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2017-12-14薄海民高艳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建设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薄海民+高艳

【摘 要】“互联网+”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重要部署,推动“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和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更新,促进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论文从“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希望对未来我国“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更好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Abstract】"Internet plus" is an important deploy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Promoting "Internet plus"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plays a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cultivation and quality, and it is conducive to update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rect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Paper detailedly analyzes the two aspects of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rnet plus"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internet plus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Internet plus "volunteer service platform.

【关键词】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Keywords】internet plus; voluntary servi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1-0081-02

1 引言

国务院于2015年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新的公共服务模式。在这一背景下,适当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打造“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使广大青年可以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当代青年的服务意识,这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2 “互联网+”服务的研究现状

“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至今已经在欧美国家拥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并且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应用,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行业的认识和体会,更加方便、快捷、智慧。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在对“互联网+”的应用方面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其“互联网+”模式已经很完善,正在向着更加强大的新硬件时代发展,旨在改变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服务模式;英国的互联网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诞生在英国,这让服务变得更加精准和智慧;在法国,也在不断开展和完善“互联网+”产业,政府对此持支持的态度,逐渐使产业向着工业化和智能化发展,为新的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向着高度互联的方向发展。

在第39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已经逐渐引起国民的重视,尤其是“互联网+服务”模式更是被广泛应用。因此,推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逐渐成为“互联网+”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服务效果,为广大群众提供便利,逐渐满足不同的受众要求,帮助志愿者服务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更好的合作,保障信息的流通,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志愿服务推向新的发展空间,这是未来更加值得关注的课题之一。近年来,由于各类的志愿服务平台迅速发展,“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立为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为志愿者更好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3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资源共享与志愿服务效用的最大化实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志愿服务也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是当今社会对于志愿服务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网络志愿都更加重视,这促进了网络平台的发展,也使得志愿服务变得更加低成本且高效率。所以,建造一个志愿服务平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学生、社会、学校等志愿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不同的志愿服务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配置,为多元化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有利于各工作的整合与志愿服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志愿服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为鼓励企事业单位组织相应的志愿服务队伍,为志愿服务工作效力,实现志愿服务全社会覆盖的模式,各种志愿组织随之出现,面对众多组织的不断出现,就需要更规范的管理,也需要有一定的渠道来了解受众的需求,为更好地组织志愿活动使得被服务对象真正受益,搭建“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已经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将服务的流程简单化、规范化,并对即将开展的服务活动进行整合与评估,促进志愿服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

3.3 有利于对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防止继发问题

在进行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影响志愿服务效果的因素包括价值观、自信心、人生观以及志愿者的情绪和性格等,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有很多不良志愿服务,这就会将志愿者变得多疑和敏感,出现一些个体活动不正确等现象,有时候会致使志愿者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这些心理疾病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志愿者的服务状态和服务水平。建立“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可以对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及时反馈,尤其是对志愿者的心理表现方面,方便了解志愿者的心理状态的变化,再由心理专家及时疏导,帮助志愿者调整,促进志愿者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也可以根据志愿活动的不同,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活动,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适当开设辅导培训,对志愿者的信息进行监控,帮助志愿者更好地迎接工作,在工作中减轻自身的压力,增强其抗挫折的能力,为志愿者打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4 “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策略研究

4.1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互联网+”已经逐渐发展为国家的策略,在这一背景下,使得网络提供的资源逐渐打破传统的服务限制。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其应用在志愿服务平台上就成为如今扩展志愿服务平台中最应该考虑的问题。可以在高职院校的志愿服务中心建立相应的网络培养人才的平台,与此同时,聘请一些资深的讲师,成立相应的技术组,对平台建设中的重要项目进行选择和决策,创建和设计服务中的各个模块[2]。例如,可以设置心理专家对于关爱的援助等。并对平台进行培训体系方面的建设,实行在线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还可以设计心理反馈,对志愿者的心理进行及时了解,方便预防志愿者的心理问题,通过对多模块的设计,使得志愿者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多功能的服务模式。

4.2 对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提升整個平台的服务功能

由专家带领的工作小组中,实现对“互联网+”志愿平台的积极探索,最终找到符合平台的特点服务,志愿者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对服务进行优化,并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按照平台的整体要求进行统筹和规划,从多个角度出发,利用已有的资源和需求最终实现统一的规划,将平台整体推进,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平台的制度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可行性强的应用方案,最终实现平台的创新,使得平台可以优势互补,最终将平台的功能和水平进一步改进,实现整个服务平台的优化。

4.3 整合优化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

平台可以应用潜藏的资源,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创新,并将资源进行开放和共享,将大学生的优势资源与各类服务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与拓展,促进志愿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的相互协助以及服务的紧密结合,形成志愿服务平台特有的服务模式,平台的资源之间相互联系且共享,消除信息不流通的现象,最终实现平台上的资源被有机整合和优化,全体志愿者都可以随时关注和掌握资源。

4.4 强化对平台的推广,促进平台升华

在平台建设时期以及发展的各个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推广方案,应用媒体宣传的优势,对志愿服务平台的发展动态以及相关的优势进行有效结合,最终营造出一个吸引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对平台的运行状态进行及时掌握和了解,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实施最有效的做法,加大宣传平台中的事迹,并对组织和个人进行宣传,使平台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度,得到大众的认可,保障平台可以顺利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建立,在可以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将原有的分散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平台的统一管理,通过“互联网+”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一系列的发展策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更好的志愿服务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林强,仝泽民.探索互联网时代高校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J].石油教育,2016,12(3):84-87.

【2】项泉.关于互联网+时代青年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及思考——基于浙江省科技馆志愿者服务实践的分析[J].移动信息,2015,10(8):9-10.

猜你喜欢

建设策略互联网+互联网
论高职院校保卫工作信息化建设
高校医学科研机构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