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逆袭问答

2017-12-14刘书亮饶星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东北大豆农产品

刘书亮+饶星

在东北不少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纷纷减种甚至弃种大豆,王福宽却不惜高价租地,一下子拿下550亩,全种上了大豆,首战成功,灌溉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农地产量达到了亩产600斤-800斤。

王福宽的这份大豆逆袭成绩引起了农业部门领导与专家们的关注。《农产品市场周刊》记者随同中国创新三农总课题组振兴东北大豆计划赴辽阳调研组,来到中农丝路实业公司高新大豆试种的辽阳基地,采访了王福宽董事长。

“千万别轻视在民间的农业科技高手”

《农产品市场周刊》:对于东北不少大豆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减种、弃种大豆的现象,您怎么看?

王福宽:很简单,农民不挣钱,比较效益低。究其原因在于大豆产量低。

《农产品市场周刊》:您能否更具体分析一下非转基因大豆低产的原因?

王福宽:一是传统育种落后。豆种老化,原种基因弱化;二是传统种植落后。粗放型大豆种植疏于科学管理。两者造成大豆种植低产,不但不利于保护农民持续规模种植大豆的热情,而且还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致使国产大豆阵地的进一步丧失。

《农产品市场周刊》:是什么原因驱使您退休后选择种大豆?据我们所知,您除了高中毕业后有过短暂的农业生产经历,后来就一直在非农岗位,而且您和您的家人从此也一直住在城里。

王福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东北人,对这八个字有着铭心刻骨的体会。战争年代,从戎救国是爱国;和平年代,产业报国也是爱国。看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大豆产业垮掉,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东北人,能有机会为振兴东北大豆产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本来就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農产品市场周刊》:除了责任、道义使然,是不是高新大豆也给了您信心?

王福宽:是这样!千万别轻视民间的农业科技高手!当年公社农技站那一帮人成了散落民间的农业科学技术的星星之火。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几十年如一日仍坚守农业一线研发不止的“土专家”,我们理应保持应有的尊重!对于他们千辛万苦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肯定与推广,从中央到地方应有相应的保护与扶持机制!英雄莫问出处——遗憾的是他们的科研之路或多或少仍遭遇到歧视和冷遇,不过,所幸近年来有所改善。

“大豆产业贵在高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农产品市场周刊》:振兴东北大豆产业计划,您怎么评估?

王福宽:创新三农课题组设计的振兴东北大豆计划好啊,因为它切中了要害,抓住了关键。一是科学技术成果成功导入;二是大豆种植、加工、贸易等高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这种模式创新,不但大豆产业价值要素在全行业实现“全流通”,大资本对大豆产业“全投资”创造条件,而且大豆产业整体效益都会翻番。

《农产品市场周刊》:真的有这么乐观吗?

王福宽:在新的时期,经科技改造的大豆产业将从传统产业转型为新的朝阳产业;由全产业链整合,协同发展,大豆产业将成为高财富产业,再度崛起为民族品牌产业。农业领域的“中国创造”,可望在高新大豆产业中产生。

王福宽:其实大豆产业已经有令人振奋的表现。譬如黑龙江九三集团,是大豆加工的龙头企业,现在该集团向上游种植企业下订单,缔结紧密型合作关系。我们高新大豆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好,加工价值高于普通大豆。如果我们能与九三集团合作,所发挥的作用将更大。还有,现在大豆加工技术也今非昔比,加工的原材料不再局限于大豆,还有豆叶、豆秆;加工的产品也不局限于豆油,还有天然化妆品、棉花替代服装、环保造纸、保健食品等。大豆的开发与利用空间无比广阔,伴随而来的也是大豆产业的新天地。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北大豆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大东北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