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研究

2017-12-14卢臣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高校体育

卢臣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开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主要是为了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之余辅助社会建设。在高校中开展文化课之外,还增加了体育课程,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意志。因此,在此次研究中,论文针对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课堂展开论述,从阐述该项创新工作意义的角度着手,对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予以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goal of education in China, main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eople and assis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In addi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also increas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which can greatly enhanc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exercise their will.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aiming at the innovation of PE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starting from the description of the innovation,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PE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blems.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Keyword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108-02

1 引言

体育运动是增强人体质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学习强度较高的状况下,学生的体质相对较低,很多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一些体育锻炼,这样的方式导致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身体状况不佳,同时没有坚强的意志,这对我国社会文明建设起到了阻碍作用。在常规体育教学下,学生参与度较低,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决策。针对这一决策本文展开了相应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改革后,传统的体育教学应适当做出改变。这是由于体育改革中淡化了竞技运动陈旧的教学模式,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功能开发,进而增强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在新型的体育课程当中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辅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不同的体育课程和锻炼项目能培养学生坚强意志,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这是由于团队竞争形式的运动项目,能提升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同时在竞争的环境下能提升学生的忧患意识。体育课程改革后,教学开展中注重以人为本,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此过程中收到正能量信息,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此外,改革的标准注重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这对丰富体育课程形式起到积极作用,对体育教育的创新有益无害。

3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3.1 开展体育教学形式缺乏新意

在以往高校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纵观众多的体育教学方式和开展的形式,均体现出缺乏新意的问题。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会利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热身,而在完成热身之后,很多学生出现筋疲力尽的状况,这使得教师接下来讲授的内容学生接受力不大,很难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完成相应动作和技能的展示与锻炼[2]。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或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安全方面的因素,将体育课程的开展形式类似于文化课程,只对理论的部分进行讲解,尽量减少实践锻炼和演练环节占用的时间,这样更加不利于学生体质的锻炼和坚强意志的形成。

3.2 运动安全防护措施缺乏规范性

在很多高校中,校領导对教师做出的要求是安全第一,不论开展何种教学应在此过程中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这样的教学要求使得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少让学生进行危险性较强的运动,只是对一些危险因素掌控容易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3]。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由于运动而造成的身体伤害,但是却也使得一些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过于简单,一旦学生在运动期间造成身体的损伤,不具有及时处理的办法以及积极的处理措施可选用,而运动防范措施的规范性更无从谈起。

4 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途径探析

4.1 丰富体育教学开展形式

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应注重对体育教学形式的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教学课程的积极性。例如,在热身环节,教师可以将音乐融入其中,通过音乐节奏的刺激,赶走由于热身给学生带来的疲劳感,同时在伸展运动环节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类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好音乐的熏染下放松身心,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减轻热身带来的疲劳感,这样更容易接受教师后续讲解的知识[4]。此外,教师不仅要将室内环境下适合的运动项目融入教学课程中,同时还应增加室外的运动,例如户外攀岩类型的体育运动,这样能让学生在视野开阔的环境下进行运动,同时这样的运动能增强学生的体力,锻炼其坚强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这对学生未来养成长期运动的良好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endprint

4.2 加快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体育教学开展的主导者,与其他文化课程开展形式不同,体育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的充分指导,才能保障学生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对一些知识进行学习,不论是从增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角度或是创新体育课程教学形式的角度,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毋庸置疑的。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以聘用优秀省级或者国家级的教练员做全职(或兼职)的体育教师,这样不仅能指导学生按照标准的方式进行运动,同时鉴于其经验,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另外,可以在本校中对在职体育教师进行培养,注重体育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这样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服务。针对固有体育教师培训的方式和流程是:理论学习——实践课程演练——借鉴学习[5]。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校要聘请优秀和权威的体育教学人员,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侧重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教师应针对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制定创新的开展方式,通过相互评价和学习来不断完善新型的体育教学方式与方法。

4.3 制定规范化的体育运动安全防护体系

为了增加学生运动体验次数和安全系数,应对运动安全管理内容进行规范。通过对不同环境下运动安全管理机制的细致管理,保障学生运动在安全和有序的环境下开展。在此之后,要细化高校开展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安全防范措施。不同的运动类型应制定相配套的应急措施,教师要在开展新型体育运动之前进行演练,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第一,应聘请专业的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安全防范的知识进行讲解,要让学生和教师明确体育运动的安全防范要点,这进而保障学生在突发状况下能实施一些自救的措施。第二,应组织应急救援小组,在高校开展新型体育运动之前,应急小组应时刻准备安全救助工作的开展。此外,学校还应准备充分的安全器材与紧急救助药箱,以备不时之需。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下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对该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本文在此次研究中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措施:丰富体育教学开展形式、加快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定规范化的体育运动安全防护体系。望此次研究内容能被高校体育教师采纳,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不断加以完善与优化,以此来提升其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勇,王东海.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05):99-103.

【2】孫鸿,刘新民.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视野——从追求体育功利转向保障学生体育权益[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02):229-233.

【3】王满.面向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09):185-188.

【4】舒刚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02):88-95.

【5】黄敏,陈英军,李亚莉.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体育学刊,2011,18(05):78-81.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创新高校体育
初中语文课堂古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绘本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