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秀而老,意境高阔

2017-12-13沈嘉禄

检察风云 2017年23期
关键词:龚贤焦墨黄宾虹

沈嘉禄

世人瞩目的上海美术界,春光明媚,气象万千,英雄辈出,耿忠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实力派中年画家,凡有重大艺事,总能见到他虎背熊腰的身影。在一年一度的“百乐雅集”韩门师生联展前,他总是根据先生的嘱咐和师兄弟们一起忙碌,满头大汗,任劳任怨;画展开幕当天,他的大幅作品引人注目,让我驻足欣赏良久,为他所呈现的新气象而感到高兴。

从前贤作品中领略到无限风光

搞艺术,耿忠平是有点天赋的。1971年,他尚在总角之年,父亲支内去了湖北十堰市,母亲留守在家抚育他与哥哥二人,全家日子过得比较清苦。他生性活泼,对未知事情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与弄堂里一帮小孩子泡在一起玩又觉得比较无聊,于是就找来一些美术资料依样画葫芦,无师自通地学会写美术字,画插图,从小学到中学,学校里的黑板报、宣传栏总是由他一个人承包。

耿忠平被分配到上海市邮政总局工作,邮政与银行、铁路等行业一样,被老上海人称作是“金饭碗”,忠平也相当珍惜这份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耿忠平并不像其他小青工那样赶快去逛商场买牛仔裤或一块上海牌手表“武装”自己,而是按照报纸上的广告,直奔墨谷子艺术进修学院报名参加培训,他要正规地学点美术基础知识。

墨谷子艺校的正式名称是“上海市艺术进修学院”,在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里培养了难以数计的青年艺术才俊,被艺术界视为“艺术家的摇篮”。在那里,耿忠平遇到两位很好的老师,一位是张大卫,另一位是王克文。

张大卫是陆俨少的学生,20世纪60年代拜在陆俨少门下,以山水画有名于世,深得陆门艺术的精髓。王克文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擅长山水画和中国画史、论研究,后任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对两位老师的谆谆教诲,耿忠平受益良多,至今不忘。

张大卫先生主要教耿忠平画山水,从理论到技法,提纲挈领,要言不烦,使他豁然开朗,有所顿悟。他下苦功夫临摹范宽、黄公望、王蒙等宋元各家的作品,对于明清两代的画家也有选择地研究过,比如沈周、石涛诸家,特别是龚贤的画风,他是非常折服的。耿忠平认为:龚贤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他的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又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耿忠平临摹了大量的龚贤作品,从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龚贤的作品多描绘金陵山水,还有一个特点是长于用墨,这一点也深得耿忠平会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忠平对传统画理有了深刻的理解,尤其是他认识到,临摹并非刻板的模仿和照抄,要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将前人的笔墨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技能和艺术符号。所以每次临摹,他都是反复咀嚼,消化吸收,重在意会而非亦步亦趋,一段时间后,耿忠平的笔墨功力大有提升。

“自讨苦吃”的渴笔焦墨

20世纪80年代末,整个美术界对黄宾虹的价值认识还远不如今天来得清晰。黄宾虹一直强调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八十岁后变法,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黄宾虹的技法得力于李流芳、程邃,创作时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此时的耿忠平有了一定的理论修养,对黄宾虹的作品有独特的理解,于是就画起焦墨作品来。他在实践中渐渐掌握了渴笔焦墨的方法,从而增加了信心,不断取得了进步,坚持适合自己兴趣的艺术追求,从实践中深刻领会“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境界。

其时整个上海的国画界,还无人敢染指焦墨。耿忠平却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涉水前行,乐在其中,难能可贵。对黄宾虹素有研究的王克文先生倒认为他“对这种审美画格的探究,经近幾年反复实践又有了新的进步和开拓。说明他对焦墨画法不是一时兴趣,而是脚踏实地在下功夫”。

1991年,负责上海朵云轩画廊业务的一位画家看了耿忠平的作品后大加赞赏,鼓励他在朵云轩办个展。耿忠平而立初度,此时上海艺术市场还是一片沉寂,办展一事绝对属于大动作。好在有张大卫、王克文两位先生的赞赏与提携,他就选了一批焦墨作品送展,想不到在上海美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大家知道在北京有个张仃擅长焦墨画,而上海此前还没人尝试过,耿忠平此举的意义不可低估。这个展览后来还被编写进《上海美术年鉴》,特别强调一点:耿忠平的探索精神对上海青年画家是极大的鼓励。

不久,黄宾虹研究年会在上海召开,张仃也南下参加了这次年会。在会议期间,王克文当场将耿忠平介绍给张仃,张仃看了他的作品后大加赞赏,并提议他有空不妨走出去多看看,画点写生稿。此后他去雁荡、庐山、泰山、三峡等地写生,有了自己的艺术手法。

转益多师,别具性灵

过了几年,耿忠平觉得应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视野,加强艺术理论修养,在两位老师的首肯下,又拜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为师。他对韩先生仰慕已久,有一次得着机会就去听了他几堂课,认认真真做了不少笔记,觉得韩先生的艺术理论对他启发极大,有时甚至如醍醐灌顶一样引起他久久的深思。韩先生擅以辨证法来看问题,他那套方法论也很适用于造型艺术的探索与创造。加上韩天衡向来反对学生跟老师一板一眼地死学,主张学生应研究老师,最终还须摆脱老师的影子,开自己面目。所以直到今天,耿忠平的画风还是自己的,只是艺术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韩先生对这位得意门生能坚持自己的路子也是相当欣慰的。

本着“转益多师是吾师”的精神,过了几年耿忠平又拜车鹏飞先生为师。车鹏飞早年师从任书博、陆俨少两位先生,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车先生是一位山水画家,海上画坛实力派,他熟知线条的疏密、变化,更深知书法须奇宕潇洒、时出新意、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的道理。在车先生的具体指导下,耿忠平的技艺大有精进,在水墨画方面有了宏阔深远的开拓。

砥砺行进在山花烂漫的艺术道路上,得到几位极有造诣的先生的指点,耿忠平既深刻领悟了焦墨创作的真谛,又能以水墨画创作来丰富自己的笔墨技法,揣摩体味墨韵与笔意间的内在关系。现在他已是海上画坛的中坚,画风从纯粹的焦墨画成功演变为焦墨和水墨高度融合。从八尺立轴,到小品斗方,有青绿的润泽明丽,有水墨的苍劲浑厚,笔墨间洋溢着宏约与灵秀。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是简单的景物再现,而是意象层面的性灵阐发,是对大自然的领悟加上自己的情怀寄托,更是高尚人格的外化。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猜你喜欢

龚贤焦墨黄宾虹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龚贤山水摭议
山水之间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素墨丰盈” 首届当代中国焦墨画作品联展开幕
焦墨的文脉传承
崔振宽作品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黄宾虹的1952
浅析龚贤的笔墨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