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视角下众创空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7-12-14谷立霞闫丽平张新社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谷立霞+闫丽平+张新社

【摘 要】归纳梳理众创空间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影响众创空间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从创客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开展实证研究,构建众创空间综合评价体系模型,确定各级指标的相应权重。研究数据显示,众创空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是创客文化、 社会贡献、创业服务、创业环境和基础设施。研究结论有助于规范和引导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对众创空间生态系统构建和创业教育有重要启示意义。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he makerspace, and analyzes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kerspace. And from the view of makers, us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using factor analysis to carry out empirical research, it build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model of makerspace′ determines the corresponding weight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makerspace includes 5 first grade indexes and 17 secondary indexes, the first grade indexe are customer culture, social contribution, entrepreneurial servic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nd infrastructure.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is helpful to standardize and guid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kerspace, and it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kerspace ecosystem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关键词】创客;众创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Keywords】maker;makerspa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37-05

1 问题的提出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和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创业主体从“精英”走向“大众”,众创空间顺势萌发兴起。众创的概念起源于企业内部全员创新思想(Bessant,2003)[1]和开放式创新理论(Chesbrough,2003)[2]。目前對众创空间的理论研究,基本认为众创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强调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一个群体借助于Web 2.0技术,共同参与到创新过程中,携手开展创业活动。2016年我国众创空间数量达4200家,相比2014年的50家增长了84倍,随着众创空间快速蓬勃兴起,对众创空间的科学评价利于规范行业发展,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双创。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确立为国家战略,创新创业活动大众化已是趋势。创客是双创的典型代表,作为众创空间的核心要素之一,站在其角度综合评价众创空间的发展状况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利于创客主动推进、积极参与众创空间的构建、培育和成长,更好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本研究从创客的视角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究众创空间发展绩效所包含的维度和权重,以期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促进众创空间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2 理论基础

2.1 众创空间形成的基本理论

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成长平台,其形成的首要因素是创客,大量创客的集聚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创客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借助于网络资源和科学技术,致力于把独特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产品,他们的共同特质是创新、创造、实践与分享(Collm和Schedler,2012;Boudreau和Lakhani,2013)[3,4]。这也是本研究选择创客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

我国学者近几年来开始关注众创空间,从理论层面剖析了众创模式的成因。刘志迎、陈青祥、徐毅(2015)[5]对众创空间发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了众创空间的概念模型。2016年,在第十三届中国技术管理学术年会上,刘志迎教授分享了众创空间构建的10大原理,分别是志趣相投原理、智能互补原理、自组织性原理、效果逻辑原理、路径创造原理、探索性创新原理、开放协同原理、互动共享原理、社群平台原理和双创生态圈原理①。

林祥、高山、刘晓玲(2016)[6]聚焦于众创空间的基本类型和商业模式,研究认为,创客空间的发展源于创新理论,是对开放式创新理论、隐性知识理论、民间创新理论的创造性实践,同时又丰富和深化了相关理论,实现了创新理论研究的进一步飞跃。王节祥、田丰、盛亚(2016)[7]认为众创空间的理论基础是孵化器理论和平台理论,是两种理论的再一次创新,研究明晰了众创空间双边创新型平台的定位,揭示了众创空间发展策略遵循“基础架构搭建-网络效应激发-商业生态系统形成”三个阶段的演进逻辑,深入分析了各阶段涉及的关键行动选择。赵坤、郭东强(2016)[8]系统讨论了众创式创新的源起、内涵与归因,以众创式创新的本质——知识创新为核心,建立了包含知识识别、知识创造和知识转化三个维度的整合性认知框架,厘清了众创式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功能,为众创空间的实践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endprint

2.2 众创空间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现有相关文献,众创空间的基本类型、商业模式等构成要素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孟国力、吕拉昌、黄茹(2016)以北京市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空间集聚的特点,研究认为影响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的主要有三个因子:产业环境、创新环境、创新生活基础设施[9]。

基于价值定位、交易架构、核心资源、盈利模式、空间规模等要素特点,马骏(2016)[10]将创业空间商业模式总结为三种类型:公益性社区模式、专业化区域模式和生态链式连锁模式。研究认为准确界定商业模式是创客空间能否蓬勃发展的关键,商业模式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转移机制创新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2016年,在第十三届中国技术管理学术年会上,刘志迎教授提出众创空间创客集聚影响因素包括十方面:地域文化、创办者、工具开放、地理位置、特色定位、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空间管理、活动开展、实战导师等。

基于众创空间绩效评价,郝君超、张瑜(2016)[11]对我国众创空间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对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提出建议。文章特别强调了合理制定众创空间绩效指标,应当不唯孵化面积、在孵企业数量、服务创业者数量等硬性数量指标,而要注重其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孵化企业存活率。

