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杰: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国学

2017-12-13

检察风云 2017年23期
关键词:糟粕王杰精华

随着党和国家号召重拾传统文化,重建文化自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国学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全民国学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國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可见,在“全民”之中,领导干部是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也是更加需要学习国学的群体。

领导干部学国学有助于构建健康政治生态

《检察风云》:当前,很多人都在学习国学。您将党员干部这一群体单列出来,专门呼吁他们学习国学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王杰:领导干部是权力拥有者和决策者,很大程度称得上是“社会精英”和“关键少数”。领导干部的能力与素质如何,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福祉。

目前,在整个领导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人文素养不高、道德自律性不强、为官从政能力不够的党员干部,需要进行能力提升。因此,呼吁领导干部学习国学,一是有助于领导干部可以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的文化营养,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能力;二是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国学,起到很好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上行下效的榜样作用,对普通群众产生积极的带动效应,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在中国,道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办、国办今年初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各级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学什么、怎么学,都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建议各级领导干部好好学习一下。

《检察风云》: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对于当前构建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会有哪些助力?

王杰:领导干部学习国学,对于构建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具有积极作用。主要在于: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为政之道,有助于为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丰厚滋养。比如,以民为本、富民乐民的思想;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等。这些政治思想可以为今天的政治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华传统美德中包含着许多的道德德目,有助于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比如“孝”,这是诸德目之本,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爱心的源头,是一个人塑造其道德人格的起点。孝敬父母,敬养双亲,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曾子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孝敬父母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精神心理的层面。

再如“慎”,也就是慎独,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为官者应该做到“慎欲”,不能有过度的欲望,否则即为贪婪;“慎微”,应注重细节小事,在细微处自律,不能因为事小而放纵自己;“慎权”,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慎嗜好”,慎重地对待自己的嗜好;“慎言行”,需谨言慎行;“慎始终”,处理好为官之始和为官之终。

学国学必须正确区分“精华”与“糟粕”

《检察风云》: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但也同样存在一些糟粕,领导干部应如何批判地、创新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

王杰: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累,有精华,也有糟粕。比如,官本位思想、权力本位思想、个人崇拜、依附性人格、“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女子无才便是德”和“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等,这些都是封建糟粕,应该摒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主张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既不能片面的厚古薄今,也不能片面地厚今薄古,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所以,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批判地、创新地汲取。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正确区分“精华”与“糟粕”。

以往,人们习惯将传统文化简单化地分为精华与糟粕两部分,认为凡是具有人民性、唯物主义的,那就是精华;反之,那就是糟粕。事实上,精华与糟粕很多时候是杂糅在一起的。如果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自然也是不一致的。

《检察风云》:具体来说,学习国学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有哪些帮助?

王杰:学国学,可以明得失、鉴是非、知兴替、辨善恶,提高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学习国学有助于打牢修身养性的基础,夯实为官做人的根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国学中有很多理想信念方面的思想精华,如《大学》中强调的“至于至善”,告诫为政者要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以民为本的公仆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者,国之根也”等思想。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民本思想,有助于树立公仆意识;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做到心中有民、一切为民。

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廉洁自律的自省意识。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的都是要做到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领导干部学习国学,一定要经常想一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谨慎对待手中拥有的权力,自觉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

有助于领导干部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要树立责任意识,勇于干事,敢于担责。

学习国学的态度很重要

《检察风云》:领导干部要想学好国学要注意些什么?

王杰:我个人认为,领导干部要学好国学,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也会存在着一些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领导干部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的取舍,做到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应该对传统文化要有温情和敬意,尊重和认同。不可像过去那样“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把自己家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都丢了,拿着个破饭碗,到处去乞讨。

领导干部学习国学,还应该要着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领导干部要想学好国学,应该要做到想学、愿学、自觉学。

此外,习国学不是附庸风雅,不能一阵风,也不能搞成形式主义或者“面子工程”。学国学贵在坚持,需要领导干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对于国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检察风云》:学习是讲究方法的。刚才谈的多是态度问题,对于学习国学的方法,您有什么寄语?

王杰:首先,要重视对经典的学习。《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作品,我们不仅要经常朗读,还要背诵,熟记于心。“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能领会其中之深意了。当然,读好经典,要讲究一个“精”字,即要“学以致精”。学经典,需要我们慢慢品味,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断章取义、装腔作势。

其次,要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学国学与用国学有机结合起来。“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在工作中学国学,在学习国学中工作,切实把学国学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建设的思路、促进落实的措施和抓好工作的本领。

再次,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说“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学习国学,要边学习边思考,要学以致问,要通过看书学习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心中要有“问题意识”。

此外,学国学还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APP等新技术手段,把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领导干部对国学的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至深至远,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所以,我期望领导干部通过反复不断地学习,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能力,真正打造一个风清气正、人人向往的政治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采写:余立澜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endprint

猜你喜欢

糟粕王杰精华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精华”之说欠妥
王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王杰:国学与为政智慧
俄苏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象王杰那样……