出现频次10次以上的有10人,出现频次4-9次的有87人。如表2所示,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高产作者都相对集中在上海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这个结果与科研机构知识图谱分析一致。

表2 2000—2016年我国太极拳研究高产作者(前10位)

运用 CiteSpaceⅢ软件,选择Author(作者),选择最小生成树(Minimum Spanning Tree)算法,得到太极拳领域科研人员共现网络,共含有98位作者,这说明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已形成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图 3)。

在我国太极拳领域科研人员的共现网络中发现有部分作者的突现值非常高,突现值越高越说明该作者发文的数量增长越快(图 3)。其中,孙绪生的突现值为 5.5093,排名第1;姜娟排在第 2位,突现值为 4.4149;刘巧芳排在第 3 位,突现值为4.0924;排在 4--7位的依次为,程海玲(3.515),张广华(3.3612),倪红莺(3.3205),王凤仙(3.2069)。

通过对太极拳领域科研人员的介绍发现:我国太极拳科研领域排名前 10 核心作者中,教授 5人,副教授 3人,讲师2人,说明我国太极拳研究领域核心队伍的作者群力量雄厚。姜娟是沈阳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虞定海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和武术训练。王岗是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邱丕相是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武术的民族文化特性、中国传统健身源流与方法等,孙绪生是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太极拳与保健。刘静是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周勇是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健身机理与民族传统体育学。杨慧馨是哈尔滨体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刘巧芳是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韩旭升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

图3 2000—2016年我国太极拳研究作者共现网络

纵观上述高产作者的研究领域与方向看出,

我国太极拳理论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专家、学者们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广泛的合作交流呈正相关。图3 为核心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分析得知,我国太极拳科研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程度不高,仅仅形成了几个大的合作团队。其中,最大团队是以虞定海和邱丕相为核心,其中包括杨慧馨、赵影、刘静、张志勇、田金龙和陈佩杰等,该团队主要从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文化、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影响等领域进行研究。第 2 大合作团队由王岗、王柏利、杨黎明等组成,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文化、武术精神等方面进行研究。第 3 大合作团队,由姜娟、郭志愚禹等组成,主要研究领域为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健身、太极拳发展等领域。这些合作团队对我国太极拳科研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4 太极拳领域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科研论文研究内容的核心,反映研究领域的焦点和作者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运用CiteSpace Ⅲ软件,得到关键词突现网络的主干结构,如图4所示。图谱中的节点为关键词,节点的大小与关键词出现频次相关,突现性较高的关键词在网络中突现出来,突现值高代表我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表3列出我国太极拳领域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和突现值排名前 10名的关键词。其中,除了本研究的主题词“太极拳”出现的频次最高,为2 824次;其次是关键词“太极拳运动”,出现215次;排名第 3 是关键词“大学生”,出现161次。“简化太极拳”的突现值居首位,为8.2267;排第2的是“教学效果”,突现值为5.0058;排第 3 的是“太极拳文化”,突现值为 4.7543。从以上高频关键词和高突显值的关键词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太极拳教学”、“太极拳文化”是我国太极拳科研领域的核心和热点问题。

表3 2000—2016 年我国太极拳研究排名前 10 位关键词

图4 2000—2016年我国太极拳研究核心关键词共现网络

如图4所示,根据聚类的连接线将太极拳领域关键词分为5个热点的知识群,分别代表了我国太极拳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学术前沿。

知识群1“太极拳运动”的节点最大,与它直接相连的关键词“习练者”、“太极拳论”、“陈式太极拳”、“太极文化”形成了共现关系较强的子网络。表明我国太极拳领域一直关注太极拳文化、太极拳发展和传播、太极拳运动[11-19]。

知识群2“太极拳教学”为核心,与它直接相连的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形成了共现关系紧密的子网络。表明我国太极拳学校教育是太极拳推广的广泛路径,太极拳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研究与体育课程有紧密关系。在太极拳教学研究方面有:太极拳现代教学方法,太极拳教学方法改进,太极拳文化保护等方面[20-23]。

知识群3中的高频关键词“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形成子网络。说明在太极拳研究领域中,通过太极拳教学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提高是该时期研究的热点,并与时代的背景密切相关。

知识群4中的高频关键词“简化太极拳”、“太极拳锻炼”与“普通高校”紧密联系形成子网络。

知识群5中的高频关键词“中老年人”、“老年人”与“平衡能力”构成的子网络。在太极拳健身研究方向有: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研究,对老年人心理情绪的研究,对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的研究也是太极拳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24-29]。

4 结论与建议

(1)我国太极拳研究可以分为快速阶段、稳定发展2 个阶段。

(2)科研院所间的合作有待加强,目前仅形成了以上海体育学院、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为核心的3 个典型科研团队。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北京、上海、广州等体育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博士点,全国各个地区人员在这些地区就读研究生,给各个城市合作交流带来的条件。

