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沿海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养殖和开发利用(1)

2017-12-14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吉林长春13002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7年4期
关键词:方格培育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周淑荣 董昕瑜(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12)

●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

中国沿海方格星虫种质资源、养殖和开发利用(1)

●郭文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周淑荣 董昕瑜(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112)

●刘佳贺(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

方格星虫由于生长在海滩泥沙中,故两广群众都称为沙虫、海蚕沙、海肠子(山东省烟台)、沙肠子、泥蒜、土蒜、土钉等。方格星虫在中国大部分沿海均有分布,北到山东烟台崆峒岛,南到广西的北海市涠洲岛以及海南三亚,以广西北部湾沿岸资源最丰富。梁广耀(1990)对广西北海市方格星虫资源进行调查表明,广西北海市、钦州和防城港沿海的沙质滩几乎都有方格星虫分布,从中潮区至低潮区垂直分布,总面积约17万多亩(667m2,下同),平均生物量22.73g/m2,平均密度2.83条/平方米,最高密度达9条/平方米,当时资源量约400万千克。方格星虫是著名的海产珍品,食药兼优,为宴席上的佳肴。现代研究表明,方格星虫具有延缓衰老、降血压、抗疲劳、抗辐射、耐缺氧、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广西是光裸方格星虫的主产地,1987年海岸带调查星虫资源量为929.1万千克。但由于不合理地采挖,造成资源量大幅度下降。为了恢复广西光裸方格星虫资源,提高其产量和维持生态平衡,国家农业部水产司于1989年9月下达由广西科学院广西海洋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部重点科技项目——方格星虫养殖技术研究,已在广西北海市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认为该项目在光裸方格星虫繁殖生物学和育苗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生产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广西“十五”发展计划中农业结构调整重点专项规划已将方格星虫列为重点发展和推广的海水养殖种类,区内适养面积超过1万公顷。近年来,随着广西海洋研究所方格星虫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大量人工苗种提供给养殖户,开始掀起方格星虫养殖的热潮,估计广西年产量超过200万千克。

1 方格星虫的物种和分布

方格星虫为星虫动物门(Sipuncula Sedgwick,1898)方格星虫纲(Sipunculidea Hatschek,1883)方格星虫目(Sipunculiformes Cutler et Gibbs,1985)管体星虫科(Sipunculus Quattefages,1865)方格星虫属(Sipunculus Linnaeus,1766),中国已知有5种。

1.1 裸体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1766),分布于中国沿海(除渤海)泛暖温带,如山东烟台崆峒岛、青岛汇泉湾,福建平潭、厦门集美、小嶝岛,广东湛江、深圳,海南海口、白马井、清澜港,广西北海涠洲岛、硇洲岛。

1.2 印度方格星虫(Sipunculus indicus Peters,1850),分布于海南新村、西沙群岛浪花礁、广东、台湾。

1.3 挪威方格星虫(Sipunculus norvegicus Danielssen,1869),分布于黄海,福建厦门小嶝岛、鼓浪屿,海南白马井。

1.4 强壮方格星虫(Sipunculus robustus Keferstein,1865),分布于广东、西沙群岛浪花礁。

1.5 拟安氏方格星虫(Sipunculus angasoides Chen et Yeh,1963),分布于海南三亚港、西洲岛、东锣岛。

2 形态解剖

2.1 形态

方格星虫体呈圆筒状,长短因收缩而不同,伸展的标本体长10~22cm,直径1.0~1.5cm。体前端较细,没有环纹,可以缩入体内,叫吻。吻长2.0~3.5cm,表面有很多三角形的鳞状皮肤乳头,吻末端具有叶状触手,触手伸展后像星的性状,呈小方格状。纵肌29~32条。体前端背面有一缝状的横孔,即肛门,因此,又叫前肛动物。肛门前方腹面两侧有2个微小的孔,叫肾孔,2个肾孔左右相隔7纵条纹,与肛门相隔7环沟。

2.2 解剖

2.2.1 体壁 体外被一层角质膜,内为一层细胞上皮,再内侧是发达的肌肉层。肌肉层由三重肌肉组成:外为环肌,中为斜肌,内为纵肌;环肌、纵肌排列成束状。

2.2.2 体腔 体腔广大,内充满体腔液,含有无色小盘状的游离细胞。体腔前端有4条收吻肌,一端连于体壁上,一端连于吻基部,能自由收缩。

2.2.3 消化系 消化管全长约为体长的2倍余,以纤细悬肠肌与体壁相连。口在吻端,口后为一直行的食道,其左右两侧各有一卜利氏管(Poliancanal),食道下接肠管,肠管下行至体中稍下部转而向上,至食道附近又后折而下直达体后的末端,又再转向上升,卷曲如螺旋形,最后为直肠,开口于体前端的背方。直肠的背方距肛门不远处着生一细长管状的直肠盲囊,在肛门附近有1对直肠腺。