从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视角,李燕萍、陈武、李正海(2016)[12]认为政府、高校、金融机构对众创空间的培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提出构建创客与众创空间的生态系统,需要充分发挥“政产学研金用”的协同作用,形成政策、智力、金融、企业、用户全面协调、互补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系统,各方充分发挥作用、广泛参与,才能破除众创空间发展深化过程中的障碍,切实提升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3 研究方法

3.1 指标选取和问卷设计

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和小规模调研结果,本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是了解影响众创空间发展和绩效的关键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确立了17个指标对众创空间进行评价,分别为:地理位置、空间定位、硬件设备、运营模式、技术创新服务、市场推广服务、企业成长服务、政策法律服务、创业导师、社会联动、培训讲座、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入驻率、成功孵化率、经济效益。在问卷中,对指标转化成具体的问题,如:“对众创空间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绩效评价,您认为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如何?”问卷采用7分制李克特量表形式,分别对应为:1表示非常不重要;2表示比较不重要;3表示不重要;4表示一般;5表示重要;6表示比较重要;7表示非常重要。

3.2 指标释义

地理位置:众创空间有的距离城区和核心地段较远,有的位于大学城、高科技园区或孵化器内,位置决定了资源和服务的属性,众创空间的地理位置影响创客的入驻及发展选择。

空间定位:主要是指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和特色定位。按定位不同,众创空间包括三种类型:公益性众创空间、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生态型众创空间等。

硬件设备: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物理空间、原型加工的工具设备、网络资源、程序软件等,硬件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开放和共享程度影响众创空间的发展。

运营模式:众创空间包括活动聚合型、投资培训型、共享办公型、融资服务型、专业服务型、媒体平台型、创客孵化型七种运营模式。

技术创新服务:众创空间提供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小试中试等专业技术服务;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推介科技成果、促进成果对接并成功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等。

市场推广服务:众创空间为创客提供将创意实现原型化、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一系列扶持和服务。

企业成长服务:众创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高新园区等合作为创业企业成长提供创业链条服务。

政策法律服务:众创空间为创业企业提供高技术企业认证、申请专利、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政府优惠政策等服务。

创业导师:创业导师的数量、构成、与创客的互动沟通情况、扶持的创业实效等影响众创空间的发展。创业导师主要由资深学者、行业专家、企业高管等人员构成。

社会联动:指众创空间内部各部分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要素配合的协同效应、众创空间的开放、共享、合作程度及其效果。

培训讲座:指众创空间开展各类公益讲堂、创业论坛、创业训练营、企业管理专题讲座、主题路演以及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科研机构:指众创空间周围科研院所和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总体数量。

投资机构:指众创空间周围投融资机构的数量,从融资服务角度来衡量众创空间提供服务的资金规模以及是否融资便利。

中介机构:主要指众创空间周围能够为创客对接财务、法律、审计等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

入驻率:指众创空间成功吸引创业者、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入驻,入驻面积或规模占众创空间总体面积或规模的比率。

成功孵化率:指成功商业化运营创业企业的数量占入驻创业企业(含创业者及团队)总数的比率。

经济效益:指众创空间年度经济收益,主要衡量众创空间的财务状况,常用总收入、上缴税费等指标描述。

3.3 样本基本信息

本研究以創客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邮件、网络等形式,发放问卷500份,回收310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调查样本中,男性有206人,约占73%;女性76人,约占27%。年龄构成方面,18 ~ 25 岁、26 ~ 44 岁、45 ~ 59 岁、60岁以上分别占样本的41.1%、47.2% 、11.0%、0.7%。样本的受教育程度构成以大专及本科为主,分别占31. 2%、58. 5%,研究生以上占10.3%。

4 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endprint

4.1 KMO 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KMO 检验的结果显示,KMO 检验值为0.669,大于0.5;Bartlett 球形检验中卡方值为4160.130,自由度为136,Sig 值为0.000,表明适合作因子分析。

4.2 因子提取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提取公共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选择标准,总方差解释表如表1 所示。结果表明,可以用五个公共因子代表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538%。

4.3 因子命名

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是旋转成份矩阵和成份得分系数矩阵。旋转成份矩阵的结果显示,众创空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个一级指标,其下层又包括不同数量的二级指标,本研究对公共因子,即一级评价指标进行命名。

影响因子F1包括三个指标:创业导师、社会联动、培训讲座,本文将其命名为创客文化。创客需要在众创空间内进行顺畅的沟通互动、信息共享、精神层面的指导、帮助和激励,创客文化主要反映了众创空间资源配置的协同效应,众创空间的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影响因子F2包括三个指标:入驻率、成功孵化率、经济效益,本文将其命名为社会贡献。众创空间的核心价值在于服务创新创业,入驻率和成功孵化率体现了服务效果;同时,众创空间自身也创造经济价值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影响因子F3包括四个指标:技术创新服务、市场推广服务、企业成长服务、政策法律服务,本文将其命名为创业服务。发展众创空间重在完善提升创新创业的服务功能,解决创业难题。

