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017-12-14文晓敏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必要性环境监测教学改革

文晓敏

【摘 要】为了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发展的要求,论文从传统高职环境监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着手,对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剖析与研究。论述了环境监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以期提升环境监测的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实用型环境监测人才。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traditional vocational colleges. First of all,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way of teaching reform on the basis of this,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cultivate pract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关键词】高职;环境监测;教学改革;必要性

【Keywords】 voc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eaching reform; necessit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14-02

1 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重视,环境监测课程在高职非环境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从样点的布点到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1]。尤其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急需实用型的环境监测人才。因此,为企业培养技能型的环境监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2 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以往的环境监测课程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环境监测发展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在不断变化,因此环境监测课程的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使该课程的教学能够反映和解决当前环境的实际问题。但是,之前的环境监测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并且存在一些知识点的重复现象,这就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并且繁杂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对环境监测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够适应环境监测发展的需求。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高职院校,其教学宗旨就是培养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并且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设较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水平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 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3.1 环境监测教学内容的改革

3.1.1 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炼,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传统《环境监测》教材中,内容相对烦琐,并且某些章节还存在重复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掌握起来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该重点对一些相似的章节、内容进行合并,只对其存在差异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就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精简、结构更为合理。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问题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因此,教材内容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以及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适当增加一些当前应用性较强的实训教学内容。教师还应当尤其关注国内外环境监测在方法、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与进展,并将其添加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更加与时俱进,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

3.1.2 结合行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

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岗位需求,学校应当依据相关岗位需求及职责标准,并以其为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优化[2]。按行业工种设计的环境监测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化,学生还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便于对知识进行综合性掌握。另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职责要求更加明确化,便于学生树立岗位目标,并且根据自身的目标对相应的模块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从而能够在毕业后顺利胜任其所在岗位。

3.2 环境监测教学方法的改革

3.2.1 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學源于哈佛大学的情景案例教学,之后广泛应用于各培训机构并获得人们充分认可[3]。因此,在高职院校环境监测课程中也可以引入该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水污染监测这部分授课时,就可以结合2017年4月份天津超大污水渗坑这一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利用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将隐性的知识外显,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可以对某一污水处理厂的设备运作以及处理流程进行具体讲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应用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endprint

3.2.2 对比教学

由于监测对象各不相同而且种类多样,这就使得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监测方法以及相关知识十分繁杂。但是,只要善于总结,不难发现各部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及共通之处的。因此,在环境监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对比教学的方法,将各部分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总结罗列到一起,将其进行对比讲解,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而且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构架,以便于系统性地掌握各个知识点。

3.2.3 信息化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将其与传统的板书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某一样品采集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的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的抽象化讲解,学生也只是机械化的记忆,对于其实际内容并没有深入理解。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动画的形式将整个操作过程以及仪器的结构组成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有了更大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在脑海里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便于知识点的掌握。

3.2.4 实验教学

环境监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環境监测实验与其他实验相比,其专业性更强,包括了从样品采集、预处理到数据分析的整个过程[4]。因此,在高职环境监测教学中应当多设置一些实验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理论授课完毕之后,就需要立即安排相应部分的实验课程,从实验设计到最后的数据分析都由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这样便于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地消化,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整个项目的各项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对于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做到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炼,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结合行业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将案例式教学、对比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相结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日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成丽,任少云,程红丹,等.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7,37(06):99-101.

【2】梁宁.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7(23):159-161.

【3】金光洙,全红梅.浅谈高校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0):100-101.

【4】刘作云.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5):108-1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必要性环境监测教学改革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