2.2.4 排泄系 有袋状肾管1对,位于吻下部腹面,在神经索的两侧,各有一喇叭口,向后开口于体外。

2.2.5 神经系 有一围食道神经环,上连脑神经节,下连腹神经索。

2.2.6 生殖系 雌、雄异体,生殖腺只有在生殖时较显著,位于腹收吻肌的下端附着处。

在海南儋州市光村镇附近自然海区滩涂分布的方格星虫雌、雄比例约为1:1.1。

3 习性

方格星虫居于海滨的沙滩或泥沙滩中,从潮间区到浅海海底均有分布,尤以靠近低潮浅处产量较多。穴呈圆形,细长,深50~80cm,前端倾斜,末端则几乎成垂直。洞口(渔民称“虫眼”)有3种形状:一种为圆形小洞,洞口直径约0.3cm,若以重力撞击地面,洞口即冒小水泡,渔民常以此法寻找“虫眼”;另一种为在圆形小洞的周围略凹下成一不规则的圆形浅窝,浅窝直径1~2.5cm;第三种称“花眼”,在圆形小洞周围3~7mm处,有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酒窝,小窝亦略呈圆形,为方格星虫吻部伸出洞口在沙面活动所形成。前一种圆形的小洞,在沙滩表面常不易发觉,后两种洞穴则显明易见。洞口之所以有各种形状,与方格星虫的生态活动有关,天气和暖时,方格星虫吻部伸出沙面吸沙,使沙面呈葵花形痕迹,故渔民称之为“花眼”。夏季花眼多;刮风天冷时,方格星虫缩在洞中深处,不大活动,故冬季极少见花眼。洞身圆形,直径0.5~1.5cm,视虫体的大小而定。方格星虫在洞中栖息时,吻端朝上。

方格星虫运动很活泼,靠吻部和肌肉的收缩在海底泥沙中钻穴,它们的钻穴能力很强。实验表明,将方格星虫放在沙滩上,在60~90秒内,整个虫体即可钻没于沙中。方格星虫还能在水中作蛇形游泳,动作迅速而有力。方格星虫的感觉也很灵敏,只要洞口稍受惊扰,则迅速龟缩于洞中深处,故采集方格星虫十分困难。刚从沙中掘出的方格星虫,体色灰白,当虫体暴露在空气中后,很快变成淡肉红色,将死或死后又复变成灰白色。

方格星虫以混在泥沙里面的有机质为食,进食的时候靠吻的伸缩连同泥沙一并吞入,有机质经消化吸收后,泥沙则从体前端背面肛门处排出。所以在腐殖质多而致底层泥沙呈黑灰色的沙滩环境最适宜方格星虫生活。在中国南方沿海方格星虫的生活环境,多有南瓜海绵(Tethya sp.)、海鳃(Pennatula sp.)海笔(Virgularia Lamaria Lamarck,1816)、正形槭海星(Astropecteu Scoparius)、扁平蛛网海胆[(Arachnoides placenta Linnaeus,1758)等动物存在。

方格星虫雌、雄异体,雌、雄在外表上不易区分。山东的方格星虫产卵期为4~6月份。精细胞和卵细胞先至体腔中,浮游吸收营养,成熟后进入肾管,由肛门前方腹面的2个肾孔排出,在体外受精。受精后大约1天发育成担轮幼虫(Trochophorelarva),靠纤毛运动,在近水表面处游泳。受精后约2天,幼虫停止运动,沉到海底,纤毛消失,体急剧向后延长,同时,肛门在体前方吻基部背面开口,长成成体。

4 滩涂人工养殖

以杨家林、邹杰等(2013)广西沿海方格星虫全人工养殖技术为例。

4.1 亲体准备

每年5~8月份从方格星虫主产区收购优质亲体(>20克/条),以雌、雄比例为1:1.5~1:2.2将亲体消毒后放入底部铺沙的产卵池中。

4.1.1 室内人工育苗 经过亲虫产卵培育、受精卵的孵化、海球幼体培育、人工诱导变态和稚虫室内培育等过程,培育大批量体长0.8~1.5cm的健康室内苗种,形成了方格星虫健康种苗的标准化培育技术。

4.1.2 亲虫产卵培育 优选的亲本在产卵池中培育,以亲体体重的0.4%~0.8%投喂螺旋藻和虾片(W/W=1:1),控制光照强度不高于1Lx,日换水量为100%,待其自然产卵或排卵后受精。

4.1.3 受精卵的孵化 方格星虫亲体产卵受精20~24小时后,采用虹吸法收集距产卵池底部20cm以上水层中的担轮幼虫,转至育苗池继续孵化,孵化密度达0.5~1.0个/毫升为宜。孵化期间连续充气,维持水体溶解氧大于5mg/L。

4.1.4 海球幼体培育 当初海球幼体经过10~12小时的培育,发育至后期海球幼体。当海球幼体自然体长为850m左右时,将幼体全部倒池转移至附着采苗池进行诱导变态,控制放苗密度不超过0.2个/毫升。

4.1.5 稚虫室内培育 后期海球幼体变态完成后,进入稚虫的培育阶段,期间水温维持在25~33℃,换水温差不超过2℃,盐度维持在20~30,光照维持在2 000~5 000Lx,溶解氧大于5mg/L。另外,每天流水式换水1次,换水量50%。投喂自制人工配合饵料2次,视苗种的生长、喂食情况及沙质、水质的清洁程度进行调节。

(待续)

猜你喜欢

方格培育
方格里填数
方格里填数
方格内填数
玩转方格
分方格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分方格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