影响因子F4包括三个指标:科研机构、投资机构、中介机构,本文将其命名为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反映了众创空间要素资源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实现资本、技术、资源的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

影响因子F5包括四个指标:地理位置、空间定位、硬件设备、运营模式,本文将其命名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反映了众创空间的规模、特点、硬件,是评价众创空间发展的重要方面。(表2)

4.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权重值,依据表2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确定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根据方差贡献率可以求得五个公因子的权重,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五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如:F1的权重为17.534/71.538=0.2451,即24.51% ,同理,F2、F3、F4、F5的权重分别为:21.76%、21.28%、18.16%、14.30%。

二级指标的确定:首先根据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各二级指标占一级指标的比重,进而计算总体权重。本文以F3为例计算。F3包含四个二级指标,得分系数分别为:0.371、0.375、0.225、0.258,归一化处理,那么四个指标在F3中所占比例30.19%、30.51%、18.31%、20.99%,因为F3的权重值为21.28%,从而得出其二级指标总权重分别为:6.42%、6.49%、3.90%、4.47%。综合所得计算结果,众创空间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3所示,括号内数值为该指标的权重。

4.5 讨论分析

本文构建出众创空间综合评价体系模型,从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如下信息:

第一,从创客视角出发,众创空间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影响众创空间整体绩效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对众创空间进行科学公正的考评非常重要。

第二,对于众创空间的评价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进行,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依次为:创客文化、社会贡献、创业服务、创业环境、基础设施。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在创客的视角中,发展众创空间首要的是营造创业氛围,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而不是搭房子,给予一个物理空间,提供各种硬件装备。

第三,不同维度下二级指标的重要性差异有别。创客文化维度下,三个二级指标差异不明显;社会贡献维度下,创客最为看重的是孵化成功率;在创业服务方面,创客认为技术创新服务和市场推广服务的作用较强,企业成长服务的重要性最弱;创业环境中,投融资机构的数量最为重要;在基础设施方面,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重要程度较高。

5 研究启示

本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众创空间生态系统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有助于加强对众创空间的服务指导和管理。在双创背景下,众创空间迎来空前高涨的发展,但其水平各异,发展良莠不齐。本文从创客的视角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参考。本文可以发现,创客认为文化要素是最重要的,而并非硬件设备和工具,甚至服务能力、业绩等都位列其次。创客是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直接受益者,也是价值的创造者,建设众创空间,应首先着力于营造创业的文化氛围,让创客自由地以兴趣志向激发内在的创业动机和创业活力。基于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可以透视创客视野下影响众创空间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重要性。发展众创空间应当尊重创客需求,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科学制定战略路径。

本研究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服务创客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方面,许多高校建立了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创业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培育、促进有能力的大学生转变为创客。教师对学生应当培养创客文化意识和精神,加强创业品质塑造;在创业技能方面,着重于技术创新、市場推广、企业成长等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作为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承担着推动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应当积极参与众创空间的生态建设,与其他要素联动,充分发挥优势,推动众创空间的高质量运行。

由于条件所限,信息收集非常困难,本文的样本量并非特别充足,问题项没有采用具体的客观的量化指标,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评价指标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增加更为详实的数据来补充信息,进而对众创空间进行实证评价。endprint

【注释】

①刘志迎教授在2016年中国技术管理学术年会主题演讲:众创空间原理及创客集聚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Bessant, J. R. High-involvement Innovation: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ontinuous Change[M]. Hoboken: Wiley, 2003.

【2】Chesbrough, H.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03.

【3】Collm, A., Schedler, K. Managing Crowd Innov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J].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12, 13(2):1-18.

【4】Boudreau, K. J., and Lakhani, K. R. Using the Crowd as an Innovation Partner[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3, 91, (4): 61-69.

【5】劉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2): 52-60.

【6】林祥,高山,刘晓玲.创客空间的基本类型、商业模式与理论价值[J].科学学研究, 2016, 34(6): 923- 929.

【7】王节祥,田丰,盛亚.众创空间平台定位及其发展策略演进逻辑研究———以阿里百川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1):1-6.

【8】赵坤,郭东强.众创式创新: 源起、归因解析与认知性框架[J].科学学研究, 2016, 34(7): 1086- 1094.

【9】孟国力,吕拉昌,黄茹.北京“众创空间”区位选择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双月刊). 2016, 18(5):89-97.

【10】马骏.创客空间商业模式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8):17-21.

【11】郝君超,张瑜.国内外众创空间现状及模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6(18): 21-24.

【12】李燕萍,陈武,李正海.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创客与众创空间培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首届“创新发展·创客·众创空间”论坛评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0): 154-160.endprint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因子分析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