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蜂”火如何燎原

2017-12-14卢静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长葛市加工量蜂农

卢静

没有比从事蜂产品行业更甜蜜的事业了。蜂蜜、蜂胶、蜂王浆、花粉……小小的蜜蜂带出了一条长长的大产业。

我国历来是蜂产品大国,其加工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地处中原腹地、长江以北的河南省长葛市,是我国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从明清开始,长葛就有了采蜂人,长葛的蜂产业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就达200余年。”长葛市外宣办主任左瑛珺说。

为何这里与蜂蜜结下了如此难解的缘分?在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产业转型升级大潮的冲击下,长葛的“甜蜜”事业,是否依旧如初?带着疑惑,近日,笔者来到了这座“甜蜜之城”探访蜂产品加工的奥秘。

蜂企的骄傲——“长葛的蜂蜜企业一停工,蜂农就要面临销售难题”

李福亭是长葛本地人,一提起他的蜂蜜事业,老李就打开了话匣子:18岁高中毕业当学徒,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走街串巷卖蜂蜜;后来自立门户,带着产品全国各地跑市场;再后来创办蜂蜜加工厂,拉长产业链,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

“蜂农就像一只只‘小蜜蜂,哪里有花跑去哪里。但那个时候产业刚刚兴起,其实利润不高,跑来跑去赚的也是个辛苦钱。”老李回忆道,时间久了,市场逐渐打开,有了自己固定的客户,“我就想着自己办个厂。”

1991年,李福亭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坊式工厂,开始发展订单式生产;到了2000年,福美蜂产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第二年出口额就达到了150万美元。

老李的事业,也是长葛蜂产业发展的缩影。从一个利润不高的传统行业出发,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人才,研发新产品,长葛人将这个“甜蜜的事业”越做越大。以下是一组数据。

截至去年年底,长葛市蜂产品加工企业达200多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以上6家;主要蜂蜡产品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85%,蜂胶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80%,蜂花粉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50%,蜂王浆、蜂蜜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20%。

“长葛的蜂蜜加工企业一停工,全国的蜂农都要面临卖难的问题。”

听起来像是戏言的一句话,却在长葛成了真。“为什么我们的蜂产品加工这么好?首先我们的加工能力强。现在长葛的蜂蜜加工,基本已经实现了百分百全程机械化,甚至有的企业引入了机器人,车间里一个人都见不到。”左瑛珺说,由于机械化程度高,企业的加工能力很强,为了保障原料供应,长葛市万名收购大军及经纪人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掌控了国内大多数原料的购销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购销网络,从而保证了生产厂家的货源供应。

目前,长葛蜂产业加工已涵盖初级产品的收购,原蜜提纯初加工到蜂花粉、蜂王浆、蜂胶的生产,除了部分供应国内市场以外,大部分用于出口销售,基本形成了以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用质量说话——“宁愿企业关门,也不做掺假的事”

一连串的成绩背后,长葛蜂产品加工事业做大做强的秘诀在哪里?

“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把产品质量放在了第一位。”长葛蜂产品协会会长李满长说,长葛蜂企将“质量第一”作为最高原则,贯穿了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蜂农是加工的基础和起点。长葛市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蜂农大军遍布全国各地,为此,一些企业专门成立了养蜂基地。

杰利蜂厂董事长杨宝科说:“单我们厂在全国就有5家养蜂基地。蜂农的流动性很大,3月还在云南,6月就来到了山西。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收到最优质的蜂蜜,我们在许多大城市都设立了养蜂基地,同蜂农签订合同。同时给蜂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原料品质。原料入厂进入加工环节以前,还有严格的质量检测环节……”

原料把关只是加工过程的初始环节,加工过程全程机械化以及严格的检验检测,更大程度地保障了产品的品质可控与安全。“现在每个长葛蜂蜜场都聘请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建设了检测实验室,并购进了各项产品检测、采样的先进设备。”李满长告诉笔者,经过严格检测合格的成品,才允许出厂销售。

到此已经经历了重重“考验”的产品,还不能直接进入市场。由于长葛大部分蜂产品都用于出口,所以在出海关之前还要接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测,产品合格颁发品质证书,才能真正进入市场流通。

“不管企业发展到什么规模,质量永远是企业的生命。现在我们的客户都已经合作了很多年,對我们的蜂产品质量都很放心,经常还没开工就把货款打过来了。”李福亭说,在他的企业刚刚闯出一些名堂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产品里掺假一样好卖,更能获取暴利。我当时就拒绝了。宁愿企业关门,也不能做这种自砸招牌的事。”

正是长葛企业的这种坚持和初心,长葛的蜂产品市场已经扩展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截至2015年,已有12家企业取得了国家质监局颁发的QS认证(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有10家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

船大好远洋——“小蜜蜂也着眼供给侧,发展更多的精深加工产品”

7000万美元、8亿元人民币——这是2015年长葛市蜂蜜产品的出口额和全市蜂蜜产业总产值。

发展到今天,历史悠久的长葛蜂产品加工业已然在国内处于行业龙头的地位。然而在面临全球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动荡频发的今天,长葛人会躺在功劳簿上裹足不前吗?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其实已经意识到企业面临的一些问题。”左瑛珺说,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我们加工出的蜂产品基本上都还停留在原材料和中间制品,附加值低,大头都让国外加工企业拿走了,企业的销售利润差一些。”

“小蜜蜂也需要供给侧改革,我们要发展更多的精深加工产品。”

然而,再向前一步就意味着遇到瓶颈。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相较于国外先进的加工企业,本土企业缺乏现代管理观念,以及技术创新和支持。

“这几年,我们的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和先进生产工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一直停留在原料加工环节,那么就只能一直处在加工链条的最底层。”李满长告诉记者,“以我们企业为例,这几年我们开始注重引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用于开发新产品。”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型升级,从蜂蜜、蜂胶初加工,到日化、化妆品、药品、食品等产品研发。完善的产品体系拉长了整个产业链条,企业之间抱团互动形成产业集群……长葛蜂产品加工行业如今规模初成,正如同一艘巨轮,开启了新的航程。

“我始终相信,干一行要爱一行。”李福亭说:“我用从事蜂产品加工一辈子的心得告诉你,蜂蜜加工真的是个甜蜜的事业。”从一只蜜蜂的舞动,到最后加工出成品卖到全世界,长葛人正将这星星“蜂”火燃遍全球。endprint

猜你喜欢

长葛市加工量蜂农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中蜂产业一线蜂农群体现状调查
——以金华为例
长葛市
长葛市
蜂产业蜂农技术需求偏好研究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调查
蜜蜂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