(3)在太极拳领域综合研究方面,上海体育学院综合研究能力最强,排名第2的是河南理工大学,排在第3 位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其中,体育类院校是我国太极拳研究的主要力量,河南省焦作市温县是陈式太极拳的发祥地,因此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也有一批研究太极拳的专家。

(4)太极拳领域拥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科研人员。虽然所占总人数的比例较小,但是实力雄厚,基础扎实,支撑着我国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以姜娟、虞定海、刘巧芳、刘静、周勇、王岗等为代表。

(5)我国太极拳领域的研究核心和热点主要集中于太极拳运动、大学生、老年人、太极拳教学、简化太极拳、太极拳锻炼、教学方法、心理健康、陈式太极拳等方面,其中太极拳教学的研究具有快速发展的趋势。

[1] 陈 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研究,2015,33(02):242~253.

[2] 王俊杰,王培勇,徐 坚,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外太极拳运动研究热点与演化分析[J].体育科学,2012,32(10):77~84.

[3] 杨红英,卢 石. 我国体育类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院学报,2013,33(05):121~128.

[4] 王 琪. 知识图谱视角下中外体育管理学研究进展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01):81~85.

[5] 何秋鸿.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2):99~103.

[6] 李富刚,栗胜夫.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太极拳运动科学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02):126~133.

[7] 赵 健.知识图谱绘制技法实用指南[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17~18.

[8] Chen Chaomei. CiteSpace: Visualizing Patterns and Trend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EB/OL]. [2016-12-29].http://cluster.cis.drexel. edu / ~cchen /citespace /download/.

[9] 王占坤,陈华伟,唐闻捷.21 世纪初以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02):109~115.

[10] 高 明,段 卉,韩尚洁.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体育科学,2015,35(01):4~12.

[11] 洪 浩,梁宇坤.张三丰创太极拳说考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3):46~52.

[12] 康德强,虞定海.太极拳-器道并重的人体技艺文化体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01):87~89.

[13] 闫 民.身体观视域下太极拳的哲学意蕴[J].体育科学,2015,35(02):90~95.

[14] 王晓燕,杨建营.太极拳的现代化分化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4):49~55.

[15] 云 峰,王 岗.符号学视域下的太极拳品牌消费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01):34~39.

[16] 姜 南,梁勤超,李 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太极拳文化符号的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1):54~58.

[17] 周 伟,王海滨.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06):24~28.

[18] 申国卿.太极拳发展特点的当代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02):43~47.

[19] 闫 民,梁勤超,李 源.太极拳文化形象及品牌塑造的路径[J].体育学刊,2015,22(06):106~110.

[20] 艾泽秀.多元智能理论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太极拳教学方法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6,30(01):30~33.

[21] 张笑莉.高校太极拳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6):175~180.

[22] 曹雪莹,张云崖.太极拳对外教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8):156~160.

[23] 董世彪.太极拳进入高校体育教育的可行性探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07):14~17.

[24] 虞定海,王 三,杨慧馨,等.24周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12):1115~1119.

[25] 王学敏.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心理效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5):108~111.

[26] 张彦龙,陈民盛.太极拳典型动作与行走、广场舞、慢跑运动的膝关节动力学的仿真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6):82~88.

[27] 常书婉,周继和,洪友廉,等.长期太极拳练习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04):42~46.

[28] 张河水,段丽梅.不同架势太极拳练习对老年男性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影响的差异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0):49~53.

[29] 张枝尚,马培艳,郑 伟.20 周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03):101~105.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n Tai Chi Chuan Research With Map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in China

HU Jingchao1, WANG L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454003, China;2.School of Surveying & L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454003, China.

There are 4063 articles that were published by journals of Tai Chi Chuan from 2000 to 2016 and collected in CNKI database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used CiteSpace Ⅲ software to analyze pro-ductility, research institution, core author, hot domains in China Tai Chi Chuan research by the methods of bibliometrics method, co-occurrence analysis, and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We aimed to grasp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ai Chi Chuan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its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Conclusions: Conclusions: The publications were demonstrated increasing undulant trend in the past 15 years; the 3 top productivity institutions ar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and Henan University. The leading scholars are Jiang Juan, Yu Dinghai, and Liu Qiaofang, Liu Jing, Zhou Yong and Wang gang. Core authors have low net density and their cooperation capacity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hot topics and fronts mainly focus on Tai Chi Chuan, college students, seniors, Tai Chi Chuan, simplified Tai Chi chuan, Tai Chi Chuan, teaching methods, and so on.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Tai Chi Chuan; Visualization; Research hot spot

1007―6891(2017)06―0014―05

10.13932/j.cnki.sctykx.2017.06.04

G852.11

A

2017-05-11

2017-05-16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8B89000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7BTY007;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ZZJH-205;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7JG033;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编号:SKB2016-10。

猜你喜欢

太极拳图谱学报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绘一张成长图谱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致敬学报40年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42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