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先生”王福宽

2017-12-14饶星松松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2期
关键词:试种鞍山市课题组

饶星+松松

王福宽退休前是辽阳市烟草局职工。退休后他向农民租地种豆,成了辽宁省鞍山、辽阳一带最大的大豆种植户。

有别于寻常豆农大户,王福宽是在做中华1号高新大豆东北种植试验。由于他平常张口就是“大豆文化”“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等名词,农户们称他“大豆先生”。

乡愁文化笼罩下的大豆情结

王福寬现在一大家子都住在鞍山市里,儿子研究生毕业后在鞍山市区有稳定工作。早年家人做矿材等贸易,积攒了些钱,家境比较殷实。到他退休,算是家成业就,他完全可以安享晚年了。

但他没有像家人期待的那样闲下来,而是当起了振兴东北大豆产业的先锋,开启了老有所为的创业之路。他说,这是缘于他退休后的一次北京之行。

退休了的王福宽想趁身体还行找点事做做。北京的朋友建议他做农业,并将他引荐给九龙天河(北京)农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德田与种子基因稳定剂技术发明人郭子学。为了增强他的信心,创新三农课题组秘书长许奔流特别给王福宽介绍说,关德田、郭子学也并非学院派专家,他们早期所涉与农业毫无关系。关德田是退休后迷上农业科研,十几年如一日地钻研,成了牧草种植、加工领域的实力派专家;郭子学是半途转向农业科研,实战成高手……关德田、郭子学给王福宽讲述了不一样的农业,不只让他耳目一新,更让他被高新农业的魅力所吸引。

创新三农课题组当时正在拟订振兴东北大豆计划。为什么是大豆?正在他纳闷之际,创新三农课题组秘书处吉林籍小伙小声地唱起了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漫山遍野的大豆和高粱……”王福宽感觉一股暖流直涌心头,情不自禁,也跟着唱了起来。许奔流给王副宽介绍说,大豆于东北,不只是传统的主产作物,也是东北乡愁情结的载体,是东北农耕文化的符号……王福宽听着不时地点头称是,陷入深思。

许奔流还介绍说,外国大豆在我国几成“倾销”之势,挤垮了我国以大豆为主原料的加工企业,影响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致使我国每年大豆油及80%的大豆要靠进口……

王福宽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振兴东北大豆计划的行动,并且将计划中的第一个高新大豆种植、加工试验基地申请落户家乡鞍山、辽阳一带。

试验先锋:从规模试种到高新加工

王福宽的高新大豆试种基地在与鞍山市毗邻的辽阳市辽阳县。王福宽2017年租地时间较晚,租地费用整体偏高,部分耕地种植条件并不理想,为了不延迟种植试验,他还是下定决心,一下租了550亩农地。在个人流转土地种植大豆的人群中,这个种植规模,在当地名列前茅。

东北农大大豆种植试验,亩产达400斤。王福宽的试种基地,首次试种,受租地条件以及持续两个月大旱的影响,免不了产量受挫,但超过东北农大的大豆试种业绩,王福宽还是信心满满。金秋时节,到基地转一转,“大豆先生”便乐呵起来——整体亩产超400斤,条件较好的农地亩超600斤,他是胜券在握。在条件并不十分理想的前提下首战取得这份业绩,他想,他可以向课题组交卷了。

国庆前夕,“大豆先生”的基地迎来了北京来的领导专家。他们对王福宽的基地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试种成果推广充满了期待。鞍山市农委的领导闻讯也赶到王福宽的试种基地。称赞说,这么好的大豆,从前未曾见过!

在辽阳县委、县政府、县农经局安排的试验报告会上,王福宽介绍了高新大豆试种的情况,并畅言接下来大豆高新加工的计划。王福宽感慨,振兴东北大豆产业,就是他本人的梦想。endprint

猜你喜欢

试种鞍山市课题组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成长相册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