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农联:把合作社举得更高

2017-12-14周圆圆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公平北京市北京

周圆圆

北京农联的全称是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但无论是会员单位还是工作人员都喜欢称呼它为“北京农联”——简单、明了。就像这个组织的办事风格,一切只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近农联,看一看这三年多来,北京农联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都做了哪些实事儿?

2017年10月25日上午,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市级示范社理事长培训班于北京举行。会议结束后,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就是这个连兼职员工算上都不超二十人的团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为北京的合作社做了那么多工作。

2014年3月29日,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以下简称“北京农联”)正式成立。当时北京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发展规模比较大,但相对分散的问题,服务和组织能力有限,成立农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北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为他们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北京农联作为农口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切实强化带动农民增收的责任,始终坚定服务京郊农业的使命,围绕发挥好“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要求,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务实的工作。

打造爱心奉献集市平台。“北京农联二十四集市”以“城乡联动、爱心奉献”为主题,是从2016年9月24日起正式启动的,截至目前,结合不同节气已经连续举办了16场大集活动,组织了近百家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加了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活动,成效明显。比如门头沟区的北京布韵传奇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次参加公益集市活动,产品得到宣传推广,销量提升20%以上,2016年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达到1万元,带动了83个低收入农户增收。在服务农民增收的同时,北京农联还通过产品义卖,服务社区困难居民,并把此打造为农联帮困助贫的党建品牌。特别是在今年平谷区大桃遭受雹灾时,与亦庄5个社区联系,组织开展了大桃义卖活动,一周时间销售了5000多斤大桃。在义卖的同时,北京农联还组织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到社区的特困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家庭等特殊群体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去了京郊的优质农产品和北京农联的一份关爱。2016年,北京农联以“二十四集市”为公益品牌,参加了由市社工委组织的“公益汇”活动,获得了北京市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品牌铜奖。

打造精准扶贫的公平贸易平台。为更好地帮助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市场,探索市场化的扶贫机制,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以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为主体开展了“北京市发展公平贸易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试点工作。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公平贸易的发展,2017年1月13日,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与公平贸易亚太地区联盟共同主办了“发展公平贸易助力农民增收——京合公平贸易联盟发起”活动,向大家发起了“京合公平贸易联盟倡议”,确定了京合公平贸易联盟的核心成员,推动北京公平贸易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有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4家流通企业填报了会员申请表。其中,北京京纯养蜂专业合作社、北京老栗树聚缘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布韵传奇手工编制专业合作社3家合作社即将通过公平贸易国际认证。国际公平贸易组织还依据北京老栗树聚缘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标准制定了板栗产品的国际认证标准。

打造品牌推广营销平台。2015年,北京农联组织郊区的40余家合作社走进北京农业嘉年华,参加了首届北京“农园节”,树立了“北京农联”品牌。北京农联还陆续开发建设了北京农联官网、北京农联微信公众服务平台,不断加大京郊合作社自身品牌的宣传力度。从2016年10月份开始,北京农联依托“二十四集市”,着手开发建设北京农联24集微信商城,并在亦庄社区建立了北京农联24集社区O2O模式的提领店,已有30余家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产品陆续入驻微信商城。特别是在今年7月29日,按照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全市社会组织 “互联网+社区化服务”的工作任务,北京农联从自身职能出发,依托北京农联24集微信商城,在大兴区荣华街道启动了“推进千社千店进社区,搭建服务城乡新平台”的服务项目,着力建立郊区合作社与城市社区的线上和线下对接平台,为广大城市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购买本地优质农产品、认知了解北京郊区农业的可靠渠道,受到辐射地区居民的广泛好评。另外,我们还在北京农联服务中心陆续开展了北寨红杏、平谷大桃、大兴西瓜、延庆特产等特色农产品的推介活动,有效整合了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推广平台。北京农联还积极与京东商城沟通,在市社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与京东集团的主要负责人达成了建立北京农联京东旗舰店的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此项工作。

创立《农联天地》刊物。2017年3月,在北京农联成立三周年之际,《农联天地》承载着服务合作社、凝聚合作社的重要责任,是所有会员合作交流、凝聚共识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经营想法、互相借鉴成功之道的重要平台,刊物紧贴发展实际,多方位地展现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采,记录合作社在服务“三农”工作中的创新之举,发布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行业专家的文章。

组织“新农人沙龙”。北京和台湾都是都市型农业发展的代表,新农人都在成为两地农业创新的主力军,而且台湾有很多经验都值得北京学习和借鉴,北京农联在2017年6月30日与台湾青年志工协会开创了“京台新农人沙龙”,为两地新农人建立了一个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大家互相交流新资讯,共同探索新思路,一起分享新理念,每期都有不同的主题,得到了两地新农人的充分认可。“京台新农人沙龙”也被列为2017年京台农业论坛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

与外省市的合作交流。北京和湖南湘西两地农联自2014年战略合作以来,不断加强沟通交流,深化互信合作,北京农联组织了理事长单位去湘西专门进行了考察和学习。在今年3月份,湘西自治州副州长带队,组织了21家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到北京农联开展湘西农产品进京推介活动,与12家京郊合作社进行对接,双方的合作交流进入到更加务实的新阶段。

星级会员评定工作。为发挥北京农联服务会员合作社发展的职能,切实履行其作为“北京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行业引领职责,推动合作社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从2017年3月,组织开展北京农联星级会员评定工作。经过合作社自荐、郊区推荐、专家评审等评定程序,最终确定了第一批20家星级会员合作社,2017年10月25日进行授牌仪式。这也是北京农联又一次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的有益尝试,此项工作将逐年开展。

推进农联星创天地建设。北京农联按照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為一体的综合平台建设要求,积极向北京市科委农村中心申请建立星创天地,不断完善自身服务内容。同时,为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资源对现代农业产业的支撑服务作用,北京农联与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共同举办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专题对接会,介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政策和资源,有效对接首都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科技需求,30余家合作社参加了活动,一些合作社已经使用上了科委提供的“创新券”,缓解了因技术改进而带来的资金问题。

为合作社农场打造四季田景。通过720四季田景服务,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站、手机,随时看到合作社农场的真实景色,带动合作社的采摘和预售,目前已帮助28家合作社建立了四季田景系统。同时,为助力合作社的线上线下销售,针对一些合作社不擅长制定宣传文案的难处,北京农联为50家合作社提供了专属的“农场故事”服务,为80家合作社提供了便于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的电子名片服务。

三年多来,北京农联从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对工作充满了热情,每一次活动他们都从策划筹备到组织实施积极忙碌,现场跑动的身影打动着每一个成员单位,也正因为如此,北京农联才会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只因他们始终不渝的为农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北京农联还很年轻,未来他们还要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三农事业做更多的实事儿。他们会用他们的热情与激情努力铺就合作社发展的康庄大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平北京市北京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公平对抗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怎样才公平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的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